【國際專題】時光倒流130年 看美國三代零售之王
亞馬遜進軍食品雜貨業,為零售界帶來新衝擊,長佔零售界一哥地位的沃爾瑪(Walmart)或會被亞馬遜取代。
隨着不同時代出現的科技突破,美國零售業王者之位不斷易手。汽車普及,造就了提供停泊車位的連鎖家品超市Sears;電腦化則成就了數十年零售業霸主沃爾瑪;在充斥大數據、技術與造王者的數碼時代裏,下一個零售大王會是亞馬遜?
郵購起家的百年老店Sears
1886年—擁有逾130年歷史的美國老字號百貨Sears,在首40年只有郵購服務,居住在郊區小鎮的農民平常只在士多購買用品,但買賣都是即場議價。創辦人Richard Warren Sears想到向這些郊區小鎮提供郵購服務,商品清單上例明各項商品價錢,明碼實價又方便,生意迅速站穩陣腳,並拓展至雜貨、廚具、家電等商品,靠的是美國郵政或火車派貨。
直至1925年Sears才開設首家實體店,至1960年代汽車普及使美國人出外購物變得方便。Sears定點開設百貨店受惠於這股汽車浪潮,業務騰飛。二戰後的Sears更是大規模擴張,於各地郊區開設大型百貨,至1980年代在美國零售業稱冠,一度是全球最大零售商。
電腦化世代裏起飛的沃爾瑪
就在Sears於60年代迅速發展之時,首間沃爾瑪(Walmart)超市在1962年於阿肯色州的羅傑斯(Rogers)悄悄開業。這個只有6,500人的小鎮就是沃爾瑪日後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商的奠基之處,及後數十年間已在郊區開設逾百間分店。
Sears與沃爾瑪的成功背後沒有重大創新或技術含量,只是同時靠「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成為零售界巨頭。前者擁抱了汽車潮流,後者則順應了電腦化的大趨勢,在1975年租用了IBM的370/135系統,管理貨存、分流中心、分店收支,並在百間分店內使用銷售終端系統(point-of-sales)處理買賣記錄。1980年代初,沃爾瑪還引入條碼系統,完善中央銷售記錄,終於1990年的盈利超越Sears成為美國最大零售商。Sears雖然收購了另一大連鎖超市Kmart,也阻不了業務走下坡。
超出想像的亞馬遜
2016年,沃爾瑪收入達4,859億美元,利潤媲美跨國石油企業,穩佔全球最大零售商之位。不過,正如智能手機擊潰了諾基亞一樣,在科技躍進下,業界一哥也有被淘汰的可能。早在幾年前已有分析員批評沃爾瑪模式已陷入瓶頸,1994年才起家的亞馬遜將會是其巨大挑戰。去年沃爾瑪首度大規模縮減269間分店,集中資源發展電子平台業務。目前,亞馬遜是全球第八大的零售商,業績與沃爾瑪仍有差距,但前者的營業額每年增長達20%,逐步威脅沃爾瑪的龍頭地位。
深度閱讀:【國際專題】一場零售戰由超市開打 亞馬遜物聯網時代降臨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以電子商貿起家的亞馬遜將如何顛覆零售業?欲知更多,請留意刊載於7月10日出版第6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