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中國紡織業從爆單到訂單不足 業者:訂單流至越南印度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第一財經》報道,2021年紡織業訂單火爆的現象在今(2022)年不復存在,紡織服裝行業正遭遇近年來都沒有過的冷清。江蘇吳江紡織企業負責人岳進(化名)透露,2020年初紡織業經歷的是原材料漲價、產品價格卻提不上去的利潤侵蝕,現在面對的則是訂單慘淡「今年比2020年還難,訂單比去年減少四成。」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估算,2020年上半年中國紡織服裝訂單轉移規模為60億美元左右,其中棉紡織品訂單轉移規模為10億美元左右,服裝轉移規模為50億美元左右。棉紡織品訂單主要轉移到印度,服裝訂單主要轉至孟加拉、越南、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國。

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表示,2021年受訂單回流影響,服裝廠的生產緊張「單子做不完」,但今年(2022年)多數工廠的單子到9月就做完,去年此時是能排到11月,「今年差不多比往年提早兩三個月進入空閒狀態。」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近期對企業做問卷調查,85%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較為明顯。26%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比例在30%以上,39%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比例在10%到30% 之間。僅15%的企業表示,當前客戶訂單較為穩定。

疫情防控對中國紡織業也造成影響。(新華社)

問卷調查顯示,90%以上的企業稱當前在手訂單排期較去年下半年及四季度而言有所縮減。約59%的企業訂單排期在13 個月,28%的企業訂單排期可至3到6個月,僅13%的企業表示訂單嚴重不足,僅可維持1個月內生產。參與此次調研的企業約 30% 為中小企業。

訂單外流市場萎縮 專家分析:訂單外流將呈趨勢

《第一財經》採訪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業務負責人,他指出預計下半年,中國紡織服裝訂單轉移可能呈加速態勢,轉移規模在100億美元左右。其中棉紡織品訂單轉移在20億美元左右,服裝轉移規模在80億美元左右。若進出口數據來看,中國服裝家紡產品增速也呈現出較明顯的放緩趨勢。

由於產業轉型升級與產業鏈佈局變化,以及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影響,新冠疫情爆發前,中國出口訂單就有外流現象。華僑銀行大中華地區研究主管謝棟銘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今後訂單外流將是一個趨勢。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1年中國佔美國棉製紡織服裝進口份額從2019 年的23.5%降至 17.1%,佔棉製服裝進口份額從 2019 年第一位降至第二位,越南則成為第一大供應國。今(2022)年前4 個月,中國佔美國棉製紡織服裝進口份額下降至15.3%已被越南和孟加拉超越;佔棉製紡織品份額更下降到 24.4%,位居印度之後。

越南一直是紡織及其他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生產大國。(Getty Images)

《第一財經》指出,訂單減少只是中國紡織業者面臨的問題之一,產能過剩遇到全球市場的萎縮也是一大挑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胡柯華表示,行情差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暢「消費市場因疫情防控而被凍結」,上半年國內紡織服裝消費下降近20%,國外市場也在萎縮。

胡柯華分析,從全局來看,對於本土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有利的,因為供應鏈外溢很大程度來說是中國紡織產業資本「走出去」的契機,也是中國企業應對關稅壁壘的策略之一,「不少訂單還是在中國企業手上」。

在全球外需增長乏力下,為了幫助企業獲得訂單,多地政府陸續出台了紓困幫扶政策,襪業、家具、家紡等產業集聚的浙江海寧,更是在近日率先喊出了「出海搶單,包你回來」 的口號及五大幫扶舉措,希望幫助企業搶佔先機出海獲取訂單。

此外,有不少企業提出,希望在科學防疫、適時恢複線下廣交會的同時,鼓勵開展國際交流。一方面,推動秋季廣交會恢複線下舉辦,研討邀請國外客戶線下參會可行性;一方面,鼓勵外貿企業出國參展和開展國際商務交流,在回國後隔離期限和隔離費用等方面給予一定的鼓勵政策和資金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