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貨幣政策定向發力 中國經濟努力重返正軌
自湖北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令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競相寬鬆,美聯儲甚至在3月3日「緊急降息」0.5%後,3月15日宣布再次「緊急降息」——直接下調100個基點,降至0至0.25%的歷史低位。
對比之下中國央行展現定力。3月2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一行兩會(央行、銀保監和證監會)以及國家外匯局相關官員出席。中國金融監管官員最新表示,當前中國實體經濟已在邊際改善,金融監管機構將繼續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增加流動性及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等政策予以支持。
上述官員稱,中長期看,中國經濟企穩向好、貨幣政策仍處常態區間,且外匯儲備充足、跨境資金流動穩定,人民幣仍將在合理區間內雙向波動,不存在大幅貶值基礎。「目前從3月份以來所掌握的支付結算的數據,包括存貸款的數據動態來看,實體經濟持續向好,估計在第二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會出現顯着改善,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比較快地回到潛在產出附近。」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稱。
他並指出,在國際疫情擴散蔓延之後,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世界各國都在出台增加流動性以及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各項措施;但這些措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漲5.2%,漲幅較1月創下的逾八年新高的5.4%略回落。國家統計局解讀稱,食品價格上漲較多,主要是受部分地區物流不暢、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以及有居民囤購等多因素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令本在企穩的中國經濟受到重創,最新公布的1至2月工業、消費和投資數據均超預期跌至歷史新低。分析人士普遍預計,隨着國內疫情形勢好轉、企業復工復產節奏漸入正軌,以及一系列政策對衝的逐步發力,3月經濟數據將有所改善,但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可能會帶來二次衝擊,一季度中國經濟大概率負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月20日發表的最新文章認為,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巨大沖擊方面,中國的經驗表明,正確的政策能對抗擊疫情和緩解其影響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正逐步復工復產,「經濟出現了令人安心的正常化迹象」但仍面臨嚴峻風險。
這篇題為《削弱影響和艱難的選擇:中國的早期經驗》的文章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正在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和嚴重的影響,成功控制新冠病毒的代價是經濟活動放緩。中國迅速採取一系列措施,為最脆弱群體提供支持,有效減緩了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嚴重衝擊。
「中國經濟出現了令人安心的正常化迹象,多數大型企業已經復工復產,很多員工也已返崗。」該文第一作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助理主任兼中國事務主管黑爾格‧貝格爾認為,隨着疫情逐漸消退,中國的政策組合已轉向支持經濟復甦,重點是減輕疫情的影響,並提供強有力的宏觀經濟支持,通過針對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推動經濟穩定復甦,「這是正確的方法」。
但IMF也提醒,由於疫情正在全球蔓延,金融市場持續波動,這將給中國經濟復甦帶來挑戰。黑爾格‧貝格爾表示,政策制定者需要保持警惕,提前做好準備,在必要時為已經制定的計劃提供宏觀經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