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狼外交」受質疑 西方對華態度達臨界點?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由新加坡到瑞典,中國霸道的影響力大計迫使各國抵抗,並調整與北京的關係。」美國前國防部官員、新加坡國立大學資深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11月7日以此為題,在《南華早報》刊文指,中國的海外統戰攻勢弄效反拙,致令各國輿情反彈,政府推出反制措施。
新加坡淡馬錫總裁、總理夫人何晶在Facebook分享此文,此舉雖不代表她必然認同文中內容,但至少是認為有討論的價值。

籠統政治標籤「包羅萬有」

唐竹安所講中國外交現象,近年被概括稱為「戰狼外交」,這名字更遭官媒如《環球時報》報道和批駁。

「戰狼外交」主要用於表達「中國有權不高興」,其程度可由口誅筆伐,如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炮轟所駐國,到鼓勵舉國作經濟制裁,如前幾年祭出「限韓令」,重創韓國各大產業。

美國總統特朗普(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圖片)

可是「戰狼外交」如此包羅萬有,其實就只是將批評者所不滿的中國外交行徑,籠統概括地擠進一個引人注目的名詞,用諸於政治宣傳或許很有效,但就無助於理解中國在世界舞台崛起的影響。儘管如此,以唐竹安一文為引子,可見近年各國出於對華戒心,採取愈來愈多的防衛措施,類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美澳「偽善」抑或「以毒攻毒」?

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作為全球化領導者,華府如今指責中國從中獲取不正當優勢,損害美方利益,於是乎對中企設下重重審查,由投資美企到市場准入,刁難日多,特朗普政府更主動展開關稅戰,企圖迫使北京就範。一如中國對外設限自衛,華府很多時都以國安為封殺為由,當中以華為禁令最為人所熟知。

+1

中國有鑒於國際輿論場「西強我弱」,對國安領域至為敏感,特設線上線下各種審查和監控。西方國家近年也有此趨勢,在反恐以外主打另一國安議題:反外國干政。例如自從澳洲爆出有國會議員收受華商的政治獻金,干政門餘波持續至今,其間坎培拉更大舉修訂相關法例,矛頭直指中國。

在中國眼中,這些西方國家是「挑釁」和「偽善」;在西方國家眼中,盟友們只不過是「以毒攻毒」。實則雙方互罵正好反映,過往中外關係的「純經貿」定位已面臨嚴峻挑戰,雙方不只是在商場上競爭和合作,現在還有可能要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領域,正面衝突,NBA涉港風波便是小規模示範。

西方以外各國對華態度不一

西方對華態度是否到了臨界點?中國外交是否步入轉折階段?中國經濟實力愈強,主導的經貿網絡愈廣闊,必然更需要捍衛自身政經利益。一旦北京要判斷誰是值得信賴的生意夥伴,界定可分配利益的持份者,組織各方以維持營商環境,中外各國都會發現,原來政治和經濟密不可分。

更為要者,全球有逾190個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只佔了其中一小部份。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相比去年,北美和西歐多國對華看法轉為負面,或更為負面,但在中東、拉美和撒哈拉非洲多國,中國的形象都顯著正面,中東歐諸國則正負看法大致各半。

其實在廣闊世界之中,甚至在西方陣營之中,不是那麼多國家覺得,對華政策到了非此即彼的地步。雖然反覆強調不是「另搞一套」國際秩序,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規劃和「命運共同體」理念,大概也是有見合則來不合則去,不如尋找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