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方白皮書揭談判秘辛 美國踩「政治紅線」致破裂

【中美貿易戰】中方白皮書揭談判秘辛 美國踩「政治紅線」致破裂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談判面臨流產,事情走到這田地,據中方所發表白皮書,首先是美國「採取霸凌主義態度和極限施壓手段」,用邊打邊談的方式脅迫中國,如此步步進逼已令北京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其次是美國不取消貿易戰開打以來所加徵關稅,無異於迫使中國簽訂城下之盟,「派兵」留守直到華府滿意為止,幾乎就是任由對方擺布,予取予攜。

6月2日,中方發表有關中美貿易談判的白皮書。(視覺中國)
6月2日,中方發表有關中美貿易談判的白皮書。(視覺中國)

簽不簽協議都似無分別

貿易談判講究的是互惠互利,但要令一紙協議得以長久生效,雙方都需要建立政治互信,從而確保有相信對方承諾的理由。在中方眼中,美國一年來都拿著大棒來勢洶洶,談了又推翻,推翻了又喊打喊殺,面對這樣的談判對手,即使滿足其合理訴求,也難保對方不會隨時再度發難。既然禮尚往來行不通,北京進而判斷簽不簽協議都似無分別,那就不如好好打一場吧。

其實華府不可能不明白,外交是內政的延伸,所有主權國家都要向國內民眾交代對外交涉結果,美國如是,中國也如是。然而事實證明,美國不單屢次於關稅戰線升級戰火,更廣為開闢新戰線,號召盟友對中國電訊業龍頭趕盡殺絕,更計劃針對一批中國高科技企業如海康威視,作出精準打擊。華府一而再,再而三企圖公然「欺侮」中國政府和企業,損害中國利益,試問又如何能預期中國民眾會乖乖妥協,任由外國踩在頭上呢?

經濟從來就和政治掛勾

各種經濟活動都是通過組織力量作資源分配,經濟從來就和政治掛勾,這一點在中美貿易談判也不例外,差別只在於如何界定談判所涉及的「活動」類別。中國的方向非常明確,就是集中在對外貿易範疇,談商品採購、知識產權保障和市場准入,而這一切的前提必然是中國的發展利益和步伐。然而北京在談判過程中,卻發現美方認定廣闊得多的談判範疇。

中方白皮書即提到,美國「堅持在協議中寫入涉及中國主權事務的強制性要求」,而有港媒即引述消息來源,指華府在最後一刻加入新要求,部份「直接影響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穩定」,其中兩項分別是完全開放互聯網,以及就雲計算企業必須在華貯存所有數據,放寬相關規定。這些要求正好解釋了為何白皮書會特別提到:「中美雙方都應看到並承認國家發展的差異性、階段性,尊重對方發展道路和基本制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2日)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資料圖片)

「一國的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

中美貿易談判陷於僵局,北京認為美方「堅持不合理的高要價」是原因之一,貿易逆差沒可能單靠鉅額採購消除,但最關鍵的原因仍在於美方踩中了中國的「政治底線」。在中方看來,華府已經不是「在商言商」,而是以歐美西方的社會治理準則,強制中國遵從並改變現行體制,兼且無視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定位,以及人均收入未達高水平的事實,勉強中國開放有待發展的產業領域,致使強大成熟的西方企業可以長驅直進。

「一國的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中方在白皮書再次強調這一條磋商原則。實則整份白皮書除了表明中方觀感,指控美國才是「出爾反爾」的一方,同時正亦是劃下3條「政治紅線」:在談判桌上需互相尊重,雙方才有執行協議的政治互信;協議內容當然亦要平等互利,國內民眾才會理解和接受;最後是無論如何都好,就貿易談貿易還可以,如果想越界觸及管治體制和發展模式,那就不必談了。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