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全線24公里不設服務區 伶仃洋大橋更名「深中大橋」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進入收尾工作階段。深中通道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更名為「深中大橋」。

270米高的橋塔上橫梁已經掛上了「深中大橋」四個大字。(大灣區之聲)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更名為「深中大橋」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其中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深中大橋(原伶仃洋大橋),可變情報板、路牌、路燈、護欄、地面標識已全部完成。270米高的橋塔上橫梁已經掛上了「深中大橋」四個大字。

深中通道|01航拍率先直擊「世界級工程」 宛若「游龍」蜿蜒珠三角

深中通道中山大橋部分。(周智堅攝)

「為更好地區分位置,便於日後運營管理,深中通道各關鍵構造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範傳斌介紹。依據《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深中通道跨越珠江口,作為關鍵結構物的懸索橋和海底隧道分別命名為「深中大橋」和「深中隧道」,與項目全線名稱「深中通道」一脈相承。

據了解,主跨1666米的深中大橋創造了離岸海中懸索橋跨徑最大、通航淨空最高等五項世界紀錄。

深中通道Y字型直達中山、廣州南沙。(香港01 冼世昌)

智慧交通系統護航美好出行

深中通道東人工島位於深圳寶安機場南側,全島陸域面積約34萬平方米,與深中隧道相連接,並實現與廣深沿江高速等路網的高效順暢銜接,為世界首座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沿東人工島主線向西行駛,便能進入長6845米的深中隧道,打卡這一入選「全球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50項標誌性工程」的地標。
目前,隧道內燈光照明、可變情報板、交通標識,以及智能巡檢機器人等智能交通管控設施已安裝完畢。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内。(大灣區之聲)

深中隧道正式亮相 5G訊號充足有巡邏機械人 大橋可抵禦17級颱風

+2

深中通道全線24公里不設服務區

據瞭解,深中通道全線24公里不設服務區,房建工程集中在兩座人工島,主要承擔運營管理、應急救援等功能。

深中通道24公里。(大灣區之聲)

「西人工島房建工程包括主樓、風塔、開關站、消防站、越浪泵房等。其中,主樓形狀如同張開的翅膀,開關站、消防站以隧道為中軸對稱分布,為圓形建築,又像是為西島這只鯤鵬『點睛』。」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馬二順介紹,「這座高55米的風塔是隧道的通風換氣設施,就像是隧道的『呼吸系統』,日常可以將汽車尾氣等廢氣排出,保證隧道內空氣有效流通。如果發生火情時,也可以迅速排煙,確保安全。」

西人工島上迎海而立的主樓棕櫚葉般的幕牆引人注目,外立面的清水混凝土顏色簡潔素雅,鏤空結構實現通風與遮陽,不僅提高使用舒適性,還能降低建築能耗。未來這裡將作為深中通道的科普教育基地和辦公場所。
目前,深中通道房建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位於主樓左翼的科普教育基地正在加緊建設。

深中通道連結中山中開高速。(周智堅攝)

大灣區主要城市間 1小時生活圈指日可待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網調度中心負責人徐先蔚介紹,深中通道具有交通量大、分合流交通組織複雜、長縱坡等突出特點,運營安全挑戰大。依託廣東交通集團數字底圖及數據中心提供的數據基礎及地圖引擎功能,深中通道積極推進國內首條包含路網感知、預測預警等功能在內的路網級的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包括交通智慧管控、出行智慧服務、設備智慧運維、應急智慧響應四大應用體系),將提升珠三角高速公路網的車輛通行能力,同時為公眾往來珠江兩岸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並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

深中通道|01航拍率先直擊「世界級工程」 宛若「游龍」蜿蜒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