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隧道正式亮相 5G訊號充足有巡邏機械人 大橋可抵禦17級颱風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將於本月正式通車,周五(7日),深中大橋、深中海底隧道等正式亮相。

+2

據深圳衛視報道,從深圳寶安機場碼頭出發,上橋首站就是深中通道的東人工島。得益於隧道口上方獨特的減光結構設計,進入海底隧道時,視覺上光線由明轉暗的變化並不明顯。

隧道內為雙向八車道,頂部及兩側包括道路兩邊均設置了多條智能燈帶,駕駛視野開闊。目前,隧道內車輛導流標識均已完成。此外,隧道中還設置了多個智能傳感器,一旦有事故發生,能夠及時進行監控,便於介入管理。

北京交科設計院深中通道項目負責人霍潔介紹,隧道中每一公里就有一個智能巡檢機械人,它應該相當於像隧道裏的一個巡邏兵,「它要在整個隧道里不停地巡回監控。」

而針對電子設備訊號問題,報道指,手機的5G訊號十分充足,可達到「滿格」。

駛出西人工島,高聳的橋塔上「深中大橋」四個字清晰可見,這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的「海上天路」正式命名——深中大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傳斌介紹,「為更好地區分位置,便於日後運營管理,深中通道各關鍵構造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依據《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深中通道跨越珠江口,作為關鍵結構物的懸索橋和海底隧道分別命名為深中大橋和深中隧道,與項目全線名稱深中通道一脈相承。

作為深中通道全線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深中大橋全長2826米,主跨1666米,一直延伸到中山市的翠亨新區,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

同時,深中大橋也是世界最高橋面海中大橋,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橋樑主塔、世界最大海中錨碇。大橋距離海平面高達91米,相當於30層樓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凈空的海中大橋,達到76.5米。為未來船舶的海上通航預留了充足的空間,即便裝3萬個貨櫃的超大船舶,也能輕鬆通過。

而兩個「鑽石」造型的錨碇在深中大橋東、西兩端分足而立,是大橋重要受力結構,用於固定主纜,每個錨碇重約100萬噸,面積相當於17個國際標準籃球場,是當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錨碇。不僅能夠抵抗海面風力、水流阻力,也能承受主橋近20萬噸的自重,以及未來橋面超13萬噸的車輛總重量。

為抵擋颱風等惡劣天氣,大橋建設團隊研發了全新的氣動控制技術,將大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的顫振臨界風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即是能抵禦17級颱風。值得一提的是,超強颱風「山竹」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不過1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