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總有確診一天 預先「打底」減不適?10招助你超前部署

撰文:康健雜誌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的超強傳染力,可能人人難逃被感染的命運,但同樣被指揮中心列為輕症的患者,每個人不舒服的程度還是不同。如果總有一天可能被感染,在那天來臨之前,有沒有自我「超前部署」的預防方法,可以減輕「中鏢」後的不適?

雖然現時很多人都是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但仍不時聽到有人染疫後很不舒服,例如喉嚨腫痛、劇咳、全身肌肉痠痛、腹瀉、高燒等持續數天;但還是有人幾乎無症狀,甚至確診後才回想起前陣子出現輕微症狀可能就是感染。

Omicron防不慎防,當世界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不少人開始「轉念」思考,如果遲早要被感染,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輕輕中鏢」,希望自己是相對幸運的確診者,症狀可以非常輕微,如果能無症狀感染更好。

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方法,但《康健》訪問多位專家均表示,確實可以掌握一些要訣,如果平常注重保養,身體儲存的本錢夠,當病毒來臨時,身體的免疫反應自然會更好,不適的感覺也就更輕微、更短暫。而關鍵就在降低身體發炎狀態,不要在身體脆弱的情況下被感染。

雖說變種的新冠病毒,威脅不如以往,但最好還是別輕視它吧!(按圖了解)

+28

染疫前10招自我保養術 降低確診後不適

如何做到抗發炎、建構平衡強健的免疫力?綜合專家觀點有以下建議:

1. 多吃蔬菜

蔬菜本身富含葉綠素、纖維質及各種植化素,而且最好是各種顏色蔬菜都要攝取,就能補充到番茄紅素、胡蘿蔔素、花青素等,這些都是抗氧化的物質。蔬菜豐富的營養素也能讓身體產生良好代謝作用,有助消化,腸胃健康、菌相平衡,自然有良好免疫力。

2. 適量攝取水果、維他命C

新鮮水果特別是番石榴、木瓜、奇異果和柳橙等,富含維他命C,過去研究發現對於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例如流感或一般感冒,在感染後能夠有效緩解症狀。但台灣吉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羅仕寬建議,太甜的水果不宜吃多,反而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最好是帶點酸味的水果,例如番茄,不會太甜,酸甜滋味也容易入口,他建議,「蔬菜可以多吃,水果還是不要吃太多」。

台灣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醫生吳至行表示,台灣人較沒有缺乏維他命C的情形,只要正常均衡飲食,多能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如果平常攝取較少,再考慮補充維他命C錠劑。

3. 曬太陽、補足維他命D

維他命D是目前較多研究指向對於免疫確實有幫助的營養素,而維他命D也是台灣人普遍缺乏的維生素,吳至行建議,即使疫情期間少外出,還是可以在自家前庭、露台、頂樓曬太陽,以補足維他命D。而曬太陽的時間又以上午9點-下午3點之間最佳,羅仕寬說。

4. 適量攝取單寧酸

柿子、黑朱古力、綠茶、紅酒等,都有豐富的單寧酸,這是一種水溶性多酚類,除了抗發炎,也有研究發現能抑制新冠病毒活性,台灣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生黃彗倫說。不過,富含單寧酸的食物不適合在空腹食用,也應該和含蛋白質的食物分開,避免造成消化不良。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仍高企 銀髮族別鬆懈 蛋、魚9類多吃助抗疫

+22

5. 多攝取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深海魚如三文魚、鯖魚、沙甸魚等,都富含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降低發炎指數方法。另一方面,減少食用Omega 6如沙律油、大豆油、葵花油等及飽和脂肪酸為主的動物油脂和棕櫚油,這些吃多容易造成體內發炎,尤其許多零食、甜點使用的都是棕櫚油。

羅仕寬常推薦病人或親友喝魚肚湯,魚肚本身就是豐富的Omega 3油脂,魚肉也是優質蛋白質,如果搭配味噌或薑絲湯,更是防疫期間很好的降發炎料理。

6. 攝取足夠水分

水分會影響身體代謝,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 x 30cc」。雖然幾天不喝水、體內水分減少,身體不會有立即感受,但日積月累還是可能使身體代謝減退,尤其老人家只要一段時間輕微脫水,身體儲備能量就會變差,一旦感染,身體反應、症狀都會更明顯。吳至行特別提醒,防疫期間大家長時間戴口罩,也別忘了適時喝水,補充水分。

7. 補充益生菌

除了直接補充益生菌,一般食物中包括味噌、紅麴、納豆、乳酪、有機醬油、有機腐乳等,都是良好的益生菌食物來源。由於人體免疫細胞腸道中就佔了7成,因此專家都強調,只要均衡飲食、多吃蔬菜,顧好腸胃,腸道菌相平衡,就能提升免疫力。

8. 作息正常不熬夜

熬夜、過勞,向來被視為免疫大敵,黃彗倫指出,早有許多研究證實,睡眠品質差會增加感冒機率,症狀也會更明顯,如果是夜班工作,「那就用規律運動把免疫力補起來。」吳至行也強調,「遇到疫情才想要趕快補救,第一個可以做的是盡快把生活作息調整好,不熬夜、不過勞,只要過累,絕對比較容易受到病毒影響。」

相關文章:Omicron|沒確診也有新冠後遺症?長新冠徵狀 長者比青年嚴重

+6

9. 使用漱口水

防疫期間只要外出返家,就可以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漱口。黃彗倫解釋,口腔本身就有許多病菌,若能減少口腔中的病毒,病毒不要殘留、不要存活太久,也就比較不容易複製繁殖,同時減少傳染他人的機會。

10. 鼻腔過敏者勤洗鼻子

黃彗倫觀察,他遇到的新冠病人不少是本身就有比較嚴重的鼻過敏,例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有鼻瘜肉等,感染新冠後症狀通常也更明顯,更容易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可能和Omicron以侵犯上呼吸道有關,所以如果本身是慢性鼻過敏的患者,平常可以洗鼻子,減少一旦染疫後的不適。

醫:遲早可能被感染,預先替身體儲備能量

面對疫情快速蔓延,「要有最壞打算,遲早有一天,自己或周遭人可能被感染,才不會面對衝擊時毫無心理準備,措手不及,」吳至行也笑道:「說不定你早就是陽性,只是你沒感覺,所以還是要有正向心態,既然得到了,就把最基本功課做好,不要再捨近求遠、緣木求魚,基礎工還是最重要。」

他常告誡身邊親友和病人,替身體存本錢最好的方法還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培養良好作息、定期追蹤檢查、保持心情愉快,這些都是促成人們在面對危難時,身體有足夠的儲備力去應對;而在疫情當下,「不要在身體最脆弱時被感染──作息不良、睡眠不足、情緒不好、壓力過大、體重過重,都可能增加發炎指數。」

羅仕寬也分享,他的病人依照他的生活飲食建議執行,儘管染疫,但症狀輕微,而且1、2天就明顯改善。黃彗倫和確診者視訊看診時也常鼓勵他們,即使居家照護,關在家中,還是可以過得很健康,不只是成天上網、追劇,有健康的生活,就能大大降低日後出現後遺症的機會。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退休生活|別被孤單、慢性病拖垮生活質素 12項建議讓你優雅變老

+31

地中海飲食|護心防三高飲食5原則 堅果油脂每天吃4類食物餐餐吃

+14

延伸閱讀:

研究:逾7成新冠患者出院1年尚未康復 這樣做抗發炎、遠離後遺症

Omicron兒童確診風險增?孩童染疫更不舒服,重症比例低跟這原因有關

【本文獲「康健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