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沒有特效藥、多唱好少唱空|安邦智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此前的12月8日,中央政治局曾召開會議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對明年的經濟工作定調。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對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的進一步細化與落實。
拋開形式上的客套話,我們首先看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看待當前經濟面臨的問題。會議認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包括:(1)有效需求不足;(2)部分行業產能過剩;(3)社會預期偏弱;(4)風險隱患仍然較多;(5)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6)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會議對整體形勢的判斷是: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今後的經濟工作重點抓什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範圍。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嚴控一般性支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此外,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會議還要求,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具體來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如下工作重點:
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三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着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要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等問題。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堵點。
五是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整體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了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基本要求。如果單從會議公報的文本內容來分析,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有如下幾點值得重視。
一是對中國經濟面臨問題及嚴重性的認識比過去要深。會議認為「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的說法,顯示高層認識到當前中國經濟問題比過去要嚴峻。不過,對於關鍵問題的判斷仍顯不足。在我們看來,中國「有效需求不足」只是表象,但問題遠不只是「社會預期偏弱」,而是全社會——民營企業、在華外資企業和消費者對國內經濟的信心嚴重不足。為什麼全社會的信心不足?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是在應對經濟走勢放緩的思路和重點工作方面,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未提出特別有效的應對之策,或者給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政策亮點」。不過客觀來看,對中國這樣一個已經進入持續放緩「慣性」的大國經濟,並沒有什麼特效藥,也不要期望有短期政策能扭轉局面。
三是中央期待地方在明年的經濟工作中有更多創新實踐。比如,會議指出,「要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能多幹就多幹一些。」此外,「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這些帶有「實用主義」的看法,更多是希望地方在解決經濟困境中發揮更多作用。
四是強調明年的經濟工作在政策實施上要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在我們看來,協同聯動一方面體現在不同政策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區域之間的協同與合作。實際上,今後的經濟工作如果只是侷限在行政區劃之內,將會越來越難以獲得成功,必須加強協同與合作。
五是在下一步的重大改革任務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未給出明確的指示。今後的改革要改什麼?這一點現在並不清楚,估計很多人也沒有想明白。從二十屆三中全會遲遲未召開來看,對於改革問題的思路確定、方向選擇、目標設定,可能還沒有形成定論。因此,在重大改革方面,社會可能要適當降低預期。
六是今後關於中國經濟問題的輿論管控,可能會比過去更嚴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這實際上是對今後的國內輿論定了方向,要多唱好,少唱空;多栽花,少種刺。在涉及中國經濟的輿情方面,今後可能會有更多的官方指引或要求。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們看來,中國經濟增速出現趨勢性的下滑,這已是既成事實。面對中國經濟強大的慣性,不能寄望一兩次會議、一兩份文件就能扭轉形勢,鼓舞起信心。更加靠譜的做法,還是要強調堅持改革開放的道路,堅持搞市場經濟,減少經濟管制,放活放鬆市場,這樣對於增強市場的信心,可能更有效。
本文來源安邦智庫,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