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大選是對台灣的一次考驗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距離台灣2024總統大選只剩下兩個多月時間,目前選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概括為賴清德和非賴清德之爭。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的支持率在多數時候都保持穩定領先,大約有3成多支持率。能有機會與賴清德一比高下的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和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在多數時候只有2成左右支持率。如果國民黨和民眾黨能進行有效的在野整合,讓藍白合成為現實,有希望「下架民進黨」。但在目前藍白合遲遲未有實質性進展,國民黨和民眾黨依舊各自為戰的情勢下,如果照目前民意支持率和選情下去,賴清德將坐收漁翁之利,大概率贏得總統大選。考慮到賴清德只有三成多支持率,在整個台灣選民群體中屬於少數,如果他最終僅僅以少數人支持登上大位,將讓民主包含的一人一票下多數人統治原則扭曲為少數人統治。

目前台灣過半選民支持政黨輪替,「下架民進黨」的民意明顯多於「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民意。其實,早在四五年前,蔡英文就已經失去多數民意的支持,民進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時的大敗反映出當時台灣人心思變,民進黨和蔡英文的執政未能贏得人心。可未曾料到的是,香港修例風波的突然發生,讓民進黨和蔡英文趁機渲染、誇大來自於大陸的威脅,蔡英文最終逆勢翻盤,成功連任。不過,時間會檢驗一個政黨和政治人物的得失。民進黨和蔡英文在迄今將近八年的執政時間中並未獲得多數台灣民眾的認可,賴清德的3成多支持率大部分是基本盤選民。

台灣民主化已有30多年時間,縱使現實中的台灣選舉民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但多數台灣人都不願再倒退回威權時代。可這並不意味着台灣民主應該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在自我陶醉中固步自封。以今次總統大選為例,明明過半台灣選民支持政黨輪替,但以目前選情來看,只有3成多支持率的賴清德竟然最有希望登上大位。如果賴清德最終僅以3成支持率當選,那些支持政黨輪替的過半台灣選民的訴求將徹底落空。民主一個基本原則是一人一票下少數服從多數,但台灣選舉民主竟有扭曲為少數人以民主之名漠視多數人訴求的風險。這還符合民主的初衷嗎?

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中央社)

歷史是一面鏡子,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便是前車之鑑。當年台灣社會偏向泛藍陣營的民意明顯多於偏向綠營的民意,但遺憾的是,泛藍陣營大分裂,連戰和宋楚瑜鷸蚌相爭,讓陳水扁僅以39%得票率的微弱優勢贏得選舉。後來的實踐證明,靠少數人支持登上大位的陳水扁終究未能成為全民總統,而只是民進黨的總統,是他的少數支持者的總統。他的八年任期既惡化了兩岸關係,又加劇了台灣的撕裂。

如果賴清德在2024年總統大選複製2000年陳水扁僥倖獲勝的經驗,他會否重蹈陳水扁的覆轍?這不好說,但在目前兩岸形勢下,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一旦當選,會給兩岸關係、台灣的前途增添許多不確定性。因為賴清德的支持者大部分來自於基本盤選民,如果他的當選是靠少數人支持,那麼待他上任後,他會否依然是少數人的總統?會否把少數人的訴求置於台灣整體利益之上?

法國和美國的經驗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為台灣提供參考。法國的總統選舉要求獲勝者的得票率超過50%,如果第一輪投票均無人贏得50%以上的選票,那麼得票率排在前兩名的參選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2002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創始人讓·瑪麗·勒龐在第一輪投票中以微弱優勢擊敗左派參選人,取得第二名,與第一名的右派參選人希拉克的得票率差距較小,一度引起轟動。結果在第二輪投票時,法國政界進行有效動員,左派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民意重新進行組合、求同存異,最終希拉克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選舉,成功防止僅有少數人支持的讓·瑪麗·勒龐奪取大權。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時,美國社會為了反對特朗普而進行有效的朝野整合,最終讓非特朗普陣營贏得選舉。同樣道理,以目前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均低於50%支持率的選情來看,台灣社會能否進行有效的整合,政界和選民能否求同存異,將是防止台灣出現少數人總統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