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導彈發射井部署 中國核打擊力量躍升︱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編按】美國五角大廈發布中國軍力報告,中國擁有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從80枚逐年增加到2021年的150枚,如果美國想要對中國發動一場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中國核反擊的實力將不可小覷。本文作者蔡翼,是台灣國際關係學者、東亞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他盤點了中國導彈發展的最新進程,指出大量導彈發射井的部署,將是中國大陸核打擊力量的一種躍升。

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於2022年11月發布了一份名為《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和安全發展報告》的年度報告。該文件包括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PLA)及中美兩大強權持續緊張的局勢下,在關鍵領域迅速發展的廣泛觀察。這份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部份是估計PLA火箭軍目前擁有300枚洲際彈道導彈(ICBM)和300輛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載台。對比去年同一時間發布的年度報告:中國擁有150枚洲際彈道導彈和100輛發射載台,在短短一年中導彈數量會成倍增長,實在讓人有點匪夷所思。有人揣測是否是美國故意誇大中國的核武力量,企圖營造一種「中國威脅論」的氛圍。

按照五角大樓2022年中國軍力報告書中所估算的300枚導彈,其中有200枚應屬於最新服役的東風-41洲際導彈,根據報道,東風-41可攜帶十枚20萬噸或六枚30萬噸或一枚200萬噸TNT爆炸威力的核彈頭,依此估算,中國擁有核彈的數量勢必遠超過國外各個機構所推估的數字。根據美國核武專家的估計,中國至少需要部署超過400枚以上的洲際導彈,才能在遭到美國核打擊後,進行有效的「二次核反擊」,方能稱得上一支真正具有戰略威懾能力的核打擊力量。

臨戰狀況下導彈發射所需的時間及風險評估。(作者提供)

根據這些年美國國防部所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來看,中國大陸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從80枚逐年增加到2021年的150枚,因為導彈數量有限,加上中國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讓美國根本無懼於中國的戰略核威懾。美方的「想定」是先發制人的摧毀中國大多數的洲際核導彈,再利用導彈防禦系統來攔截第一波打擊後殘存的導彈。中國洲際核導彈的數量現在已增加到某個數量級,如果美國再想要對中國發動一場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中國核反擊的實力將不可小覷。

一般我們常見的東風-41洲際導彈是利用導彈發射車運載、可以進行「全地域機動」,平時它們都會駐防在火箭軍的基地內,接獲命令後會按預先規劃的方案,機動到預設的發射陣地進行發射。它的優點是能夠神出鬼沒的在野外機動,讓敵人不容易捕捉到它的蹤跡;但由於現在綿密部署的高解析度衛星偵測系統,當導彈發射車仍在野外機動時,敵方就能即時掌握其行蹤,再利用高超音速導彈對其發動攻擊,在太空衛星嚴密的監視之下,這種利用導彈發射車在野外機動發射的存活率實在令人堪憂。

相對於野外機動發射的東風-41,藏匿在秦嶺、太行山脈這些高山縱谷,長達數千公里「地下核武長城」裏,可在隧道內機動的戰略核導彈,避免了導彈發射車在野外機動時遭到敵方的攻擊。擔任戰備警戒任務時,導彈可先行將要打擊的目標的相關參數輸入,在接獲上級命令後可立即駛出洞口,將導彈豎起後逕行發射,安全性及反應速度都獲得大幅提升。像東風-41、東風-31AG、東風-31A、東風-26、東風-27這類洲際或遠程導彈都可以部署在地下長城的核武基地內,進行24小時的全天候警戒。

2019年10月1日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閲兵儀式,展示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Getty)

西方媒體曾經報道過中國大陸在甘肅玉門、新疆哈密、內蒙古吉蘭台和鄂爾多斯有超過400座疑似導彈發射井的建築正在興建,從近日的衛星圖來看,這些導彈的發射井似乎都已陸續完工,並已證明不是先前揣測的風力發電基座;至於是否已經開始部署,目前尚沒有進一步報道。部署在地下的洲際導彈發射井固然因為其目標明顯,容易受到敵方的攻擊,優點是部署在發射井內的導彈在接獲命令後,可在極短時間內進行反擊。

大量部署的地下洲際導彈發射井雖看似固定目標,只要大量分散導彈的部署,配合地下移動/裝填設施,敵方就很難辨識那些發射井「真的」裝填了導彈。例如俄羅斯的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部署在固定發射井的導彈僅14套,但卻有近百座導彈發射井!虛虛實實也屬於核威懾的一環。大量導彈發射井的部署將是中國大陸核打擊力量的一種躍升。

「敵若動則我先動」

按目前美國對中俄採取敵視的態勢發展下去,爆發核戰的風險勢必升高,為了因應美國可能先發制人的打擊,中國正積極部署空天預警系統,當發現敵方的導彈來襲時,可能將被視為對中國的核彈攻擊,會在最短時間內對敵方進行全面核反擊,採取一種「敵動則我先動」的政策,希望能利用這種積極的核反擊政策來嚇阻核戰的爆發。

本文原載《亞洲週刊》2023年第18期,經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