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業|廣州女孩躺平中找人生方向:見過港青躺成「三和大神」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伴隨內地青年失業率暫停發布,青年失業問題再度受到關注。出生於1998年的廣州人Carol(化名)學士畢業後,經歷了996式的內卷工作,選擇辭職到香港讀研究生。在經歷疫情、戀愛、gap year、畢業後,她近日從一名自由職業者轉為全職工作者,但她認為自由職業仍是自己未來發展的最終方向。

Carol認為,躺平是一種積累能量的過程。她也見過香港青年躺著躺著就迷失了,進入自暴自棄、越躺越廢的狀態。她認為,現在青年人追求的價值更加多元,和以前八九十年代大家一起往前奮鬥衝衝衝、憑藉努力獲得金錢成功的價值觀狀態不同了,「青年失業」也要再定義,「其實現在大家都蠻多選擇的,考公、考研、出國啊甚至gap year,那這些算失業嗎?我覺得非要算的話,可能是一種積極的無業狀態。」

Carol認為,躺平是一種積累能量的過程,自由職業是她未來的發展方向。(資料圖片)

Carol出生在廣州一個藝術背景的家庭,家人在當地開辦工作室教畫班和工藝品課程,包括陶瓷和較為小眾的漆器,主要由父親和姐姐負責打理,她亦會參與打打下手。Carol來香港讀書期間,父親和姐姐因創業理念不合,姐姐前往景德鎮另闢天地。

在本科大四時期,Carol和身邊的同齡人一樣,也在積極投簡歷,積攢實習經歷,最終順利進入一家agency公司實習,獲得轉正機會和不錯的薪酬待遇。但她坦言,公司996式的工作、頻繁的加班讓她感覺壓力非常大,生活和工作完全無法平衡,幾乎到了「繼續下去感覺會死」的狀態。Carol說,有一次她照常在家用公司電腦加班到凌晨2點,她媽媽看到覺得很心疼,就對她說,相比工作掙錢,更希望她可以健康快樂,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我的家庭氛圍算是非常開明自由,家人也不會逼迫我去工作」。

之後,Carol放棄了那份看起來體面的白領工作,和老闆提了辭職,來到香港讀研究生。她表示,在香港遊歷的過程正是自己的gap year。雖然遇到疫情等各種因素,但在香港的生活依然給了她很多去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的空間,她也很喜歡香港這個城市,「香港對我來說在文化上會更親切,很多那種現在廣州找不到的人情味,在香港被很好地保留了,那種人情味我很喜歡。」

Carol表示,香港保留了很多廣州已經消失的人情味。(視覺中國)

自疫情爆發以來,Carol自述,在去年3月至9月左右一直處於閉關在家的狀態,雖然有零散接一些工作,但大體上與失業的狀態無異。這次她有意避開和同齡人保持相同的節奏步調,也沒有參與秋招、春招等招聘,而是完全讓自己慢下來休息,「我覺得人生很長,不想那麼快工作,想先玩一下,就在家打遊戲談戀愛。」

去年10月左右,香港疫情稍有放寬,Carol也覺得不能再「躺」下去,便開始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展覽,剛好看到一家專門做漆器的藝廊,「當時覺得這麼小眾,剛好我有所了解的東西,竟然在香港有一個專門的藝廊,要不過去看一看吧?」結果剛好在藝廊碰到主理人,一番聊天後,Carol收穫了在香港稍為正式的首份part-time工作,幫藝廊打理展覽。

這份工作大約持續到聖誕節,Carol說,也正是這次工作經歷,幫自己找到了下一家公司的工作。之後,她短暫回到內地放鬆遊歷,在雲南待了兩個月,又在2月時前往景德鎮,在姐姐的工作室幫忙尋找靈感,覺得冥冥之中那份事業可能會跟自己有關。在這期間,她一直在新公司做part-time工作,「能在內地wfh,還能領香港薪水,蠻爽的」。

在景德鎮期間,Carol和姐姐領養了一隻小狗,叫momo。4月時,Carol回到香港,繼續幫新公司做part-time,發現之前積累的許多資源都用上了,同時也在做一些自由職業的散活,比如幫別人改改文書,「香港的生活成本還是蠻高的」。8月時,Carol的part-time工作轉正,她也正式成為一名全職工作者。

談青年失業:要看如何定義失業 青年眼界應更開闊

談到近來頗受關注的青年失業問題,Carol表示,她認為應該要看如何去定義「失業」這個概念。「其實現在大家都蠻多選擇的,考公、考研、出國啊甚至gap year,那這些算失業嗎?我覺得非要算的話,可能是一種積極的無業狀態。」

Carol認為,現在的時代已經不再將金錢看作評判一份工作成不成功的唯一標準,青年人追求的價值也更加多元,「我覺得現在的時代和以前八九十年代大家一起往前奮鬥衝衝衝、憑藉努力獲得金錢成功的價值觀狀態不同了」。

國家統計局表示,8月起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並稱主要因勞動力調查統計需進一步健全優化。(視覺中國)

她舉例說,身邊有朋友做社工,薪水不高,但覺得自己在做一份幫助別人的工作,做得很快樂,這樣算低薪嗎?也有從英國讀戲劇回來的朋友,做工作坊導師收入不穩定,還需要接其他活,不知道夠不夠繳稅,那這樣算失業嗎?

「我想大家通常所謂的失業,可能像是年輕人畢業進了大廠,不到半年被裁掉,這種可能才算硬性失業。」Carol分析表示,她其實希望內地像她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可以多一些想法,眼界可以再打開一些,「人生除了進大廠還是有很多選擇和出路。很多時候大家說失業啊、找不到工作啊,其實是特指進不了大廠、進不了大家都想進的公司」。

也曾懦夫到不敢投簡歷 在自由職業中找到方向

Carol坦言,她也有過比較懦夫的心態,「比如在春招、秋招的時候,我恐懼到連改CV都沒什麼動力,等招聘結束了還沒把簡歷投出去。」對於成為自由職業者,她也並非從開始就有明確概念,「因為不想工作,但又需要有錢,所以就利用自己的技能去換錢」。

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也讓Carol體會到和全職工作不同的樂趣,「我覺得自己的能力有發揮。因為對自由職業來說,沒有能力我就接不到活。同時在時間上也相對自由,我可以通宵工作,第二天睡到很晚才起床。」

自由職業者算有業嗎?Carol表示:「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有業。我覺得有在賺錢就算是有業。」 她對工作的價值判斷除了薪水之外,還希望有更多意義,「比如挑戰性,可以讓大部分的我全部投入進去。可能有些太理想主義,家裡也常常覺得是不是養了個傻白甜。」

Carol指,她的興趣領域一直比較分散,會關注工藝、非遺傳承,也喜歡日本的一些藝術風格,本科參與過很多和社區藝術相關的工作坊,也會搞搞戲劇、畫畫、捏捏手工之類的,「剛開始覺得我做的東西好像很難整合到一起,後來慢慢知道自己擅長些什麼,發現現在的工作把我以前學的東西、積累的資源都用上了。」

談到自由職業如何平衡物質與生活,Carol表示,她從大學起就一直有儲蓄的習慣,也算是一種抵禦風險的方式,「目前來看,對我來說還是全職賺的錢更多,但隨著我副業的資源越積累越多,總有一天它給我帶來的收入會超過全職工作。」

不內卷:躺平是為了積蓄能量更好出發

對於時下熱議的內卷or躺平的話題,Carol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現在的年輕人讀書時已經很忙,畢業後直接進入格子間工作,更會變得與世隔絕,無法深入了解其所處的社會,gap或躺平其實是很重要的機會,幫助年輕人去思考人生的方向。

Carol認為,評判人生的標準不是只有一條,「為什麼會卷呢?因為大家都覺得路只有一條。十幾億人在一條路上走,自然會爭得頭破血流。但思路打開,會發現不止有一條路,有十萬八千條路,大家是可以分散走的。」

談到躺平的原因,Carol坦言,「是因為太疲倦了,我需要休息,我可以漠視外界的壓力直接說我暫時無業,在休息。敢於躺平的人應該是知道自己的節奏的。躺平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個休息、積累能量的過程,可以幫助我站起來。站累了就躺會,沒什麼。」

同時,Carol不認為自己屬於完全躺平一類,至多算不內卷,「如果認真算起來,我在幼稚園也gap過一次,小時候我媽覺得我玩得那麼開心,索性讓我多玩了一年再去讀書。」

內地青年失業問題引發各方關注。(中新社)

Carol直言:「我覺得躺平是為了積蓄能量再出發,但可能也有人躺著躺著就迷失了,進入自暴自棄、越躺越廢的狀態,我也見過不少香港青年,直接躺成『三和大神』( 原指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固定居住場所,在深圳活動的年輕人們,現泛指沒有目標的青年)」。

她表示,在經歷疫情帶來整個世界的動盪後,大家可能都會陷入某種恐慌,想尋求某種穩定的狀態,也包括穩定的,例如體制內的工作,「但我覺得,安穩的東西是虛幻的。對我而言,最扎實最安穩的方式,就是靠自己的技能吃飯。」

Carol表示,經過人生的gap year,她的心態變得唯心主義,「覺得這個世界要怎麼看,是什麼樣子的,還是取決於我的眼睛我的視覺是什麼樣子的。我想要看的範圍決定了我要如何去篩選信息、找什麼樣的工作、接觸什麼樣的人,這個方向會慢慢把我引領到我想去的地方。雖然路上也不知道會面對些什麼,但我大概知道整個方向是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