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數據 內媒:北上廣深青旅擠滿待業年輕人
內地6月的青年失業率達到21.3%,創自2018年以來的最高值。雖有專家預計,青年失業率8月後會逐步下跌,惟國家統計局周二(15日)突然表示,8月起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並稱主要因勞動力調查統計需進一步健全優化。
話題「北上廣深的青旅擠滿找不到工作的人」亦於當日登上微博熱搜榜,引起關注。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在內地最難的就業季,不少年輕人遠離家鄉,到北上廣深尋找工作機會。而青年旅社因低廉費用、隨住隨走等模式,成為了他們在大城市落腳的最佳選擇,「有的有人屢屢失業,但仍充滿期待,有人兜兜轉轉回到原點,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報道指,28歲的黃欣是廣西防城港人,他已經在廣州一間青旅住了一個多月的時間。2018年,黃欣在一間211大學畢業,修讀自動化專業的他因不喜歡滿是機械設備陳舊環境,在家待業2個月之後進入一間「互聯網+房地產」公司,月薪過萬。惟因公司出現內部矛盾,員工不做業務忙於「站隊」,黃欣感到厭惡決定離職。
離職後黃欣準備考研,但後來發現自己對讀研並不感興趣,只是想拖延進入社會的時間,於是決定繼續做一些喜歡的工作。因為對英語比較感興趣,黃欣和朋友合夥開了一間教育培訓機構。黃欣說,「在我老家那種小地方,只有有背景、有經濟基礎的人才會考慮在外面給小孩補課。我的學生都是國企老總,法院院長的小孩,不太計較補課費,所以收入不錯,幹得也開心。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很多對學業不太上心。」
不過隨着内地「雙減政策」的出台,黃欣再次失業。於是,決定到廣州找機會的他,選擇住在青年旅社落腳。直到如今,一個月過去了,黃欣不確定是否能在廣州找到心儀工作,也不確定還要留在廣州多久。但他卻很喜歡青旅的氛圍,不僅可以遇到和自己一樣的「粵漂」,還有做生意的外國人、走遍大江南北的背包客等。
不過,在青旅待業一個多月後,他就覺得「儘管說是休息一陣,但其實內心很難真正放鬆下來,並且這種狀態越久,就越難找回原來的生活節奏了,不光感覺白天無所事事,晚上也有種和社會脫軌的感覺。」因此,如今他最羨慕的,就是考公、考編成功的昔日舊友,「他們收入穩定,每天下了班能夠陪陪老婆孩子,盡享天倫之夜。」
另一隻身「粵漂」的還有來自江蘇南通的張文。從一本大學畢業後的張文,收到了廣州保險銷售的offer,他也便是自那時起開始的「粵漂」之路,至今剛好一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他也因自己「眼高手低」換過幾次工作,他並認為自己並不適合做銷售,「要會花言巧語地忽悠人,我好歹也是個本科生,整天求爺爺告奶奶的,讓我覺得低三下四。工資很大一部份還和業績掛鉤,業績不好就只能拿兩三千的底薪。」
為維持生計,張文還在商場做過拉家長或是小朋友,送小禮品邀請他們參加體驗課的工作。張文結論是,這種要看人臉色工作實在不適合他,因此沒做多長便離職了。因為工作之路不順,60元人民幣一晚的青旅亦讓他支付得好睏難。張文說,自己家裡並不寬裕,在廣州生活只能靠自己,他已經開始動用做學生時攢下的壓歲錢了。
找不到工作,白天張文便靠公共交通在廣州市內走走看看,他的行李較少,只有一個大背包,所以他出行一般都帶着行李。張文的內心中,始終覺得自己還是大學生,在青旅和學生聊天時亦總是「倍感親切」。儘管生活難以為繼,但是張文還是不想回老家。
張文說,自己對未來的設想是,先找到一份穩定的收入,再謀求二戰考研,通過下一次校招,找到更好的工作。在反覆的受挫中,張文想,如果能考上研,以後還是想去上海發展,因為上海離家比較近,自己也許更適應那邊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