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十年女博士不願回中國發展 言論自由對學術研究更有利?
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中國出生長大,卻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青年;雖亦非美國青年,但因在美求學就業,故對西方文化、環境有着獨到的判斷和了解。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他們在兩個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會更傾向於回國還是留美?又如何看待中美就業環境的差異?
此為《中美青年》系列報道第五篇。
中美關係是21世紀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有研究表明,中國預計在2035年前後達到世界銀行的高收入經濟體的標準,2030年之後,經濟總規模或可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青年發展與國家發展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因此有關兩國青年就業環境、生活壓力等方面的比較,亦時常受到關注。
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中國16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高達20.4%,較美國青年失業率的7.4%高出近兩倍。面對中國失業率的再創新高,有機會在中美兩國就業的中國留學生群體,會有怎樣的就業傾向?
美國當局早前公布,截至2022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有近35萬人。李洝作為其中一員,已有近10年的在美留學經歷,一路靠自己的努力,從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大學學歷),申請到世界排名前15的大學(研究生學歷),如今在世界排名前10的名校修讀博士學位,她趁今個暑假回國進行學術研究。
接受《香港01》訪問時,李洝介紹,因有良好的人脈基礎、家中社會關係可以提供更多就業便利,身邊有不少同學在美國畢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出生於二線城市的她說,雖然留美工作的簽證不易辦理,但希望能夠自食其力,博士畢業後繼續留美,「坦白說,我已經找到比家中提供的更好平台。」
主修社會科學博士的李洝對自己今後的事業發展有明確的規劃——當一名大學教授。談及為何更傾向於在美國就業,她首先認為,國內的學術環境甚至整個就業環境對女性「不友好」,「高校更是這樣,這是有目共睹的。」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博士在讀生有42.4萬人,其中女博士17.5萬人,佔比達41%。同年,男女科研人員的數量比例為100:38。內媒《財新網》曾引述書籍《媽媽教授》的內容來證實這一現象,「在學術界實現工作與家庭平衡」這個問題一再拋給女性,但總會引起冷嘲熱諷。
書籍序言撰寫者、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李秀清寫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其實一直存在,無論何種職業、哪種性別、只要男人不會懷孕、不會分娩、不會哺乳這些生物學上的機理沒有改變,女性對此的感受必然也會更加強烈。」
中美青年|沒本錢躺平、沒動力競爭:被現實折成45°的中國青年
李洝又認為,國內大學的教授很難拿到終身制職位(tenured track job),或者說申請的流程較為模糊。但就美國而言,只要發表過獨立的著作便有資格申請,「國內的發表最近很困難,需要在出版社有(人脈)關係,且出版書籍時還要將內容分拆成一篇篇論文,更注重量而非質,而在追求量的過程中,就難以將學術做好。而美國則相反,因此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質的研究。」
據了解,終身制教授是一種經聘任後,聘期可以延續到退休,不受學校各種階段性教學、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且沒有被解聘的壓力,同時還享受學校頒發的終身教授津貼。
據上海大學曾經發布的《終身教授聘任管理辦法》提出,成為終身制教授需滿足遵紀守法,愛國、愛黨,熱愛科教事業,師德高尚,治學嚴謹;在學術研究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創造性成就,作出了重大貢獻,學術造詣深厚;在社會各界有較大的影響,在國內外學術界和同行中有較高的學術聲望等。
困在「大廠」危城裏的中國青年: 進去的人上不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愛國、愛黨」作為申請中國終身制教授的首要條件
根據查詢發現,幾乎所有中國大學均將「愛國、愛黨」作為申請終身制教授的首要條件,李洝亦就此延伸出更傾向於留美工作最重要的原因——「自由」。首先就是政治自由,她表示,如若入黨才能發展得更好,就會對學術研究形成諸多局限性,「不應該把政治信仰當成向上晉升的踏板。」她還說,很多中國大學生把入黨當成榮譽的標籤,但其實根本沒有政治意識、更不知道自己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其次是言論自由及學術自由,李洝說,學術研究一定要做到客觀,因為自己是中國人,所以對自己國家的人文、歷史充滿探索慾望,惟「中國的學術研究環境尚可做到客觀,但發表一些言論時就要格外小心。」因上海震旦職業學院教師在課堂上稱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30萬「沒有數據支持、只是中國歷史小說寫作的概述」而遭到開除處罰。
李洝對此表示,有時政治環境可以蓋過真相,「如果歷史已有定論,那為什麼還要研究歷史?」
美國環境更自由,中國生活更便利
李洝直言,美國的生活大環境更為自由。她首先表明中國生活的便利程度較美國高,包括外賣、交通出行等都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不過,回望過去三年,中國因新冠疫情「動態清零」政策而大規模隔離、封控,導致她無法回國對自己研究的項目進行資料查閱,而她亦是今年夏天回國才首次感染新冠病毒。
據李洝了解,在中國做教授的月薪只有1到2萬人民幣,「那我什麼時候能買得起車、樓?」雖然教授在美國亦並非高薪職業,月薪只有1到2萬美元,但因樓價沒有那麼高,令到工資的消費力更高,「美國教授的薪資和程序員行業無法相比,但卻能讓人很體面的生活。」
綜上,李洝認為繼續留美深造,更有利於自己對學術研究的追求。她亦強調,留美工作與是否愛國不可同日而語,「我身邊有不少留美工作的同學都很愛國,有人還會在社交網絡發文稱讚祖國的發展,說有朝一日要為國家效力,可他很快就要獲得美國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