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青年失業率高達19.6% 燃眉之急是穩住這三類最困難的年輕人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最近,年輕人就業問題是內地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這也是近年來內地年輕人困境的一個具體體現。儘管今年一季度內地GDP按不變價格計算按年增長4.5%,反映出經濟復蘇態勢,但年輕人就業問題依然不容忽視。3月,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19.6%,意味着每五個16-24歲青年人當中便有一個處於失業狀態。如果再考慮到今年內地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58萬人,則更加說明青年就業問題突出。

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社會,年輕人就業問題歷來都是牽動人心的問題,一個家庭可能會因為年輕人失業而難以安寧,一個社會會因為年輕人失業增多而不穩定。

為了化解年輕人就業困境,內地的政府部門、高校都已開展行動。近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明確提出三項政策:一是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容量,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企業的擴崗政策支持;二是拓寬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比如「對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青年的,可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三是強化幫扶兜牢民生底線,將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失業人員及家庭,納入救助範圍。

4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進一步介紹了穩就業措施,比如「將延續實施國有企業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支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積極挖掘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崗位存量,加大補員力度」,「對創業畢業生,按規定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簡化擔保手續,對符合條件的落實免除反擔保的要求」,「對靈活就業畢業生,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措施」,「將實施2023年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

上述措施若落實下來,應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年輕人的就業困境。不過在緩解年輕人就業困境時,內地社會應該分為中短期和中長期兩個應對策略。在中短期內,在設法整體性增加就業崗位的時候,應該重點關注三類最困難的青年人群,只要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便可保持社會穩定,為後續政策調整贏得時間和空間。

2018年4月21日,北京,餓了麼騎手經過CBD。當日迎來降雨。(VCG)

第一類是農民家庭的年輕人,他們的父母都是常年在農村生活、耕作和務工的農民,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都比較低。對於這類年輕人來說,父母把他們養大,供他們讀書,已經十分不容易,父母受制於家裏現實經濟條件,非但難以持續幫助和救濟他們,而且很有可能還指望他們工作後回饋家裏。不久前天門山跳崖事件的發生,便反映出了農村青年的生存困境。

第二類是農民工家庭的年輕人,儘管他們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收入在整體上要比農民高一些,但非常不易,其中多數人都是賺的辛苦錢,且易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對年輕人的支持能力比較有限。

第三類是城市底層家庭的年輕人,父母雖有城市戶籍,但畢竟是底層,幫不了他們。

上述三類人群屬於當下相對最困難的年輕人,他們的訴求亟待社會傾聽。假若他們失業,面臨的困境遠遠大於那些富裕家庭的年輕人。富裕家庭的年輕人如果失業,還可以考慮繼續深造或旅遊、居家休息。但上述三類年輕人一旦失業,恐怕退無可退。穩就業當然應該考慮整體情況,公平對待所有人,但亦要分出輕重緩急。

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的關鍵在於經濟健康發展。圖為富士康公司。(路透社)

以此邏輯觀之,日前內地社會在「支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積極挖掘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崗位存量,加大補員力度」時,應該要重點照顧上述三類年輕人。尤其是在不少人對國企、事業單位存在近親繁殖或裙帶關係的疑慮時,內地在增加招人時更要設法保證增加招人的政策能惠及到那些最需要的高校畢業生。

從中長期來看,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的關鍵在於經濟持續發展。只有保持合理範圍的經濟增速,才能持續增加包括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在內的不同類型工作崗位。這其中一個重點是民營經濟的發展。

為什麼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城市能容納那麼多的人就業?為何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帶來的下崗潮問題能被社會順利解決?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大批就業崗位。關於內地民營經濟的「五六七八九」特徵中的「八」,便是指貢獻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為何近年來內地社會盛行考編熱、考公熱?為何那麼多人去競爭體制內十分有限的就業崗位?一個重要背景是經濟下行後體制外能提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工作機會在減少。所以說,破解年輕人就業困境的根本之道在於持續健康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