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卡塔爾世界盃看中國足球與中西防疫落差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世界盃在中東小國卡塔爾開賽,中國隊雖然與賽事無緣,但是也吸引了無數人關注。除了賽事本身,中國人看世界盃,主要關注兩點,一個是中國足球與世界足球越拉越大的水平差距,一個是賽場狂歡場景與國內疫情防控的落差。

這次世界盃並不缺乏中國元素,世界盃上的各種周邊產品,小到足球,旗子,哨子,大到接送大巴、足球場,據統計有60%以上都是中國製造或中國建造。另外中國還派出了一直龐大隊伍到現場播報,有三位中國籍裁判員也首次組成裁判組參與世界盃執裁工作。甚至連中國的「國寶」大熊貓,也作為兩國友誼的吉祥物於世界杯開幕之前在卡塔爾落戶。

反勝德國,是日本在世界盃最大勝仗。(Getty Images)

但另一方面,中國足球,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中國男足,卻在加速退化,和亞洲一流強隊的差距已經和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差不多了。這次世界盃小組賽上,沙特2:1逆轉阿根廷,日本2:1戰敗德國,都讓人看到了亞洲足球的希望,然而曾經也身處亞洲第一陣營,踢進過日韓世界盃,在綠茵場碾壓過沙特與日本的中國隊不僅與賽事無緣,甚至退化到連東南亞弱旅越南都踢不過了。

如今中國足球別說「亞洲一流」,在東亞是幾流都很難說。今年初的世界盃資格賽,中國與日本對壘的差距真的已經不能用一點半點來形容。而就在世界盃開賽之前,代表中國足球頂尖水平的北京國安隊,居然被來自甘肅涇川的一支業餘縣隊掀翻,更讓人看透了中國國足的糟糕現狀——不光是技戰術水平現狀,還包括運營與選拔機制上的現狀。

如果中國足球再不改革,繼續這樣下去,恐怕就真要被開除地球了。

西班牙世界盃首戰,7球大炒哥斯達黎加旗開得勝。(Getty Images)

第二個關注點相比之下就更令人感慨、更讓人思慮萬千了。世界盃開賽期間,正趕上中國新一波冬季疫情在多個城市爆發,在「動態清零」的防控要求下,雖然剛剛出台了二十條優化防控措施,但是各地仍然採取了極為嚴厲的封控措施。如北京把原來的72小時常態核酸提升到48小時,上海要求外地入滬人員五天內不得去商場和餐館,鄭州要求五天內人員不能在街面擅自流動等等。

根據防疫要求,人們出行不僅需要佩戴口罩,很多人還處於居家或集中隔離狀態。雖然沒有封城之名,但是很多城市正接連出台一些非常嚴厲的具有封城之實的流動性限制政策,在一些大城市別說集會,甚至連跨區出行都成了奢侈,一個健康碼不知道困住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正為封控與保住工作而奮戰或焦慮。

野村證券的統計顯示目前有49個城市處於部分或大範圍封控狀態,與一周前相比大幅增加,這些城市佔到中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五分之二的經濟產出。

身穿防護服的北京衛生工作者準備對居民進行冠狀病毒檢測。(美聯社照片/安迪黃)

而另一方面,在世界盃賽場,來自全球各地的幾萬人、幾十萬卻聚集在一起狂歡,別說流動性限制和健康碼,現場連口罩都難見一隻。在取勝強敵的沙特和日本,球迷們更是衝出房間,到大街上徹夜狂歡慶祝。

差別如此懸殊的場景,不僅讓人困惑頓生,大家到底在不在同一個星球上。到底是中國的防疫不對,還是其它國家的防疫不對?到底是中國防疫誤入了歧途,還是其它國家正在一條自毀健康、自取死亡的錯誤路上狂奔?

中西方因為不同的政治體制與社會治理價值,面對新冠病毒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誰對誰錯也是隻有歷史知道,但是差距如此之大,簡直就像是在兩個不同的星球,真是讓人感慨不已。

疫情三年,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有些改變可能還能回歸常態,有些改變,可能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