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請不要帶頭層層加碼和一刀切

北京:請不要帶頭層層加碼和一刀切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過去一些天,北京市多次因為民眾反映健康碼莫名其妙彈窗而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層層加碼、一刀切的問題,在過去一兩年北京防疫過程中多次出現。比如,2021年10月底,一位法學老師的描述他的一個助理,10月27日從北京出差去山西,預計次日返京,不料「就這麼踏上了流浪之路」。

根據北京市最新防疫規定,北京健康碼彈窗包括四種情形:近7天曾到訪有1例及以上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縣(市、區、旗);入境未滿10天人員;可能與京內外的疫情風險地區、風險點位、風險人員等有時空關聯;未在規定時間完成核酸檢測人員。一旦北京健康碼出現彈窗,意味着在京內寸步難行,在京外無法返京。

僅從防疫規定本身來看,北京市關於健康碼彈窗的設定,儘管明顯比其它城市嚴格一些,但並非不可理解。畢竟,北京作為首都,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公共安全的要求難免會嚴格一些。但問題是北京市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並未嚴格遵循自己的防疫規定,存在濫用健康碼彈窗的情況,過於隨意,有一刀切、層層加碼之嫌,明顯背離中央政府所倡導的科學防疫、精準防疫。不少民眾在網絡上反映,自己的健康碼莫名其妙被彈窗,返京過程中充滿困難。

2020年4月15日,防疫工作人員站在一個藍色帳篷外,這個帳篷是用來協調從武漢到北京指定的檢疫地點的旅客的交通工具。(美聯社照片)

日前,知名「紅二代」、原國務院副總理陶鑄之女陶斯亮在《彈窗》一文中講述自己和丈夫去沒有疫情的浙江省湖州市參加活動,但在準備返京前被莫名其妙地彈窗,申請解除彈窗的過程一再遇阻。陶斯亮在文中說,「北京防疫政策的『流調』是不是真正的流行病學調查」,「來自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地區的政策竟然一個樣」,「對我們這種在無疫情地區的人也一樣對待」,「這符合國家『精準防疫』的策略嗎」。

她還說:「我們老兩口來自同一個小區,同乘一趟高鐵,我彈窗了,我老頭竟然沒事,這作何解釋?難道『大數據流調』還看碟下菜?還是說,其中另有玄機?否則只能說明這個『大數據流調』不專業,太粗糙,太隨機,所謂的『時空關聯』太過魔幻。」《彈窗》一文迅速刷屏了網絡,讓許多內地人深有同感。

層層加碼、一刀切的問題,在過去一兩年北京防疫過程中多次出現。比如,在去年10月底,中國政法大學一位法學老師的一篇文章《為何出京後回不了北京,陷入死循環》在網上流傳。該文描述作者一個助理,10月27日從北京出差去山西,預計次日返京,不料「就這麼踏上了流浪之路」,「買了高鐵票卻進不了高鐵站」,「市民熱線12345、社區、12306以及能求助的電話,都打了無數遍,還是不行」,「最近沒去過中高風險地區,打過疫苗,核酸陰性,行程碼綠色,卻回不了北京」,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北京突然升級了防疫政策」。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有不少民眾被迫滯留在京外,以至於後來北京市政府在新聞發布會上表達歉意。

當然,北京作為首都,在防疫時面臨的情況相對複雜。再加上北京人口體量大,防疫的難度自然更大。過去三年為了防疫,北京市防疫人員的辛勞和付出自不待言。但既然是首善之區,又為了防疫付出了那麼多心血,理當做得更好,成為落實中央政府防疫政策的模範,至少不應多次出現國家反對的層層加碼、一刀切情形。畢竟,如果連首都都不能落實好國家防疫政策,多次因一刀切而招致輿論批評,那何以讓公眾建立對於防疫的信心,何以讓其它地方心悦誠服落實國家防疫政策?

2022年4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地區的一處核酸檢測點,工作人員在進行核酸檢測的相關準備。(視覺中國)

某種程度上講,為何近年來社會上對於「動態清零」有不少排斥情緒,一個關鍵原因在於不少地方執行「動態清零」過程中太隨意,動輒一刀切、層層加碼,以至於讓許多人誤解「動態清零」的初衷。關於這點,浙江省委宣傳部官方公眾號「浙江宣傳」在《「層層加碼」與「動態清零」完全相悖》一文中的分析比較在理。

該文認為:「『動態清零』和『層層加碼』勢不兩立,要想『動態清零』可持續,就必須嚴肅、徹底、重拳清理『層層加碼』。一些地方對『動態清零』理解有偏差,在防疫過程中私自搞了不少『土圍子』,比如隔離場所收費,隨意以靜默、封城代替管控,用賦碼、彈窗的形式限制人員出行等。這些做法,既缺乏嚴謹的科學依據,提高了全社會的防疫成本,又嚴重干擾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動態清零』大局。」

2022年4月19日,上海市閔行區,抗疫志願者為社區居民發放生活物資。(視覺中國)

該文還說,「『層層加碼』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極端負責,實際上卻是缺乏擔當的體現,是懶政怠政的表現,既沒有把中央的政策吃透做好,也沒有把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防疫的目的絕不是影響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而是要精準防住病毒」,切不可曲解為「防疫至上」。

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與可持續的。只有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地考慮到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只有在疫情防控、人民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尋找到動態的最佳平衡點,防疫措施才能持久有效。這也是為何中央政府反對層層加碼、一刀切,主張科學防疫、精準防疫。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防疫是為了人的生命健康,本質上是服務於人,切不可將人異化為工具,否則便是本末倒置。希望北京市能反躬自省,查缺補漏,及時改進目前的防疫措施,讓防疫更加精準、科學、温暖和人性化。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