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滑向動盪與混亂的深淵 中國一定要把握住了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三年前的今天,除了中美貿易戰掀起波瀾,這個世界還一片繁榮,搭乘在全球化末班快車上的人們,一邊抱怨中美對抗影響了全球化進程,一邊暢想着更繁榮更美好的未來,沒有人想到半年後,一場世紀瘟疫會席捲而來,在全世界造成數十億人感染,數千萬人死亡,其更廣泛而深入的影響至今仍在繼續發展,沒有人知道它會如何結束。

一年前的今天,疫情仍在肆虐全球,媒體與各國政府開始更關注於經濟議題,因為美中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政策具有強大外溢效應,人們特別關注美國拜登政府的經濟振興計劃與中國政府彼時正頻繁嚴厲出台的針對資本與市場的各種限制性整頓措施對中國經濟的深入影響,沒人料到,幾個月後戰爭就在俄烏之間打響。

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拉開了世界激烈動盪和混亂的序幕。(Getty)

烏克蘭戰爭雖然在俄烏之間展開,但在軍事、政治與國際輿論層面,卻將東西方各主要國家幾乎一網打盡,沒有一個國家能逃脱這個漩渦的拉扯。中國因為和俄羅斯的特殊關係,又適逢和美國正激勵對抗博弈,被拉扯的尤其猛烈,甚至連中國輿論場也因此而呈現為水火不容的撕裂狀態。

隨着時間延申,就在人們正逐漸失去對戰爭本身的興趣,開始圍繞究竟該繼續還是結束戰爭做若干設想討論之時,自開戰以來挺烏態度就最為積極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卻突然因為醜聞被迫辭職,為英國自身政治與俄烏戰爭進一步帶來了不確定性。

而約翰遜辭職的餘波尚未消散,南亞國家斯里蘭卡又因為內部改革失敗與經濟困境發生大規模示威騷亂和政權更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則在奈良演講時喋血街頭,在連中兩槍後因搶救無效,成為62年來首位被刺殺的首相級官員,消息旋即震撼了日本國內與國際社會。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當街被刺殺震撼世界。(外灘提供)

僅僅不到三年時間,瘟疫、戰爭、辭職、政變、刺殺等各種災難性消息逐個加速而來,而原有支配起這個世界格局體系的結構性矛盾衝突,如中美矛盾,美俄矛盾,俄歐矛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矛盾等,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還在繼續深入發展。

所以,下一個震驚世人的消息是什麼?它會以何種方式、在哪裏上演?沒有人可以給出答案。

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風險與不確定性在迅速上升,沒人知道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會發生什麼樣的災難性事件。幾年前當我們就世界格局變化首先提出這個概念時,很多人認為它不過是一個因應媒體傳播或學術與政治需要的術語,經過過去三年實踐教育,如今幾乎所有人都認識到了這個判斷的前瞻性與科學性。

在這場歷史變局中,包括各國政府在內,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自己,不要發生超出掌控能力之外的危機事件。中國作為這個地球村的一員,又處在各種國際風暴交織衝撞的高風險地帶,國內社會與經濟也正因疫情防控等各種內外因素正遭受多年未有的深度衝擊與發展低谷,對此更是不能有絲毫大意。

國際層面,隨着中國崛起試圖成為與美國可以平起平坐的地球一極,必然會謀求更多國際話語權,會承擔更多國際治理責任與義務,會以更明確的姿態和更有力的方式捍衛本國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這就決定了圍繞中美關係展開的對抗博弈必然會持續升級,中國和周邊以及西方國家的關係,與俄羅斯及中東等敏感地區國家的關係都要重新建構,未來必然會圍繞中國和中國話題掀起更多風浪。

中國持續的動態清零政策,在保障民眾生命安全之餘,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民生困局。(AP)

同時發生在其它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的行為,就好像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與歐洲的博弈,北約擴張與金磚國家擴容等,中國也必然會必然會主動或被動在期間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而且這些角色扮演都會沿着網路通路倒灌回國內與國內政治與輿論場互動,從而對中國在國際與國內治理上提出雙重挑戰。

在中國國內,因為疫情防控和政治政策等各種內外因素衝擊,中國經濟與社會信心正遭遇歷史少有的低谷,經濟增速放緩和各地方部門的現代化治理能力缺陷,更使得各種社會與經濟民生矛盾在這些年正集中爆發,社會上積累了很多情緒和怨氣,尤其年輕人與社會中低階層面對結構性的高失業率與低獲得感情緒尤甚。最近頻繁爆發的惡性治安事件,地方政府官員濫用公權力事件,以及在各行業普遍存在的喪氣情緒與「停貸潮」等,都反映出現在中國社會矛盾的複雜尖鋭與治理難度。

對這些內外矛盾交織形成的巨大挑戰,中國一定不能小覷,要牢牢把握住發展這個主軸,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要見微知著看到問題的本質與根源,採取更有力措施恢復經濟活力與社會信心。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與充滿集體主義熱情的民眾,如何利用好這些優勢,解決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在今天比以往更需智慧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