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兩個辛丑大不同 內地國民緣何迸發愛國情懷?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2021年的中國,可謂災害與祥和並行不悖。極端天氣、新冠疫情等對社會的衝擊, 建黨百年、神舟飛天等對人心的提振,皆歷歷在目。
而在悲喜交織之下,愛國主義無疑是國內的年度大趨勢。在這又一個辛丑年間,內地民眾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懷,迸發到幾十年內未有的新高度。
本文為「回顧2021」系列報道第五篇,介紹2021年內地民眾愛國主義情懷的展現。

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AP)

「平視世界」激民族自信

2021年,是又一個辛丑年。3月18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惟雙方在會談過程中出現爭論、火藥味十足。其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一句「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的發言,引發了內地民眾的廣泛共鳴。

官媒《人民日報》引述楊潔篪的發言,在微博發圖配文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還將是次中美高層會談與簽訂《辛丑條約》相提並論,在民眾心中形成「中國已不是兩個甲子前的那個中國」以及「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鮮明對比,激起愛國情懷的波瀾。其後,印有「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字樣的手機殼、T恤等周邊產品更在內地網購平台熱賣。

回望1901年,清政府與英、美等十一國外交代表,簽訂了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再觀2021年,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令其可以「平視世界」 ,在面臨歐美「教師爺式」的指責時所展現出的戰狼外交態度,也增強了國民的民族自信感與自豪感,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回國事件如是,畫家「烏合麒麟」的犀利畫作在內地廣受好評亦如是。

在暴雨中「出圈」的國貨

2021年,是自然災害頻發的一年。河南特大暴雨、湖北隨縣暴雨、四川瀘縣6.0級地震等仍歷歷在目。7月20日,河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侵襲,洪澇災害造成至少302人死亡、50人失蹤。災情發生後,多方紛紛捐助款項及物資馳援。其中,近年來給人以「銷聲匿跡」形象的國產運動品牌鴻星爾克,因低調豪捐500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而登上微博熱搜,重獲關注。內地民眾抱著「不能讓有良心的國貨品牌榨乾自己」的心態,逼爆鴻星爾克的直播間「投桃報李」、「野性消費」,在36小時內,鴻星爾克的營業額突破了6,700萬元人民幣。

毋庸置疑的是,民眾對於鴻星爾克的支持與偏愛,其實正源自於愛國主義情懷,在事關國家的問題上,「不讓義商賠本」成為了「野性消費」行為的背後邏輯。這亦與拒用新疆棉花作為原材料的H&M、Nike、Adidas、New Balance等國際品牌在內地掀起割席、抵制風潮,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龐大疫苗接種數字凸顯對國家信任

2021年,是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年。內地官方為使民眾形成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在年初展開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據國家衛健委12月26日介紹,截至12月25日,內地的新冠疫苗接種量超過27.58億劑次,已完成全程接種人數超過12億人(逾85%)。總劑量自是全球第一,全程接種比例也僅低於阿聯酋、汶萊、馬耳他、葡萄牙和智利。而龐大的接種量背後,則盡顯民眾對中國醫藥科技、國產疫苗以及政府的信心。

截至12月25日,內地已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種人數超過12億人,佔總人口逾85%。(新華社)

另一方面,內地民眾生活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回復到與疫前相似的狀態。之後固然頻有反彈跡象,譬如雲南、黑龍江、內蒙古等邊境省份相繼爆發本土疫情,陝西、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亦在年內出現一定規模的感染個案,較近一波的本土疫情更是波及逾20個省份,內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猶存。

但鑒於內地已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以至於國民並不過於擔心。唯獨在嚴格的防疫手段下,內地各省市也時而出現「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的過激情況,顯示治理能力有待加強;中外防疫思路的差異,以及當下中外往來持續受限的現況,也令人流往來和相關產業繼續受壓。念及這些壓力,近月來內地不乏有輿論質疑當下嚴苛的防疫措施,呼籲適當放鬆防疫手段,然而這也並未成為主流,以至於上海防疫權威張文宏的部分言論還一度受到「愛國」網民的討伐。

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新華社)

對主旋律高度認可

2021年,還是中共建黨百年。官方的主導下,《覺醒年代》、《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國》等多部影視劇作品2月起在內地播出,收穫各年齡層的好評。9月30日,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長津湖》上映,上映第57天時即11月25日,電影更以56.97億元人民幣的累計票房超越《戰狼2》,成為中國影史上的票房冠軍。從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受歡迎程度,也不難昭示內地民眾在這一年的愛國情懷之盛,以及對中共的認可程度之高。

實然,中國的國勢與中共的形象相得益彰,中國國勢愈好,中共的形象亦更佳。中國經歷了毛時代對政治、工業、社會改造等方面的鋪墊,鄧時代在上述領域尤其是經濟政策的方針性調整與積累,以及江、胡時期的經濟騰飛和「三個代表」、「科技發展觀」等理論修訂之後,為「習時代」在經濟結構升級、生態環境修復、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創造了可能。

隨之,早前激烈的社會爭鳴逐漸消失。民眾30年前對於一紙美國簽證的渴望、20年前對下海撈錢的癡狂,甚至10年前對生態環境惡化、官吏沆瀣串通、各地上訪頻頻等社會現象的不滿,以至於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會上提出「亡黨亡國」的警示。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已然轉變為當今社會主體對國家發展路徑的認可。

國民向心力與國際輿論不可分割

2021年,更是內地民眾凸顯愛國主義情懷的一年。除以上種種,東京奧運中國隊運動員奪金時,民眾的歡呼雀躍;中國太空人進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時,民眾的自豪,均印證了國家實力的強大對於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懷有激勵作用。另一方面,與西方國家「佛系」防疫、日增過萬宗確診相比,中國所採取的有效且嚴格的防疫措施,進一步加深了民眾的民族自信與對社會制度的認可度。這亦促使了在面對西方國家的打壓與杯葛時,民眾向心力的爆發。

註:2021年,全球仍受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在防控疫情之際,兩岸三地的娛樂圈,以至教育、房地產同樣出現新變動。《香港01》即日起推出「2021年中國大事回顧」系列報道,帶你回望過去一年有哪些事件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