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教育雙減重創內地補教業 解救壓力爆煲的家長學生?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2021年,全球仍受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在防控疫情之際,兩岸三地的娛樂圈,以至教育、房地產同樣出現新變動。《香港01》即日起推出「2021年中國大事回顧」系列報道,帶你回望過去一年有哪些事件值得關注。本文為系列報道第三篇,將介紹2021年教育雙減政策的影響。

今年7月24日,內地教育界發生一件大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雙減」政策宣布落地,影響的不只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生、老師跟家長,還有內地的萬千補教業者。

由於打擊補教業者的力道強勁,《雙減意見》公布後新東方教育集團股票大跌,公司市值蒸發2390億港元。從一開始大家迷惘「要怎麼做?」到一系列政策陸續出台,「教育雙減」從義務教育、校外培訓(補習班)到線上教育課程,強力度的規管,透過一系列政策平均教育資源,也促進社會重新思考教育和補習的意義。

教育雙減旨在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但對補教業者造成嚴重打擊˙。(視覺中國)

嚴打補習班 今年九月多家補習班倒閉

「雙減」政策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兩項,力求要減輕家長和學生負擔。一開始大家的關注焦點都在「嚴打補習班」,此外取締方式力度過大也引發批評。(延伸閱讀:安徽「踹門查補課」事件官方通告疑有不實 涉事老師稱沒承諾停課

取締補習班的法規依據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根據該法律規定,週一到週五晚間9點以後和週六日不能補習、寒暑假也不行補習,將「合法補習時間對半砍」,內地補習班因此在9月新學期開始前,出現一波倒閉潮,老闆拖糧欠款,無法退還學費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有老牌的教育集團宣告倒閉。(延伸閱讀:教育雙減|27年大型教育集團倒閉 1.3萬家長排隊「等不到退費」

雙減政策嚴打補習班,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其中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留下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一部分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提供公益服務。

補習班教材也納入管理,進度不能超前,並列出負面清單。北京則透過公佈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要求白名單上的新東方、學而思、學大教育等知名教育機構繼續配合雙減政策。

而內地規模最大培訓機構「新東方」在11月7日宣布,將退租近兩年新裝修的1500餘個教學點。據悉,新東方各分校將閑置的課桌椅,捐贈給各地鄉村學校。而早前在中國主要提供英語培訓的新東方,已經開始在美國開設教授中文的課程。

正規教育「減負」 家長孩子從不解到「鬆了一口氣」?

在嚴打補習班的同時,則要求學校正規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減少作業和考試,並由學校提供課後課程。

今年9月,「雙減」政策落地的第一個學期,教育部要求「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不准學校排名給學生「貼標籤」,並嚴格執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定。此外,也取消小學一二年級的紙筆考試,小學階段不再有期中考試。(延伸閱讀:教育雙減|教育部:小學至初中考試結果不排名 小一二取消紙筆試

作業減量方面,深圳教育局發布《通知》指出「小學三年級以上,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學生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

大量資本湧入培訓機構,教育焦慮成了資本收割不盡的「韭菜」,雙減政策下,業界預料收入大減逾六成。(美聯社)

課後服務方面,教育部要求新學期要實現課後服務「校校開展全覆蓋」、課後服務內容除要為學有困難的學生答疑輔導、指導完成功課,也要開展多元的文藝、體育等社團活動。

9月23日,教育部統計目前已有10.8萬義務教育學校填報「課後服務資訊」,高達96.3%學校提供課後服務。約7,743萬的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學生參加率85%。在師資部分,則有超過500萬名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工作,佔教師總數達86.2%。另聘請約20萬名校外專業人員參與課後服務。

12月21日,雙減政策落實五個月後,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到,73%家長則認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家長滿意學校課後服務。

教育部則稱,已建立直通20萬所義務教育學校的「雙減」工作直報平台,學校直報平台收到了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調查問卷,高達97.3%家長滿意學校減負提質工作。

「雙減」工作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了校長、教師、家長、社會教育觀念的轉變。(新華社)

弭平地區差異  雙減要實現「教育資源公平」

「教育雙減」義務教育均衡化亦是一大考量,其中教師資源就是好的例證。據了解,內地好的師資一直以來都集中在大都市的名校,而補習班亦是。長期在兩岸補教業間穿梭交流的民辦教育家鍾藏政分享,每次探訪三線城市培訓班時,當地老師總會問「為什麼我們這裡永遠找不到好老師?」(延伸閱讀:教育雙減|「師資交換」多年虛有其名 克服名校思維難憑一紙命令

對此,鍾藏政分析,「一個老師在金華義烏教得好,月薪是人民幣 5,000 元。杭州看上這位老師,就會以一萬元挖過去。到杭州教又會被上海的培訓機構以 3 萬元月薪挖走。」推行「教育雙減」政策,背後亦有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問題。讓「教育回歸校園」,亦希望達成義務教育資源均衡化的目標。

雙減政策旨在「增加生育意願」

回到雙減的根源,許多評論指出,生育率降低是一大關鍵。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全國人口出生率創下了1978年來的新低,內地更因此推出「三孩政策」鼓勵生育。

有業者指出,內地父母不生小孩的關鍵因素有二,其一是房價,另一個最令家長頭痛的則是補習費的問題。但相比起打房,打擊補習班的影響更小,加上嚴打補習班的效果立竿見影,因此為減輕家長負擔,增加生育意願亦是推行「雙減政策」的一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