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年度熱詞記錄社會變遷 成Z世代參與家國述事的足跡?
2021年,全球仍受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在防控疫情之際,兩岸三地的娛樂圈,以至教育、房地產同樣出現新變動。《香港01》即日起推出「2021年中國大事回顧」系列報道,帶你回望過去一年有哪些事件值得關注。本文為系列報道第一篇,將介紹2021年度熱詞。
年度熱詞帶有鮮明特色,除了記錄了一年中發生的「大事」,更是大眾抒發情感、表達態度的獨特方式,展現當代年輕人的表達習慣。除了躺平、YYDS、飯圈「塌房」之外,中國太空站「天宮」、天問一號同樣入選本年度的年度熱詞。到底每個熱詞因何出現,其背後的含義為何?
躺平、內捲
今年4月,「百度貼吧」出現一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自述如何在沒有穩定工作的情況下,以做散工及低消費生活,並抱怨生活中種種無奈,坦言「人大可不必如此」、「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簡單而言,「躺平」一詞即是不再勞動,並降低消費與生活慾望,維持自在愜意,與其努力不如以「躺平」的態度無欲無求,被視為是對抗社會「內捲化」的一種方式。
與「躺平」相對應的是「內捲」。「內捲」一詞突然出現,與網上流傳的名校學霸的圖片有關。去年,內地網絡傳出多張清華大學學生一邊踩單車,一邊用電腦寫論文、看書、食麵的圖片,並有「清華捲王」之說。
「內捲」原本所指的是亞洲農業社會中,長期精耕細作投入大量勞動力卻沒有實現經濟突破的問題,現時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過度競爭,導致進入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當社會資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時,就會通過競爭來獲取更多資源。
以一間公司為例,當部分員工自願加班,並得到管理層的賞識,就會令原來按正常時間上下班的員工擔心自己會變成劣勢者,於是亦自願加班,最終令加班變成常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壓榨自己,極度競爭,以取得微小的優勢。
YYDS
YYDS是「永遠的神」漢語拼音縮寫,起源於內地遊戲主播在直播過程中將自己敬佩的團隊稱為「永遠的神」,後被粉絲用來稱讚偶像的表現。
然而,YYDS一詞被廣為人知,是在今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期間,每當國家隊運動員奪獎或取得優異成績時,網上就會湧現YYDS一詞,包括射擊運動員楊倩奪得首金、跳水運動員全紅嬋決賽跳出三個滿分,短跑運動員蘇炳添刷新亞洲記錄等等。
飯圈「塌房」
今年初起,兩岸三地的明星接連出事,先有鄭爽被爆出在美國代孕棄養、逃稅,張哲瀚因到過靖國神社兼曾在網上發布日本軍旗照片被指是「精日分子」,後有吳亦凡誘姦未成年少女,「天天向上」主持人錢楓涉性侵,至最近期的李雲迪嫖妓、王力宏婚變等等。
整治娛樂圈和「飯圈」成為重中之重,官媒發聲要「除去不守藝德」的亂草,中紀委則更批評「飯圈」成為邪氣怪圈。在整治期間,不少「飯圈」用語開始走入大眾視野,當中以「社死」、「塌房」最廣為人知。
粉絲「塌房」成為近年內地娛樂圈的常態。內地網絡流傳一張老人在講述「房子塌了」的圖片,被寫上「看到那邊有房子塌了,就過去看看熱鬧,但過去發現居然是我家房子塌了」。事實上,該圖出自韓國SBS節目《想知道真相》(그것이알고싶다),2012年報道有關2008年湖北恩施市白果鄉下村壩村的觀音塘,約8萬立方米蓄水突然消失的事件。
在粉絲的心目中,其支持喜愛的偶像就如同自己的家一樣,當偶像出現負面新聞或談戀愛時,就會被稱為「塌房」。而老人講述「房子塌了」的圖片亦泛指成當偶像出現醜聞時,粉絲本來想「食花生」,卻發現是其喜愛的偶像出事,「讓我看看誰家房子塌了?原來是我」也成為許多粉絲自嘲的用語。
社死
「社死」即「社會性死亡」,源自於湯瑪斯.林奇(Thomas Lynch)的《殯葬人手記》對「死亡」的定義,社會性死亡即「鄰居和親友所公知的死亡」,現泛指在公眾面前出醜、社會名譽嚴重受損等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社死」與網絡暴力同樣有關。隨着互聯網的急速發展,社會新聞、事件都能迅速傳播,只要手持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人人都能夠將身邊所發生的小事大事透過網絡傳播開去。然而,當中有不少事件是未知真假,令當事人被誤解、「人肉」等等,導致「社死」。
以羅冠軍事件為例,去年8月底,女大學生梁穎在微博發文,聲稱自己遭一男子強姦,被迫戀愛墮胎。網民人肉搜索出文中所指的男子為羅冠軍,並對他發起一場聲討女性尊嚴的網絡暴力。然而,梁穎幾日後刪光指控文章,並委託律師發布聲明表示「羅冠軍並沒有強姦我」。
羅冠軍後發文提到,對方律師已經聯繫自己希望和解,並可以公開道歉、賠償,又指生活受極大影響,半年搬家3次工作換了3個, 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該詞語也再次成為輿論熱點。
破防了
11月29日,內地影視平台Bilibili(嗶哩嗶哩,俗稱B站)宣布累計彈幕數突破100億,Bilibili更與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選出2021年度彈幕為「破防了」一詞。
「破防了」為「破除防禦」的縮寫,早期用於軍事領域上,亦會用於體育比賽中。此外,「破防了」亦是網絡遊戲用語,意指「破除對方防禦」,現泛指遇到或看到一些事情後,心理層面受到衝擊,內心深處被觸動,心理防線被突破,情緒異於平常,例如感動、悲傷、憤怒等,有年輕人對個人情緒的表達,也有對社會事件的共鳴。
天問一號、天宮
除了上述的年度熱詞,今年中國的航天科技同樣備受關注。去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並於今年5月15日着陸火星;6月11日,國家航天局公布首批科學影像圖,包括由「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着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國印跡」和「着巡合影」等圖片。
在6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表示,天問一號是中國邁出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天問一號任務亦實現了6個首次,包括首次實現地火轉移軌道探測器發射、首次實現行星際飛行、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軟着陸、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表面巡視探測、首次實現4億公里距離的測控通信,以及首次獲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學數據。
除了向火星進發,今年國家在建設中國太空站「天宮」上亦取得重大進展。6月17日,神舟十二號發射升空,經6.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後,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
三人在太空站駐留長達3個月,期間要執行多項任務,包括天和核心艙在軌測試、再生生保系統驗證、機械臂測試與操作訓練等等。此外,他們進行了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包括艙外服在軌轉移、組裝、測試,開展艙外工具箱的組裝、全景攝像機抬升和擴展泵組的安裝等工作。9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太空站分離,並於次日(9月17日)成功在東風着陸場着陸。
在神舟十二號太空人返回地球之際,國家亦加緊籌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10月16日,太空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並成功進入天和核心艙。3人將在天宮駐留6個月,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工作及生活,並會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太空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