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蛻變|2012-2021:尋回使命 尋回認可

撰文:孫聖然 吳迪
出版:更新:

2021年是中共建黨百年,也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首個節點,而2012年的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無疑是重要分水嶺。古語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內地的國家治理、兩岸三地關係以及國際大環境跌宕起伏。
就國家而言,中國在經歷了毛時代對政治、工業、社會改造等方面的鋪墊,鄧時代在上述領域尤其是經濟政策的方針性調整與積累,以及江胡溫時期的經濟騰飛和「三個代表」、「科技發展觀」等理論修訂之後,終於為「習時代」的中國在經濟結構升級、生態環境修復、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創造了可能。
就中共而言,在經歷了十八大初期的權力鬥爭之後,過去十年於吏治、反腐、黨建、軍改等方面的效果可謂舉世共睹。而近年來中共民主集中制愈發體現其「集中」的一面,「定於一尊」的現況,也意味着未來幾年不會再有重大方向性改變,而是持續推進各類改革工作。
就國民而言,1990、2000年代的社會爭鳴不再那般激烈,異見聲越來越少,一方面是黨中央時隔三十餘年後再次「一錘定音」,不再鼓勵社會進行「或左或右」乃至政改等討論,另一方面亦可突顯出當今社會主體對主旋律的認可程度之高,尤其是年輕一輩。無論是「五位一體」、「四個全面」還是「中國夢」,這些十八大初期提出的口號,乃至「中國共產黨」這五個字,都正愈發被內地國民所接納。

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的構想。(中央社)

主旋律得到國民認可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獲任中共總書記兩周後,帶領一眾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過程中,首度提出「中國夢」,並將其定義為「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

宏觀上,「兩個一百年」是中共的奮鬥目標,「中國夢」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所提出的構想。過去十年間,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維持穩定,人民的總體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保障得到全面加強。

雖然社會中仍存在一定的反對聲音,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的國勢與中共的形象相得益彰,中國國勢愈好,中共的形象亦更佳。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去年7月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國民對政府的滿意度不斷提升,2016年民眾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高達93.1%,從國家政策到地方官員,中國國民都表示滿意,認為政府的施政有能力、有效率,該調查結果亦創下2003年以來的新高。

新冠肺炎在內地爆發初期,中共採取「封城」、「隔離」等一系列措施抗擊疫情。(新華社)

由此可見,隨着中國的發展與完善,國民對於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同構成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主旋律的認可程度亦越來越強。

就近而言,新冠肺炎在內地爆發初期,中共採取「封城」、「隔離」等一系列措施抗擊疫情,看似強硬的手段卻實則令疫情快速得以控制,中共此舉不僅獲得大多數國民的好評,還收穫了世界性的觀眾,乃至引發「China Model」(中國模式)的廣泛討論。

此外,中共的「戰狼外交」政策,亦激起不少國民的民族主義情懷。今年3月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的中美戰略對話中,楊潔篪的「中國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國」、「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等言論被多間官媒引用轉發,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收穫逾百萬甚至千萬的點讚量,可謂群情鼎沸,「新疆棉花」事件亦是如此。

中共憑藉施政手法令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亦堅定了不少國民對社會主旋律的認知,「四個自信」等不再是紙上談兵,平視這個世界是中共帶給大多數國民最真切的感受。

3月18日,中美戰略對話後,官媒《人民日報》在微博發圖,引用楊潔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微博)

新時代年輕人眼中的中共

另一方面,隨着網絡世界的多元化發展,人們可以接觸到的信息「良莠不齊」,為了加強社會維穩、防止國民接觸恐怖主義甚至是極端主義思維,自十八大以來,中共加強網絡巡查力度、築起「防火長城」,不僅Google、Instagram、WhatsApp等多款外國網絡平台相繼在內地被禁用,國民在「牆內」的發言亦受到了諸多限制,甚至有人因使用VPN「翻牆」瀏覽外國網站而被處罰。其實在內地,不乏有年輕人對外網的存在一無所知,國民的言論自由、網絡自由受到的挑戰可見一斑。

對此,年輕人的感受亦存在一定分歧,保守一派的「作為青少年一代,可能不知道怎麼過濾不正確的信息,它能保護我們不接觸到一些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思想」,與更追求「自由派」的年輕人的質疑聲「為什麼國別之間的網絡會有限制?為什麼在自己國家那就只能上自己國家的網?」在社會中並存。

與此同時,這十年也是「小粉紅」、「五毛」等群體崛起的年代,基於民族主義、愛國與忠黨情懷,這些群體在面對外網對於中國、中共的負評時,集結於互聯網屢次「為國出征」,還獲得官媒的讚揚。雖然「小粉紅」群體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甚至是忘乎所以的心態,但這一群體大多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士,抑或是社會中的年輕菁英,他們從小家庭條件優渥甚至有周遊世界的經歷,日常熟練應用多款VPN翻墻軟件,對Instagram等「牆外」平台駕輕就熟。

與他們的父輩相較,這群年輕菁英對西方的社會制度並不感冒,他們深知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在行為上「兜售」和「強制消費」的民主體制給很多國家帶來的不是經濟繁榮,而是民生凋敝和政治混亂,反倒堅持走自己道路的中國,在蒸蒸日上,在給世界提供另一種可能。

小粉紅群體面對外網對於中國、中共的負評時,集結於互聯網屢次「為國出征」。(Twitter)

此外,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63.89%,其中的年輕人的比重更是佔據不少的分量。與菁英群體有所不同的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群體在生活壓力的驅使下,除了擁有愛國情懷以外,其實對於中共還是存在一定疑慮的。

奠定在大城市擁有更多機會與發展空間的基礎上,越來越多年輕人湧入一線城市打拼,但一線城市樓價的飆升、愈發困難的落戶問題亦接踵而至。在微博上,有月薪4萬元人民幣的年輕人抱怨,「生活質量並沒有提高多少,全給了銀行和炒房的了」。

無獨有偶,與本世紀初「晚婚晚育,少生優育」、「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等標語不同的是,在十八大後,為了應對內地老齡化嚴重、生育率降低這一問題,中共先後推出「二孩政策」、「三孩政策」,但因這一代年輕人中多為獨生子女,若生育三胎就意味着夫妻二人將面臨房貸、車貸、贍養四名老人及三個孩子的巨大壓力 ,所以「三孩政策」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群體反響低迷,中共此舉或許給年輕人們一種未做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感。

由此可見,雖然中共給新一代年輕人一種趨於正面的印象,但對不同群體來講,感受卻也各有不同。

本世紀初,為了鼓勵「少生優育」,各地都出現相關標語。(微博)

中年人——曾經的西方憧憬者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迅速增長,1980至2016年的平均增長率為9.7%,遠超同一時期的主要經濟大國。然而,經濟的發展並不代表貧困可隨之消失,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中,仍有大批人處於貧困狀態。截至2014年,中國仍然存在逾7000萬名農村貧困人口,一場脫貧攻堅戰的打響顯然並不容易。

2015年,習近平提出的「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甚至是1997年,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以及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將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上升一倍。以上種種構想都不難看出中共對於國家經濟發展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今年2月25日,習近平宣布中國在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而對於這一歷史性創舉擁有最大感觸的群體,莫過於中年人。

今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新社)

如今的中國擁有規模在全球坐二望一的城市中產階層群體,數億計的貧困戶基本擺脫了捱冷抵餓的日子。而當今社會中的中年人則大部分經歷過上世紀的貧困,甚至下崗潮,他們曾是一群對西方社會抱以憧憬之心,又愛國且對國家改革充滿信心的年輕人。在經歷了中共十八大後的城鎮化改革與脫貧攻堅後,大部分中年人群體經歷了身家的飛躍以及財富的改善。而至於,農村中大部分貧困戶亦通過產業扶貧基本實現脫貧,致使不少特色產業村、淘寶電商村誕生。

除此之外,中共十八大初期,習近平加強黨紀反腐工作,周永康、徐才厚等人因涉嫌貪污、違紀而相繼落馬,外界「刑不上常委」的看法亦被反腐工作所打破。目前,至少1名正國級、6名副國級、2名軍委委員級、28名正部級、數百名副部級因涉嫌違紀而被公開查處。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行動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與廣度。

而隨着中共十八大反腐工作的開展,反腐成為了社會以及國民關注的熱點,早前一度進入約十年沉寂期的以反腐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亦開始得到當局對於拍攝的支持。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播出後在社會中引起極大反響,圖為劇中貪官趙德強被查獲畫面。(《人民的名義》劇照)

2017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播出,該劇不僅被官媒《人民日報》評價為「一部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官場生態的長幅畫卷」,還廣受國民歡迎、創下了近十年來國產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紀錄。由此可以影射出黨紀反腐工作在國民心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對於曾經歷過貧苦歲月、中共內部腐敗時期、甚至是對中共有消極印象的的中年人們來講,經過這十年,他們對於中共印象的轉變亦可謂是最大的,對於國家的改革亦更加有信心。

今年6月8日,身為經歷過社會爭鳴的中年人、《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文稱,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建黨百年深深地感到高興,「共產黨接手了一個積貧積弱、飽受欺凌、連一輛汽車都生產不了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經過七十多年建設拿出了一個全球工業部門最齊全的現代經濟體,一個致力於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國家。」

香港街頭印有「賀建黨百年慶香港回歸」字樣的叮叮車。(中新社)

中共建黨百年紀念日逐漸臨近,廣電總局先後推出如《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等一系列弘揚主旋律的「紅色電視劇」,但頗為反常識的是,此類宣傳性質的電視劇在內地獲得超高的口碑,受到各年齡層的追捧。

這不禁反映出在這十年中,中共以實力為後盾,以政績為證據,對國民在主旋律方面的影響力上升至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高度,甚至仍在上揚。

可是,在受到國際大環境等變化因素的影響下,港台青年對於中共的態度的轉惡的情況卻不容忽視,中共或許更應在維穩的基礎上秉要執本,就當今社會現象而言,這並非是件易事。

但總體來講,在這十年期間,中共尋回自己的使命,並在此過程中尋回了國民的認可。如若「中共」二字在過去數十年中往往被賦予不少負面意義,那麼如今廣大國民對其的印象,則由「中共」變為「中國共產黨」,和這個國家及國民一樣,這個百年大黨也在見證其蛻變。

注:2021年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理解中共對中國之意義,01中國將百年劃分為八個階段,以八篇文章嘗試刻畫「中國共產黨」五個字對彼時國民的意義。此為第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