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跟着特朗普發夢 民進黨政府是愛太深或無路可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美國,已造成超過10萬人喪生。在疫情和選情交迫下,再加上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察壓制致死引發的全美抗議,5月29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召開了一場全長9分47秒且未接受媒體提問的記者會,再度把中國和世衛組織(WHO)搬出來作為擋箭牌,宣布「在今天終止美國與世衛組織的關係」(we will be today terminat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奉行單邊主義的特朗普,此前在國際組織「退群」成性,也早已放話將斷援WHO、屢屢劍指該組織「已完全被中國控制」,此刻大張旗鼓宣示「終止」美國與WHO的關係,並不為人感到意外。值得玩味之處在於,在今(2020)年世衛大會(WHA)召開前夕,台灣不斷高度宣稱有美國支持加入,如今特朗普出手斬斷美國與WHO的關係,台灣民進黨政府將如何反應?
台灣外交部態度保守低調,表示由於事關重大,已通過不同管道,「了解此行動的後續影響及其他國際友人的回應」,「在其他國際友人尚未回應之前,沒有評論」。相對於此,在此次台灣防控疫情過程中,被媒體和輿論推為「抗疫英雄」的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表態附和特朗普,指未來若美國真的退出WHO,世界應該要建立一個新的平台,一旦有新興疾病可以儘速反應,台灣也會積極爭取加入新的平台。
陳時中這番發言,無疑給了亟欲爭取國際曝光的台灣民眾又一個希望:爭取加入WHO「雖敗猶榮」,至少還可以期待美國帶領枱灣「另起爐灶」。問題在於,台灣加入國際組織與否,關鍵是國際上其他主權國家所奉行的「一中原則」,而不僅是靠着美國撐腰以及台灣隔海呼應。更何況特朗普此次忘我的「退群」,與其說是美國找到一條應對疫情的新路,不如說是特朗普的「甩鍋」性格的又一次展現,就國際現實來看更像是在擺爛發夢,台灣的「抗疫英雄」卻要寄希望於此?
先談美國「終止」與WHO的關係,特朗普的說法看似強硬,其實是草草帶過。原因在於,包括美國在內的WHO成員國,根據WHO《組織法》規定,加入時須經過本國憲法程序簽訂或以其他方法接受。如同美國喬治城大學國際衛生法教授高斯汀(Lawrence Gostin)的說法,WHO《組織法》已經由美國國會通過,具有國內法地位,若真要終止成員身份應獲得國會批准,特朗普宣布退出「超出憲法賦予他的職權」。也就是說,美國「退群」WHO,並非特朗普說了算,而且美國內部兩黨議員和醫學專家,對於特朗普的決定還存在着相當程度的反彈和批評聲音。
其次,不妨進一步追問,倘若特朗普真的如陳時中所想的那樣「建立一個新平台」,世界其他國家會跟進嗎?今年3月下旬,美國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做出聲明決議,將「中國武漢」明確認定為「病毒起源」,但遭到了拒絕;蓬佩奧(Mike Pompeo)於3月26日G7外長會議上建議使用「武漢肺炎」也遭到封殺,最後連聯合宣言都未發佈。事實上,主要的國家都明白,美國頻頻拿中國或WHO開刀,很明顯是特朗普政府卸責和轉移焦點之舉,而且在當下疫情仍在擴散之際,包括開發中國家都仍需要WHO扮演溝通和協調的角色。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曾分析,WHO等國際組織是維持有限度國際秩序的妥協和權宜之計,但若走到撤廢組織或另起爐灶這一步的話,恐怕沒有任何機構能再起到聯絡協調的作法,「先蒙其害而未蒙其利」。
總的來看,特朗普的「突發奇想」,無論在主觀或客觀上都窒礙難行,基本上將之視為政治操作的選舉語言即可,也體現出他在國際事務上不負責任的行事作風。但台灣的防疫指揮官,把這套話語當成國際現實,在台灣內部作為總會實現的期待加以傳播,這又是民進黨政府和政治人物不負責任的另一種展現。台灣的防疫成就備受肯定,這一點毋庸置疑,是政府同民眾共同努力的成果,但迴歸到更為現實的國際參與,仍有許多條件和困難需要面對。無論是WHO等聯合國機構的一中原則,還是特朗普試圖切斷與WHO的關係是否可行,民進黨政府的官員都應該負責任地向民眾說明清楚,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條行得通的道路。
在中美博弈和兩岸壓力的處境之下,民進黨政府在政治上選擇一面倒的「親美」,對台灣來說並非好事,但多少可以被理解。然而,不知是民進黨政府官員對美國「愛得太深」,還是已把台灣前途全然押寶在美國身上,致使當前的台灣已無路可退,才會出現不久前高度期待美國力挺台灣加入WHO、現在卻又主張跟着美國另開新局的前後矛盾。台灣的防疫成果和國際參與契機,可能就在政治語言與錯誤想象之中,一點一滴被消磨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