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性別問題經常撕裂中國輿論場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最近,內地知名脱口秀演員楊笠因參與京東商城的「雙11」營銷活動而遭到不少男性用戶的抵制,以至於京東商城出面致歉。究其原因,是楊笠曾經的「普信男」言論被不少男性認為遭到冒犯,故不願看到楊笠一邊冒犯他們、一邊賺他們的錢。

其實,如果不把「普信男」的標籤無限泛化或隨便濫用,而是當作男性群體中一種存在已久的社會現象,便能起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效果。畢竟,無論是在網絡世界,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男性身上確實充斥一種讓人不適的「盲目自信」。比如,不少有過相親經歷的女性會去吐槽她們遇到的一些男性既狹隘保守、又自以為是。脱口秀本就被不少人認為是「冒犯的藝術」,通過恰當的調侃或幽默表達來揭示某種社會現象。既然這樣,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對人和事情一概而論,看到社會的多元、複雜面向,不妨對脱口秀的言論適當多些包容。

放在更大視域來看,楊笠事件其實是近年來中國輿論場性別撕裂現象日漸突出的一個縮影。相信許多長期關注中國輿論場的人會發現,與性別問題相關的爭議經常造成不同群體之間的撕裂,彼此之間用過激的語氣指責對方,難以達成重疊共識。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當然是複雜的,但其中有兩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許多人進行公共討論時難以保持中道理性,而是喜歡帶着過於強烈的個人情緒與好惡,經常被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極管」思維深深影響,不願傾聽和理解不同的觀點,動輒對別人的言論上綱上線。這樣的情況不只存在於性別問題的討論中,而還出現在大多數公共問題的討論中,以至於猜忌、對立、撕裂成為輿論場多年難以解決的痼疾。

在《脱口秀大會》走火的楊笠,因「普信男」言論而遭受爭議。(微博@脱口秀大會官微)

二是性別問題既往往夾雜複雜的社會、文化、觀念、經濟、政治問題,不同人所關心的問題和所處的現實未必相同,又與中國轉型過程中不同觀念的碰撞密不可分。

站在許多女性的視角來看,她們反對「父權制」、大男子主義、家長制,她們支持女性主義、女性解放,既正當,又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在她們的認知中,不僅女性在漫長的歷史中處於從屬地位,被限縮在家庭和婚姻中,被動承擔命運的無奈,而且在人人平等已成為核心價值的現代社會,竟然還存在大量的「重男輕女」現象。她們想為那些至今仍被「父權制」統治的女性發聲,她們想尋求男女充分平等。儘管有一些女性對女性主義的理解有失偏頗,甚至把生活中不開心的遭遇上升為對男性群體的簡單否定,引發爭議,但這與女性主義本身的合理性是兩回事。

既是這樣,男女之間理當達成重疊共識。畢竟,每個男性都有女性親人或朋友,哪怕為了她們,都應該去支持女性主義。可是,為何關於性別的討論還會引起撕裂?

一種比較有力的解釋是不少男性被他們的處境或關心的問題所困擾。許多男性都處於矛盾之中,一方面被衝擊的「父權制」、大男子主義、家長制的觀念仍在支配他們的行為,另一方面他們又被個人主義、消費主義的觀念影響;一方面他們仍被期待乃至要求去承擔養家的主要責任,另一方面經濟增速下滑和階級固化的疊加讓多數中下階層出身的男性越來越難以改變命運,以至於許多男性會認為自己同樣是被忽視、被剝奪的弱勢群體。

除此之外,在內地不少地區,拜金主義瀰漫,庸俗的攀比之風盛行,人們對婚姻的理解非常狹隘和功利,男性家庭在許多時候被要求承擔過高的結婚彩禮和買房買車的責任,給許多男性帶來過大壓力。

應該說,如果討論性別問題不是為了發泄情緒,不是為了展現道義的優越感,不是為了造成無休無止的猜忌和對立,而是為了解決問題,是為了團結所有希望社會變得更好的人,那麼,正視許多男性尤其是中下階層男性的現實困境是理所應當的選擇。性別問題不是孤立的,許多男性的委屈、不滿是整個社會的經濟、階級、政治問題造成的後果,正視和化解他們的困境是整個社會走向公平的應有之義。

在近年來中國社會流行的脱口秀節目中,性別議題是其中備受關注和討論的議題。(《脱口秀大會》節目截圖)

然而這和女性長期以來的從屬地位和被動命運並不矛盾。儘管現實生活中存在「既要又要」(既以傳統觀念要求男性承擔主要的經濟責任,又以現代觀念要求男性承擔家務育兒)的女性,但這並不掩蓋女性在家庭、職場和公共生活中所呈現出的總體性不利處境。在中下階層當中同樣如此。中下階層男性的處境雖難以與中上階層的女性相比,但許多時候優於同階層的女性。

在許多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家庭會竭盡全力支持兒子結婚、買房,卻時常不給予女兒同等待遇,將後者的命運寄託在並不可靠的婚姻之中,進而在相當程度造成讓許多男性感到不滿的高價彩禮、結婚買房買車的現象。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女性,而是在於男女不公平的結構。

除此之外,許多男性身上具有「父權制」、大男子主義、家長制的傾向,是不爭的事實。既然這樣,男性若有不利的現實處境,理當予以正視,但一碼歸一碼,許多男性尤其是中下階層男性的現實困境不應成為排斥女性主義的藉口。時代已經在改變,男性應該努力擺脱「父權制」、大男子主義、家長制的影響。

正如法國作家、女性主義先驅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所說的「男人在解放她的同時才能解放自身」,女性處境的改善反過來會讓男性處境得以改善。因為女性主義是為了追尋一個男女充分平等的社會,符合人人平等的價值,與人類普遍期望的公平、友善、自由而非弱肉強食的社會理想相通。一個社會的進步在於人盡其才的程度。女人占人類的一半,當越來越多的女人可以去追尋夢想,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既意味着每個家庭多了一半的力量和希望,又意味着全社會多了一半的力量和希望。這樣的話,男女都不用被迫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對方身上,而都是獨立自主、追尋夢想的人,在此基礎上的愛情、道義、責任將有最牢固的根基。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東京大學教授上野千鶴子寫過:「說『男人沒救了』或『女人沒救了』和說『人沒救了』一樣,都是一種褻瀆。人有可能是卑鄙狡猾的,但也可以是卓越崇高的……我之所以相信別人,是因為遇到了讓我覺得值得相信的人,與他們的關係帶出了我最純淨美好的一面。人的好與壞取決於關係。惡意會牽出惡意,善意則會得到善意的回報。」男女之間,人和人之間,往往會有不同的處境,如果人們依舊嚮往美好的社會理想,那麼,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訴諸對立,而是在於正視和解決問題,共同在現實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推動進步理念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