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有戰事 | 「促統大會」再回香港 台海已經完全兩樣!
2024年「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簡稱「促統大會」)8月20日在香港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石泰峰參加並致辭。
這是14年後,「促統大會」再次移師香港。石泰峰在致辭時嚴厲批評西方反華勢力為遏制中國發展不擇手段,大搞「以台製華」,並斥責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和煽動兩岸對立,令當前台海形勢嚴峻複雜。他同時也堅信,台獨將成為歷史逆流,無論哪個政黨在台灣掌權,都不能阻止祖國統一的大勢。中國目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且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而2010年9月21日,當「促統大會」在香港首次召開並通過綱領性文件《香港宣言》時,官方對兩岸關係的願景是「攜手推進兩岸相向互動的新局面,共同迎接海峽兩岸和平的將來」。
時任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在致辭時對兩岸現狀與未來的判斷是「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軌道,和平統一大業呈現光明美好的前景」。杜青林當時還強調, 「兩岸雙方穿越世紀風雨、跨越海峽之隔,邁出和解合作、開啟未來的歷史性步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入人心,勢頭強勁。兩岸政治互信不斷增進,制度化協商穩步推進」。
對比兩位中央統戰部長的致辭可以發現,14年後當「促統大會」再次回到香港,雖然大會標題中的「和平」仍在,人們仍在為「和平統一」努力,但領導人致辭的內涵已迥然不同。
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必須從這14年裏尋找答案。
2010年,大概是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最温暖、和平氣息最濃厚、人們對兩岸未來和平統一最樂觀、最期待的年份。那年1月26日,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第一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在北京舉行,6月29日,兩岸兩會領導人簽訂合作協議,8月17日,台灣立法會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僅從協議內容和推進節奏,就能感受到當時兩岸濃濃的暖意。
2010年台灣是馬英九執政第一任期的中期,「小馬哥」與台灣選民猶在蜜月期,兩岸商貿與文化交流在急速升温,台商、台幹蜂擁到大陸尋找機會。當年7月,中國大陸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放赴台旅遊,大陸游客心懷好奇來到台灣這個以自然風光秀麗而著稱的亞熱帶島嶼,卻發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由衷感慨。
那一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越日本,美國已隱隱感到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但是中美仍然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哈佛大學經濟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學石裏克教授共同創造出了一個新詞「Chimerica」(譯作中美國或中美共同體),以強調中美關係聯繫的緊密性,稱中美已走入共生時代。
具體到長期橫亙於中美之間的台灣問題,人們熱烈討論的是中國是不是可以「買下台灣」,而作為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重要助手的沙利文,沒錯,就是拜登現在的國安顧問沙利文,則在當時公開討論要不要把台灣「交易」出去。
香港當時是聯結中、美、台灣的重要紐帶,是第一個把「一國兩制」設想付諸實踐後仍保持繁榮穩定的特別行政區,又是「九二共識」的發源地,她寄託了中國大陸以香港「一國兩制」為模板完成國家統一的美好想象,也為台灣提供了和平統一後如何治理的具體案例和近身考察對象。
簡單了解上述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時在香港成立並召開首屆「促統大會」,不難理解為什麼《香港宣言》把「共同迎接海峽兩岸和平的將來」作為大會願景。
14年彈指一揮間,現如今,當「促統大會」再回香港,一切都變了!
香港從聯結中美台的重要橋樑紐帶和向台灣展現「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參考樣板,變成了中美戰略對抗的重要支點,和台灣民進黨政府污名化「一國兩制」、恐嚇民眾拒絕「一國兩制」的說辭。兩岸倒退到四十年多年來最糟糕的敵對狀態,經貿在一定程度上脱鈎,民間的言辭攻伐與民粹性仇恨言論成為家常便飯。「Chimerica」已經成了一個被人們遺忘的遙遠歷史詞彙,制裁、脱鈎、軍事及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激烈對抗與戰爭想象成了兩國關係的新常態。中美兩國不再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而是都視對方為系統性最大安全威脅。
同時,兩岸之間的實力對比,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美在台海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經完全倒向中國一邊。中國已經從一個14年前的區域強國和經濟大國變成了一個在各領域均展現強大競爭能力和進取精神的全球性強國,世界格局因為中國崛起而出現百年未有的顛覆性變化,世界經濟、政治地理的中心還在進一步向太平洋西岸轉移。
統一於中國而言,已經成為一個不能再「一代代拖下去」的事情,並且被戰略性地嵌入了民族復興的戰略進程,成為檢驗是否完成復興的關鍵指標,而之於美國,遏制中國統一卻成了兩黨對華政策的共同目標。台灣也成為美國戰略打壓中國最趁手、成本也最低的地緣工具,台美官方關係在迅速升級。
在台灣,統派被進一步邊緣化,中國國民黨和其它有「一中」認同的政黨日漸式微,民進黨和其它台獨政黨卻迅猛崛起,台獨成為當今台灣意識形態的絕對主流,比蔡英文更激進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贏得2024年台灣大選,而且一上任就發表了比李登輝「兩國論」含獨量更高、更危險的「新兩國論」。
歷史河流在14年間發生如此劇烈的變遷,「統一」的路徑與節奏怎麼可能一成不變?如果不變就是刻舟求劍了。中共不會在台灣問題上犯這樣幼稚的錯誤,對台政策必然會因應形勢變化做相應調整。和平的大旗仍會高高舉起,和平統一仍是最優選擇,但在繼續追求努力和平統一的同時,其它統一方案也必然會浮出水面,即便主題為「促進和平統一」的大會,也會傳出隱隱炮聲。
就在此次「促統大會」召開之前,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發表了一篇文章稱,鑑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大陸統一台灣的時間表可能提前,呼籲相關部門儘快啟動「全面接管台灣」的準備,該文章還以香港的經驗為借鑑,強調必須做好充分預案,在台灣成立「影子政府」。
文章提出應儘快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儘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兩大建議,提出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的目標是隨時接收台灣政權,儘快熟悉台灣目前的體制、法律和制度,中央台灣工委相關部門可通過個人諮詢、專案委託等方式,讓台灣本土的精英和機構,參與接收台灣方案的設計,必要情況下可準備多種預案。文章還建議應儘快培養接管政權所需要的幹部,並在福建省廈門、泉州等地設置實體環境,以利於複製和模仿接管後的真實情況。
這家涉台智庫的文章後來被從網上刪除了。這些觀點主張是不是代表了大陸官方意見不重要,它可能就是一個智庫建議,但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兩岸形勢變化和人們對如何完成統一、如何對台灣進行統一後治理的政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