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慌了?美國會報告揭示中國軍力超越危機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跨黨派領導層組成的國防戰略委員會, 7月29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美國面對蠟燭多頭燒等處境的焦慮,以及美軍面對的挑戰。這份報告在內地沒有引起多少關注,但內地民眾或許會覺得,這是美國難得的、對中國實力的肯定評價。
長達114頁的報告,在摘要部分就開宗明義強調,美國正面臨著1945年以來最嚴峻和具挑戰性的威脅,近期可能爆發主要戰爭,美軍卻「準備不足」。報告大膽建議美國應大幅增加軍事資源投入,為全球多點爆發戰爭做準備、進行「多戰區部隊建設」(Multiple Theater Force Construct),為此需要與盟友與夥伴合作,確保能同時防禦美國本土,兼應對印太、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威脅。
國防戰略委員會的任務是檢視美國國防部在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前制定的國防戰略是否還適用。結果,報告評估,美國的國防戰略設計與軍力規模構建都「過時」,軍事工業基礎「嚴重不足」,不只連今天的裝備、科技、彈藥需求都滿足不了,更遑論應對大國衝突。報告認為,需要改變冷戰後美國長期採取的能同時應對兩場戰爭的國防戰略設計,因為隨著中國、俄羅斯、伊朗與朝鮮的結盟,全球多點同時爆發持久戰的風險真實存在。
談到中國時,報告重申中國是美國利益的「最顯著挑戰」以及「最強大全球軍事威脅」,在20年的專注軍事投入後,中國正在多方面趕超美國,很大程度抵消了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優勢。今天的中國擁有超過370艘艦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也擁有區域內最大的空軍。反之,由於美國造艦工業基礎不足,美軍「建設、維護和修復所需海上力量的能力從根本上令人懷疑」。報告還指,美軍的應戰能力正處在「臨界點」。
國防戰略委員會副主席埃德爾曼(Eric Edelman)還說,美國雖然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軍隊以及最遠的投射力,但「一旦進入中國海岸線1000英里,美國就會失去軍事優勢,在衝突中處於可能輸的一方」。
一般上,美國國會經常在國防部更新戰略前發布相關報告,為鷹派以及為美國軍工企業的利益吆喝,提供提升軍事預算的理由與彈藥。中國則總是大聲批駁這類報告「渲染中國威脅論」「危言聳聽」。不過,這次中方並沒高調反駁。閱讀報告原文,人們會發現,它對中國軍力的觀察,不全然是誇大其詞。換個角度看,美國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
中國軍隊確實已今非昔比。7月以來,解放軍除了赴世界各地出席多場閱兵和慶典,還有至少三次「秀肌肉」,不僅展示全球海空力量投放能力所達到的新高度,也展示軍事能力對美國與北約示威。
這包括7月25日中俄轟炸機歷史上首次抵近美國領土阿拉斯加;7月上旬中國軍隊離港遠赴非洲坦桑尼亞與莫桑比克,參加7月下旬的「和平團結-2024」陸海聯合演習,中方出動了兩艘071型船塢登陸艦與一艘52D型導彈驅逐艦護航,跨洲運送重型武器裝備,再由運-20運輸機將中部戰區某個旅官兵送達非洲。7月29日,中國海軍052D型導彈驅逐艦焦作艦到芬蘭灣與俄羅斯進行聯合演習。這被解讀為到北約「家門口」演習,表達中國對北約日益插手亞太事務的不滿,猶如中國轟炸機抵近阿拉斯加,是對美軍頻繁在中國沿海抵近偵查的反制。
其實,中國的無人機工業也表現突出,可謂獨步全球,而無人機的軍事應用也將改寫傳統作戰模式。這一切,都是中國經濟崛起,以及強大工業基礎與製造能力下的必然結果。誠如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報告所稱,美國軍工產業若再不彌補短處,在發展速度上與中國的差距拉大,未來美國與中國的大國競爭中,若在軍事上美國沒有絕對勝算,那將會是什麼局面?一系列國際問題都會接踵而至。
可以想見,中國的戰略目標就是持續軍事投入,迫使美國不得不最終放棄在軍事上壓制中國。中共三中全會最近通過的《決定》,也將強軍列為改革的目標之一,也就是為此戰略服務。從大局看,美國一旦失去了壓倒性軍事硬實力的支撐,針對中國的整個鏈條也將全部鬆懈。
世界其他國家,一方面是有些擔憂中國崛起後的未知局面、擔憂中國軍事野心膨脹;另一方面很擔心在中美能達成和平共處的局面前,彼此會爆發衝突以致造成全球性災難。這場大國博弈只會越來越激烈,而其他國家也會隨時調整以因應局面演變,哪一個大國能更好地兼顧自身發展與全球利益,就會得到更廣泛的支持與真誠肯定。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