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機運齊柏林遺體返台北 齊導書信公開:把紀錄台灣當一生使命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10日上午,紀錄片《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在空拍時發生墜機事故,包括同行的助理陳冠齊和機師張志光共三人罹難。12日早,三人遺體由空軍護送回到台北。
從事自然觀察並被稱作「鳥人」的台灣作家劉克襄,在Facebook公開兩封2008年齊柏林的信件。他表示,希望通過兩封原封不動的信,「讓大家更認識這位真性情的老弟。」

齊柏林助手助理陳冠齊在意外當日上午拍攝的相片。(Facebook)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齊柏林18歲時,劉克襄的生態散文啟發了他對環保的興趣。在《看見台灣》尚未誕生前,劉克襄曾邀請齊柏林在大學課堂上談空拍。演講後的齊柏林十分沮喪,因為他發現學生對空拍的興趣寥寥。經過這次演講,齊柏林認為相較於影像,影片更能說服人們珍愛腳下土地,他希望用電影呈現環保議題。

齊柏林憑藉《看見台灣》奪下金馬獎後,曾發訊息向劉克襄表達他的感謝。劉克襄則經常以齊柏林為例,鼓勵年輕世代追求夢想,「他是台灣人追求夢想的典範」。

6月11日,台灣作家劉克襄Facebook公開兩份齊柏林信件。(Facebook)

此次公開的兩封信件,無不流露出齊柏林對大自然的嚮往和謙卑之意。第一封中,齊柏林直言自己在直升機準備起飛時,如同去叢林搜索作戰,「剛開始覺得自己想個美國大兵」,「很臭屁」。每一次飛行,用力看台灣土地、攫取大地影像時,自己如同一隻飛鷹,「很驕傲」。但遇到氣流等不穩定的飛行條件,他又心生恐懼,更加敬畏大自然的力量。「我開始領悟要以虔誠謙卑的心來紀錄台灣,把這份工作當成自己一輩子的使命。」

第二封信中,齊柏林分享了更多關於攝影的體悟。他回憶起在高中看到《大自然季刊》,開始對山林蟲鳥的攝影作品產生極大興趣。於是開始打工攢錢,買下一部單眼相機。他又視《旅鳥的驛站》一書為典範,放在攝影包裡以便翻閲。《大自然季刊》和《旅鳥的驛站》將生態教育灌注進齊柏林的生命中。他曾以為空拍只是商業行為,直到真正在空中看到與想像不同的台灣「寶島」,他才決心要記錄台灣。

||  齊柏林 ||

進入職場以攝影為業飛上天空只是一種商業的行為
但飛行天際拍照時我開始懷疑台灣是個寶島
因為我在空中看不到美麗的福爾摩沙
這個疑惑讓我暗暗下了決心要記錄台灣
我希望讓更多人可以看見台灣土地的真實面貌
才會去珍愛台灣

我深信旅鳥的驛站在當時對我的未來提供ㄌ指引的方向
希望有機會再與您見面
因為您是小弟的偶像嘛~哈哈

此外,據中央社報道,台灣空軍今日(12日)上午8時出動C-130運輸機,從花蓮載送齊柏林、陳冠齊和張志光三人遺體回到台北。空軍指,基於與齊柏林的情誼,送空軍好友齊導最後一程。齊柏林與空軍曾有密切合作,包括幫助空軍拍攝紀錄片和微電影,還計劃拍攝空軍救護隊的電影。齊柏林遇難後,空軍司令部曾在Facebook 發布空軍救援隊與齊柏林的合照,以示悼念。台灣國防部亦對齊柏林辭世表示遺憾和不捨。

+1

齊柏林談《看見台灣II》

陳冠齊作品:《2013年,你過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