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週年|不足9%西方企業撤出 雙頭鷹般「東西顧盼」?
今年1月,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和聖加倫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儘管國際制裁下西方企業承諾離開俄羅斯市場,惟只有不足9%的歐盟和G7國家的公司離開了俄羅斯;當中選擇留下來的,絕大多數為德國企業。
負責研究的人員表示,「歐盟和G7企業從俄羅斯的撤退非常有限」,並對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大量西方企業撤離市場」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上述的研究顯示,當莫斯科開始侵烏之初,歐盟及G7國家有1,404間公司,以及2,405間子公司在俄羅斯經營業務。直至去年11月底,只有約8.5%,即120家公司出售至少一間在俄羅斯的子公司。其中,與總部位於歐盟或日本的公司相比,更多總部設在美國的公司退出了俄羅斯市場;美國公司撤出俄羅斯的總數為18%,日本的有15%,歐盟則只有8.3%。
負責研究的學者Niccolò Pisani及Simon Evenett表示,離開的西方企業僅佔在俄羅斯開展商業活動的歐盟和G7企業稅前總利潤的6.5%;與留守的公司相比,那些經已撤出市場的公司往往盈利能力較低,且員工人數較多。兩人表示:「這些調查的結果令人質疑,西方企業是否願意與其政府現在視為『地緣政治競爭對手』的經濟體脫鉤。」
這項研究與耶魯大學去年被廣泛引用的一項研究相矛盾,該研究聲稱佔據相當於俄羅斯40% GDP的1,000多間西方企業經已撤出。有分析指,耶魯大學的報告對西方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過於樂觀,但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制裁威脅對西方商界和公司的影響很小,仍在俄羅斯經商的西方企業遠較想像中的多。
麥當勞全面退場 L'Occitane改名續經營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國際企業面臨兩難境地,一是離開該國以抗議戰爭並遭受財務打擊,或是留下來冒着嚴重聲譽受損的風險。對於那些撤出的公司,他們也會退出採取不同的形式,如暫停他們的業務、改頭換面續經營、將資產移交給可信賴的合作夥伴,或者精心設計交易以圖在未來重新回歸。
其中,作為當地西方消費資本主義象徵的美國快餐巨頭麥當勞,於去年3月暫時關閉,再於兩個月後宣布永久退出俄羅斯市場。該公司行政總裁Chris Kempczinski當時表示,離開的決定非常艱難,「但我們對全球社區有承諾,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我們的價值觀。」
最終,麥當勞將其850家餐廳出售予俄羅斯富商Alexander Govor,後者已在西伯利亞經營25家特許經營點。自去年6月起,許多麥當勞餐廳改名Vkusno i Tochka並重新開業,大部分重新命名的餐廳菜單保持不變,但諸如Big Mac、Big Tasty、McFlurry等商標名稱則完全消失。據知,改名後的餐廳計劃將門店數量由850家增加至1,000家。
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於去年3月暫停了在俄羅斯的生產和進口後,在接下來的7個月內猶豫不決。最後,該公司宣布將資產轉讓給當地合作夥伴,當中包括日產俄羅斯製造公司,以及位於聖彼得堡的當地製造和研發設施以及位於莫斯科的銷售和營銷設施。日產僅以象徵式的1歐元(約8.36港元)價格將其業務移交給國有實體 NAMI,相關交易賦予日產在六年內回購該業務的權利,日產總裁內田誠當時表示:「我們已經找到了支持我們員工的最佳解決方案。」
法國著名個人護理品牌L'Occitane則在戰爭開始後不久便表明不會離開俄羅斯,聲稱它希望保護其當地員工免受「報復」。不過,後來引發的公眾批評導致公司最終宣布關閉其俄羅斯門店。然而去年6月,該公司再次改變了計劃,決定以俄羅斯西里爾文拼寫的「L'Occitane」返回俄羅斯,並由四名前俄羅斯業務高層擔任股東。這意味雖然這間法企表面上不再營運,惟當地112 家門店全部保持營業,銷售的產品也完全相同。
國際品牌陷兩難 印企望「漁人得利」
然而,有分析指西方企業去與留的風險也很大。舉例,宣佈撤出俄羅斯市場的服裝零售商H&M,原本已為其位於莫斯科市中心Akter商場的旗艦店預付了近一年的費用,並同意向哥倫布購物中心老闆支付巨額罰款。據專家統計,這兩筆款項或超過4億盧布(約4,219萬港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H&M正想辦法保留租賃店面,以順利清空當地庫存,甚至試圖找到留在俄羅斯市場的辦法。Freedom Finance Global公司分析部副總監Georgy Vashchenko指出:「外國企業正用各種辦法留在俄羅斯市場。俄羅斯在許多指標數據上為歐洲最大市場,因此吸引了不少大企業。」
另一方面,留守的企業同樣有風險。英國非政府組織Moral Ratings Agency指出,未能離開俄羅斯市場的公司有可能面臨資產被沒收的風險,例如日英庫頁島-II遠東石油和天然氣項目。
01影片:五分鐘回顧一年俄烏戰爭
在西方企業進退維谷之際,來自中國、印度等地的企業也希望趁機打進俄羅斯市場。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導,印度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Northern India Trends公司正計劃進軍俄羅斯。作為印度最大服裝製造和出口商,Northern India Trends沒有自己的零售網路,而是為Maje、Monoprix和Urban Outfitters等西方品牌提供定制加工服務,並與歐洲設計師合作開發自己的系列產品。有分析指該公司很可能會在俄羅斯銷售非名牌服裝。
俄羅斯地產咨詢公司CORE.XP零售部總監Marina Malakhatyko認為,Northern India Trends在莫斯科開設辦事處或與「在自己工廠為俄羅斯品牌縫製服裝」的計畫有關。這與不少國際服裝零售商因俄烏戰事退出俄羅斯市場後,使得不少印度品牌開始對俄羅斯市場表現出興趣。此外,俄企Crocus集團也在與印度零售商進行洽談。
俄羅斯金融公司Freedom Finance Global分析師Vladimir Chernov指出:「印度企業在俄羅斯服裝市場不會太容易,因為平行進口方式(parallel import)已獲得很好發展,退出俄羅斯市場的品牌還會繼續進口到俄羅斯,只是價錢會貴一些。」他認為非西方企業大幅搶佔市場份額公司產品價格必須具有競爭力,但便宜的價格會使企業利潤率很低,而且地緣政治的局勢也使他們難以在俄羅斯為歐洲品牌縫製服裝。
據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預測,今年印度對俄出口有望增加約50億美元(約392億港元)。在俄烏戰事爆發前,該國基本從未向俄羅斯出口過服裝,印度零售商也沒在俄羅斯市場進行過業務。該會總幹事Ajay Sahai認為,印企進入俄羅斯市場出現困難是由於物流問題,「目前正在考慮經土耳其的替代運輸路線,通過此舉有望今年擴大兩國貿易。」
誠然,外資的進退維谷某程度反映了,俄羅斯作為龐大的商業市場至今仍深具吸引力,各國企業均希望繼續觀望戰事的發展和最終走向,以圖為股東們謀取最大的利益。
俄羅斯企業過去一年的經濟趨勢如何?
自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以來,不少俄企受限於西方制裁,部份轉向東與中國等國家合作取代,甚或開發亞洲市場。
俄羅斯對外經濟的重點是什麼?
俄羅斯過去大部分主要出口產品,包括原油、石油產品、天然氣、硬煤和金屬等,主要銷往歐洲,特別是歐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