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超車?|電動車廠落戶美國:由泡麵到汽車的越南奇蹟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今年3月底,越南唯一汽車製造商「越快」(Vinfast)宣布,經已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政府簽署協議,將在當地建設價值20億美元(約157億港元)的電動車工廠,預計2024年7月運營,年產15萬輛。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同日發推文祝賀,盛讚此舉將為美國帶來7,000個工作機會,是其「經濟政策奏效的最新案例」。
這間越企由從事泡麵到生產出電動車不足30年間的驚人崛起,可謂是近年越南經濟迅速發展的一個最佳寫照,充份反映出「越南製造」的雄心壯志。

今年5月以來,中國國內輿論突然就颳起一波講解越南出口產業「威脅」的浪潮,越南3月的出口總額超數據差距幾乎是深圳的兩倍,加上中美貿易戰、中國內地疫情等種種因素,均使得外界對越南高速的經濟發展刮目相看,有關越南崛起、「成為下一個中國」等說法一時間不脛而走。

越快的汽車工廠將建設在北卡羅萊納州的三角創新點(Triangle Innovation Point)工業區,工廠包括有三個區塊:生產電動汽車和電動巴士、生產電池,以及服務各供應商的區塊。去年底也曾有消息指該公司正計劃透過其在新加坡持有的公司於美國上市籌資,並擬於德國設廠。

大家對越快這個名字或許會感到陌生,它是於2017年在越南北部的海防市成立,屬於越南最大民營企業集團Vingroup旗下;而海防市正是Vingroup集團創辦人兼越南首富、身家超過62億美金(約487億港元)的范日旺(Phạm Nhật Vương)的家鄉。

越快今年打入美國市場,當地的廠房預計於2024年營運,年產15萬輛車。(Getty)

越快成立的初期其實不被外界看好,因越南仍主要從事低端製造業,製造業的產業鏈配套亦嚴重不足。 Vingroup集團副主席暨越快執行長黎氏秋水(Le Thi Thu Thuy)表示:「從2017年9月開始,我到世界各地與所有汽車業人士交流。他們認為我們瘋了,但之後卻開始相信我們的計劃。我們一開始就與寶馬(BMW)有良好的關係,也與通用(GM)有頗不錯的溝通。」

這間東南亞車企的歷史性時刻是,公司於2018年的巴黎車展上首次展出兩輛汽車成品,LUX A2.0和LUX SA2.0;這也是歷史上越南首次有本土汽車製造商躋身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的活動。同年11月,越快開始設廠生產智能電動電單車,翌年成立營運公共巴士交通的VinBus公司,以投入使用由越快生產的電動巴士。直至2020年1月,越快已經售出1.7萬輛汽車和5萬部電單車。

目前,公司生產的汽車有五款,包括四款汽油車和一款電動車「VFe34」,後者時速最大110公里,18分鐘充滿,價格約23.3萬港元。另外還有五款電動電單車,售價介乎7,350到2.36萬港元,全部皆在越南生產。

近年,越快更開始進軍國際,先後與約20間主要的歐洲公司建立全面合作關係。憑着母公司Vingroup在越南建立龐大的銷售網絡,越快在國內開設約200家經銷商。有分析指出,越快在傳統汽車方面雖無法與歐美品牌競爭,惟在電動車領域崛起卻有一些成功的機率。透過國際多方合作,越快目前似乎亦得以支持自身的自主研發之路。

Vingroup集團副主席暨越快執行長黎氏秋水(中)坦言,公司涉足汽車業務初期不被看好。2018年越快在巴黎的車展上,更邀得「萬人迷」碧咸(David Beckham,右二)出席。(Getty)

越快、Vingroup、越南工廠皆野心勃勃

Vingroup的創辦人是現年53歲的范日旺,1987年從河內地質勘探大學畢業後,前往莫斯科的俄羅斯國立地質勘探大學留學。1993年,范日旺與妻子由俄羅斯搬到烏克蘭,並以5萬美金創立Vingroup,靠販賣Mivina牌子泡麵起家,11年後該品牌的泡麵已佔據烏克蘭97%的市場份額。

踏入21世紀,Vingroup 逐漸發展成越南最大的私營企業集團,擁有八大業務部門,包括技術、工業、房地產、酒店和娛樂、消費者零售、醫療保健、教育和農業。其中,Vinhomes房地產開發商、Vincom Retail房地產零售等服務供應商總計佔越南自由流通股份的28%,兩者營收合計接近全國GDP的2%。

從2011到2021年間,Vingroup的營收暴增約50倍,去年純盈利突破50億美元(約393億港元)。集團今天的股價更是2007年上市時的50倍。去年,Vingroup成立了兩間新公司,聚焦發展高科技如電池製造和機器學習及人工智能。有意見認為這間越南企業的發展步伐和影響力,與韓國財閥企業的發展模式十分相似。

Vingroup集團由越南首富范日旺創辦。(網上圖片)

近年,Vingroup與美企英特爾攜手合作擴大電動車布局,共同研發自動駕駛的一系列技術,包括研發汽車駕駛輔助系統、車用資訊娛樂,以及打造物聯網(IoT)裝置,供電動車及電池製造工廠使用,以加速進軍汽車業與擴大越南事業版圖。

長遠而言,Vingroup計劃未來向科技集團轉型,除了自產汽車之外,還進入智能手機業務。而 Vingroup生產智能手機的工廠與技術是與西班牙五大手機製造商之一的BQ合作,今年7月BQ已與Vingroup子公司VinSmart簽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後者收購了對方51%的股份。VinSmart還與高通和Google合作,以獲得智能手機的先進技術和專利使用許可,以開發、製造和銷售如5G智能手機等科技產品。

越快的電動車業務預計未來挑戰並不少。(Getty)

前路艱難重重 難威脅中國地位

從越快與Vingroup,以至到越南工廠近年的高速發展,可見越南上下的野心和魄力一點也不少。然而,有意見認為Vingroup的野心恐怕難以成為現實。以越快和Vingroup為例,該集團以汽車製造規模佔最大的工業部門,去年淨損約10億美元(約78.5億港元),而且電動車的眾多零部件以至電池原材料都十分依賴外國進口。

美國技術創新研究與諮詢機構Lux Research研究總監Chris Robinson對越快的競爭力感到懷疑,認為越快要在東南亞以外的市場斬獲高市佔率並不容易。加上華爾街對美國新的電動車廠熱情已消退,可能會使越快在紐約掛牌的表現不如預期。其次是,汽車製造的難度不容小覷,即使是電動汽車也動輒需要數萬個零件,越南不太可能培養當地汽車零件製造商,鑑於越南缺乏主要的外國供應商,未來汽車零件採購的穩定性定必受到質疑,或最終會影響越快汽車的品質,恐為集團財務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長遠來看,不論是越快、越南製造業,對中國製造業來說並不會形成此消彼長的替代關係,而僅是一種相互支撐、優化配置以及協同發展的模式。故此,與其說「越南製造」威脅中國,更加現實的討論或許是越南經濟是否會得益於製造業的快迅成長,從而成為「下一個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