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A、H&M撤出俄羅斯 瑞典擬入北約告別200年「永久中立」?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自俄烏戰事爆發之初,瑞典居家用品零售企業IKEA、時裝品牌H&M、電信巨擘愛立信(Ericsson)等,均宣布跟隨制裁俄羅斯的行動,相繼關閉或撤出在俄業務。這除了是回應瑞典國內反戰的情緒外,隨着俄烏戰事升級,或許多少也是該國檢視維持200年的中立國地位的一個機會。

大批俄羅斯人趕到IKEA的門市,搶在這間瑞典企業關閉前作「最後光顧」,圖為3月3日一聖彼德堡店外。(AP)

由民間企業帶起的「反俄」態度

今年3月初,IKEA宣布關閉俄羅斯門市,一眾俄羅斯民眾都趕往作「最後道別」。這間象徵中產、時尚的北歐家品企業退出俄羅斯巿場,未知是否會重返當地。

其他瑞典企業也有類似行動,如H&M、愛立信也宣布停止在俄羅斯的業務。前者表示「要與受苦的人站在一起,暫停在俄羅斯的銷售,同時關閉烏克蘭門市,確保員工與消費者安全」,該公司還向聯合國難民署等單位捐助衣物,支援烏克蘭難民。

後者則更早於2月底就宣布將全面停止交貨給俄羅斯,日前再宣布鑑於當前的局勢持續,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全面暫停在俄國的運作。愛立信在俄羅斯的巿場佔比都不高,故相關舉動象徵意義較大。

大北方戰爭戰敗定「永久中立」

今天,瑞典國內反戰的訴求,不僅是上述一眾企業撤出俄羅斯的原因之一,這種對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不滿情緒,同時也令社會上下燃起了加入北約的想法。有美國官員認為,俄軍入侵烏克蘭反而促成芬蘭與瑞典最快將在今夏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進一步凸顯俄國揮軍入侵烏國是個重大戰略失誤,「看看芬蘭與瑞典的民意,以及他們過去數周觀點上的劇烈變化」。

有人或許會好奇,瑞典這個綜合實力不俗的北歐大國,為何會中立200年?(遠早於芬蘭)這大概需要由17世紀與俄國的戰爭說起。1610年,當時作為波羅的海霸主的瑞典,趁着俄國與波蘭的戰爭造成局勢動盪之機,出兵攻佔俄國西部伊萬哥羅德、雅姆等地,次年進佔諾夫哥羅德。

瑞典過去200年也是中立國。(Getty)

俄軍曾試圖奪回失地惟慘敗,瑞軍於是乘勝追擊,一舉奪去俄國通往波羅的海的直接出海口這個國家命脈,瑞俄兩國因而結怨。

經此一役,加上其後的一系列改革,瑞典國力大增並成為歐洲強國。直至17世紀末,俄國才在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的改革中令國力大大增強,終再有實力與瑞典一戰。1700年,俄國與丹麥、薩克森聯手攻打瑞典,大北方戰爭爆發。瑞軍雖強,惟國土面積不大,加上無法從征服的土地中得到支援,最終敗給了俄國。瑞典在戰爭中也失去了波羅的海控制權,東歐霸主的位置也從瑞典轉移到了俄國。

在大北方戰爭戰敗後,瑞典就再沒有恢復過來,唯有跟俄國等國簽署中立條約。自19世紀初,瑞典開始全面退出爭霸戰略而採取中立策略,退守今天的國土範圍,選擇當個永久中立國。直至眼前的烏克蘭戰爭,恐怕令這個200年的中立國棄守現狀。

俄烏目前的局勢或導致瑞典加入北約?圖為4月6日烏軍在布查市。(Getty)

轉捩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

事實上,瑞典對俄羅斯態度和加入北約的想法轉變,也非一時三刻發生,早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已見端倪。事件發生之後,瑞典開始積極將資源重新投入其軍隊建設上。

奉行不結盟政策的瑞典近年正逐步加強與北約的合作,不僅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還派出軍隊參與北約組織的維和行動,甚至在2015年的國情咨文中刪除「瑞典不會考慮加入北約」等表述。有意見認為,這些行徑已是公開談論加入北約的各種試探。

此外,2019年就有議員提出希望國家夠「盡快」加入北約,以應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惟當時民意及政治主流都未有同感。

瑞典女首相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表示,不會排除國家加入北約的可能性。(Getty)

如今,烏克蘭戰況之慘烈,對於這些歐洲邊陲國家已如「最壞局面成真」,瑞典社會也開始反思,昔日不對抗政策是否真能維持以往平衡和「歲月靜好」狀況。長期以來,瑞典國內普遍認為,積極談論加入北約是對俄羅斯挑釁的冒險行為,但今天的社會環境已今非昔比,俄軍侵烏令不少人有所反思,加上反對派的煽動,這代瑞典人以往不曾想像的「去中立化」或許成真。

瑞典電視台(SVT)三月的民調顯示,瑞典國內對於加入北約的支持率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1%。瑞典首相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於上月底接受訪問時表示,沒有排除成為北約會員國的可能性。瑞典官員還透露,當局正進行安全政策分析,將在5月底前完成,預計將在報告完成後宣布瑞典立場。外界相信他們也會端視鄰國芬蘭的最終立場而採取行動。

可以說,在當前「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瑞典加入北約的機會似乎並非空談,北歐的地緣政治格局亦很可能因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而迎來變化。而加入北約對這兩國的未來,又是福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