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最後的紅絲帶示威:「令人失望」的氣候大會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於上周五正式閉幕,最終協議內容亦已在周末公布。親身到格拉斯哥出席是次峰會的香港青年代表,卻對不太積極的協議內容大感失望。

在COP26的最後一天,會場內一眾民間組織代表及示威者,決定在會場內發起一個示威:各人手持一條紅帶,一直拉到會場外,象徵着他們不滿大會在這兩星期根本沒有認真聆聽氣候危機中受影響持分者的意見。

COP26香港青年代表何紫晴回憶COP26最後一天,印象最為深刻。

「當天其實開了一場名為『Conference of People』的會議……每個人都在訴說自己的故事:有青年、原居民、女性權益者、研究者、農民等等。不過,大家不是不知道他們的故事,只不過無論如何傾訴,來到COP26也只會被無視──無論他們說得有多大聲。」何紫晴說道。

※ 最後一天的紅絲帶示威現場(相片由「低碳想創坊」提供)

+2

青年發言 政府代表即離場

香港青年代表團成員們皆坦言,對大會最後達成的協議結果感到失望。

譬如,各國政府作出的減碳承諾(國家自主貢獻,NDC),與1.5度目標相距甚遠;大會在整個會議結束前最後一刻改動協議字眼,「逐步淘汰煤炭」變成「逐步減少煤炭」;發達國家未能兌現承諾於2020年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現時要拖延到2023年才有可能達標……這些限制,標誌着這次COP26的實質成效實在有限。

張剛維在大會閉幕儀式上,得以代表各國青年發表閉幕宣言。他指出自稱為「歷史上最包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其實處處限制青年代表參與。

「最可笑的是,當COP26大會主席岑浩文(Alok Sharma)完成大會最後致辭後,各國政府代表在10至15分鐘內已紛紛離席。」

張剛維痛斥大會沒有信守聽取青年聲音的承諾,將他們的發言環節放在大會閉幕儀式最末段。他續形容,當民間組織、青年代表跟隨岑浩文之後發言時,會場已剩下少量觀眾留下聽取他們發表意見。「甚至連岑浩文他自己也已不在場了。所以大家都十分憤怒。」

香港青年代表張剛維(圖中格子襯衫者)代表各國青年在大會發言,惟他直言當自己發言時,台下各國政府代表已然離場。(張剛維提供)

另一代表馮健鏗直斥:「說穿了,COP26根本不能算作一個環保大會,從一開始就是個外交大會。現在全世界經濟、政治已全球化,沒有國家能單靠自己做到淨零排放,全球需求也不會輕易改變……在每個人都希望其他人去解決問題,自己坐收漁人之利的情況下,氣候變化往後只能緩慢地推動。」

雖然COP26最後給出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但這次氣候峰會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給予各界聚首一堂,切實地就着共同減排措施互相討論,交流心得,這些得着,也是值得紀錄在案。

COP26香港青年代表團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親自見證這場舉世矚目的國際會議的最新進展。左起分別為陳天藍、何紫晴、馮健鏗、林蘭熹、何偉歡和張剛維。(林蘭熹提供)

林蘭熹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參與了《巴黎協定》Article 6的草案工作。Article 6是為《巴黎協定》簽約國建立自願減排和履行承諾的國際合作框架,包括規定未來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進行國際碳信用(carbon credits)交易運作框架等。

「雖然最終落實的Article 6仍有一定改進空間,但過程中我發現青年的聲音有一定的發揮空間。」

林蘭熹總結:「COP26的結果,反映現在各國政府面對氣候危機的資源仍有一大段距離,亦需要更加多的公眾教育和持份者參與。無論是政策諮詢到實行氣候行動,的確需要大家不斷集思廣益。」

林蘭熹與Article 6工作小組部份成員參與遊說工作後的合照。(林蘭熹提供)

從格拉斯哥到香港

在格拉斯哥的兩星期時間,他們見證了各國領袖聚首處理全球人類共同應對氣候危機的現場,當中有希冀,同時亦有失望。無論結果如何,最重要一點是,作為香港青年,他們回港後,如何藉今次經驗去為香港實踐一些深刻的改變?

「反觀香港,我不敢肯定香港是否真的開始了所謂的『氣候教育』。即使通識科有提及《巴黎協定》,但有多少青年真正了解氣候變化對他們的意義?可能最明顯只是『啊,天氣熱了!』……往往沒有多少人提及『氣候公義』。解決氣候危機的同時,要確保受影響的人獲到應有的尊重和權益。」何紫晴說道。

何紫晴批評香港政府在減排等工作上並沒有表現出十分積極的態度。她尤其提到香港政府今年十月初公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她認為,這份藍圖欠缺實際措施訴說如何達致1.5°C目標,這會令到年青人相當氣餒。

COP26香港青年代表批評,香港政府在減排等工作上並沒有表現出十分積極的態度。圖為於1980年起投產的青山發電廠。(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當市民(為氣候變化)竭盡所能,那麼,實際上又能夠有什麼改變呢?」何紫晴說道。

最適合回答這條問題的人──一班位高權重的政府高官,會下定十足決心為未來做一些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