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那種被排斥的痛苦:巴爾幹國家無奈看待脫歐亂局
在香港時間周四(30日),歐洲議會以大比數通過與英國達成之脫歐協議。英國即將會在1月31日正式脫歐,進入磋商落實各種實質協議的過渡期。協議甫獲通過後,歐洲議會議員唱起蘇格蘭詩歌《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英國脫歐黨領袖法拉奇(Nigel Farage)卻揮動着英國小旗幟,與其他黨員歡天喜地的離開議事廳。英國與歐盟的友誼,是否真的可以持續下去?另一邊廂,對於遠在歐陸南方、等待加入歐盟的巴爾幹國家而言,卻極之渴望來到這個議事廳,一同唱起《友誼萬歲》……延續多年的英國脫歐亂局,對她們而言無比諷刺。她們也許在想:「為何英國人會這樣渴望脫離歐盟呢?」
「我有時候會想,那些待在歐盟裏面的人,不會意識到外面原來是這般『寒冷』。」北馬其頓(North Macedonia)總理佐蘭薩耶夫(Zoran Zaev)對英國《衛報》記者這樣說。
這句話完全地顯示了北馬其頓對英國脫歐的不以為然。眼看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去年大選中大獲全勝,脫歐成定局,到現在英國倒數脫歐的最後日子,佐蘭薩耶夫心裏由此至終都想不明白:英國人為何會選擇脫歐。他覺得,英國人將會因為自己這個決定而後悔。
不惜代價 只為加入歐盟
巴爾幹南歐國家北馬其頓為了加入歐盟這個大家庭,作出了關乎民族主義及歷史正名的政治犧牲:政府在2018年與南鄰的歐盟成員國希臘達成協議,將前稱國名「馬其頓」改成現名「北馬其頓」,以換取歐盟容許其入歐的承諾。不過,北馬其頓易名之後,一直得不到歐盟確准加入的實質承諾。經歷一年多的磋商,主要是因為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反對,北馬其頓加入歐盟的動議,仍然流於討論階段。
為了加強政府推動入歐的合法性和輿論支持,佐蘭薩耶夫決定在今年4月提早大選,讓國民以選票表達是否繼續支持入歐的意向。這與約翰遜推動去年12月英國提早大選的效果異曲同工。只不過,約翰遜要的是脫歐,佐蘭薩耶夫要的則是入歐。
可是,歐盟卻以英國脫歐及目前面對的挑戰為理由,暫時拒絕展開北馬其頓的入歐程序,僅以「拖字訣」應付北馬其頓政府。難怪佐蘭薩耶夫接受《衛報》訪問時,難掩困惑之感。「我負起這個責任,是因為我曾跟國民和議員承諾過,改國名這件事是值得的,歐盟會欣賞我們這項努力並作出行動──可惜,它們並沒有付諸實行。」
「那種被排斥的痛苦」
遭歐盟以「拖字訣」為由,延遲入歐談判的,不只是北馬其頓,還有同在巴爾幹地區的阿爾巴尼亞、波黑、科索沃、塞爾維亞和黑山。
支持英國脫歐的人認為,離開歐盟能夠讓英國脫離單一市場及政治共同體,在關稅、貨物品質標準、人員流動等涉及國際貿易和國家安全的重大議題上,重奪話語權,與歐盟重新建立一個獨立自主、以英國為本位的雙邊關係。然而,這套論述顯然不適合放在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巴爾幹國家了。對於她們來說,加入歐盟以後所得的龐大市場和關稅優惠,將可大大促進其國際貿易擴張的速度。
在阿爾巴尼亞從事蔬果出口的Shpetim Avdyli提到,當他向歐盟國家出口一些貨品,譬如蕃茄、辣椒和翠玉瓜,經常會在海關遇上阻滯。便在三個月前,他就有一批蕃茄被希臘海關扣留了七天。這批貨獲放行後,全都爛掉不能賣了,損失慘重。「他們總是會找一些藉口,不許我的貨物進口。」說白了,就是不希望外國貨物進來與自家產品構成競爭。面對英國脫歐,這位商人則認為英國農夫將會經歷一些陣痛。
英國人不會像我們般被對待,但他們亦將會感覺到那種被排斥的痛苦。
去年10月中,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表示,歐盟暫時擱置與北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的入歐談判。他的理由是歐盟正在應對英國脫歐及其他問題帶來的挑戰,沒有能力容納多兩個成員國。丹麥和荷蘭也反對談判,認為巴爾幹國家在治理貪腐、罪案等能力未達到歐盟標準。
其實早在2003年,歐盟已經將阿爾巴尼亞、波黑、克羅地亞、北馬其頓、塞爾維亞和黑山這六個巴爾幹國家視為「潛在的歐盟候選者」,並且承諾她們「有一天」將會加入歐盟這個大家庭。但十七年過去了,成功入歐的只有經濟實力相對較佳的克羅地亞。
歐盟未來的路怎樣走?
芸芸巴爾幹國家遲遲未能入歐,背後涉及歐盟未來整合方向的相關疑問:譬如,歐盟是否已經不能承受更多成員國的加入?隨着主張進一步整合東南歐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逐漸退隱政壇,只剩下馬克龍一人獨挑大樑,歐盟對着發展程度較低、經濟活力較貧乏的東南歐國家,是否從此緊閉大門?
加上英國脫歐後變數仍大的關稅及出入口限制協議、難民湧歐問題、部分成員國如意大利、匈牙利、波蘭等民粹主義蔓延升溫,皆成為歐洲深化整合過程中的障礙,更遑論擴張其自身規模──若將過往被視為「歐洲火藥庫」、現今政治社會局勢依然相對較混亂的巴爾幹國家納入歐盟範圍,歐盟背負的重擔勢將百上加斤。
眾多不明朗因素,成為歐盟未來發展的挑戰。在這重重困難下,試問一眾歐盟領袖,又怎能動輒便答應讓這些巴爾幹國家加入這個大家庭,一起頌唱《友誼萬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