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腸癌|說來話長,不如腸話短說?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腸癌是香港的第二號癌症,約7個癌症新症就有1個屬於大腸癌¹。究竟如何發現患上大腸癌?又怎樣治療?面對種種疑問,以下外科專科陳愷怡醫生和臨床腫瘤科專科謝耀昌醫生將娓娓道來。

⼤腸癌通常有什麼病徵?

陳醫生解釋,大腸癌其實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²,病徵視乎位置而有所不同。「如果癌症發生於結腸右側,即距離肛門較遠的位置,病徵⼀般比較不明顯,可能只會出現貧血或疲倦等情況²。相反,如果癌症發生在直腸以及較接近肛門的左邊結腸,便有機會導致便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等較明顯的徵狀²。若發現任何可疑的情況,都應該及早求醫³。」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大腸癌?

謝醫生指,檢查大腸癌的方法眾多,其中大便隱血測試可作初步檢查³。「只需收集少量⼤便樣本,就可以測試出大便中是否存在肉眼看不到的隱血,從而推測大腸內是否有腫瘤 ³。」陳醫生補充,肛門檢查可協助醫⽣初步評估病人狀況,而更詳細的大腸內窺鏡檢查,則可即時清除瘜肉或抽取組織作進⼀步化驗³。「瘜肉⼀般都屬良性,但有⼀部分會在7至10年後演變成癌症⁴'⁵。因此⼀般建議每 5 年做⼀次腸鏡檢查,以及早發現和清除瘜肉,減低發展成⼤腸癌的風險⁵。」

大腸癌有什麼治療方法?

謝醫⽣指出,越早發現大腸癌,存活率就越高⁶。「如在第⼀⾄第三期發現,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7至9成左右;但若癌細胞已擴散⾄其他器官,例如肺部或肝臟,5年存活率則降至少於1成⁶。因此及早發現及治療對提高存活率和治癒率非常重要。」陳醫⽣解釋,以手術切除腫瘤仍是治療大腸癌最主要的方法,配合術後的電療、化療和標靶治療,可盡量清除剩餘的癌細胞,減低復發風險⁷。

電療、化療和標靶治療分別是什麼?

謝醫生回答稱,電療即以⾼能量的放射線殺死癌細胞⁸,「而化療則利用癌細胞增⽣速度較快的特性將其殺死,但同時⼀些生長速度較快的正常細胞,例如⽑囊、口腔壁和消化道的細胞等都會受到影響⁹。」謝醫生續指,標靶藥物的機制與化療藥物不同,能針對癌細胞各⾃的生長及存活機制,更準確地殺死癌細胞¹⁰。

標靶藥物如何治療⼤腸癌?

⽬前治療大腸癌的標靶藥主要有兩類:如果沒有 RAS 基因變異,可以⽤抗表⽪⽣⻑因⼦受體(Anti-EGFR) 標靶藥,透過抑制癌細胞增生的訊號傳遞令癌細胞死亡;如果有 RAS 基因變異,則可以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Anti-VEGF),透過抑制腫瘤附近新⾎管的形成,令癌細胞無法得到足夠養分而死亡¹⁰'¹¹。陳醫⽣和謝醫⽣都同意,標靶藥物為⼤腸癌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即使化療藥物或其中⼀種標靶藥物失效,仍有其他治療選擇,為更多病⼈帶來希望¹⁰。」

資訊由謝耀昌醫生和陳愷怡醫⽣提供,為鼓勵市民認識健康資訊,本文章由安進香港支持製作。 *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HKG-215-1023-80002Oct-2023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