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合力阻擋少壯派上位 自民黨仍受制於「老人政治」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河野太郎第一輪會獲勝,但岸田文雄將拿下決戰。就算河野(第二輪也)勝利了,他的政府最多只能維繫3個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前秘書官今井尚哉如此冷酷地點評道。不難嗅到他對河野的強烈敵意,安倍顯然也是如此。在明天(9月29日)即將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安倍是如此活躍地阻擊河野上位,以至於這似乎成了一場「安倍vs河野」的對決,或者說是「黨內老人vs反叛少壯派」的世紀之戰。

根據自民黨選舉規則,第一輪中,自民黨參眾議員和百萬基層黨員各握382票,預計高人氣的河野太郎將以黨員票優勢領跑首輪,卻因議員票不足,無法一舉票數過半而一錘定音,需與第二名進入次輪選舉。但此輪黨員不參與投票,僅有382名參眾議員和47都道府縣的黨支部投票,派閥老闆可充分發揮影響力,並很可能翻轉第一輪選舉結果。

派閥老闆構建「河野包圍圈」

目前,自民黨內前兩大派閥,即率領96人的安倍派和55人的麻生派,其領導層正緊鑼密鼓商量如何在第二輪形成「河野包圍圈」。雖然安倍和麻生屬意的候選人不同,前者為其「政治門徒」、激進右翼女將高市早苗傾力拉票,後者支持為人溫順、易於掌控的另一派閥老闆岸田文雄,但兩人共同的目標都是力阻河野上位。

據《時事通訊社》報道,安倍與麻生親信甘利明9月27日開會商討第二輪選舉如何聯手,安倍也流露出對岸田立場軟化的傾向。考慮到第三大派閥竹下派(51人)也已明確背書岸田,再加上岸田自身派閥(46人)的傾力支持,以及這幾大派閥老闆對地方黨支部的絕對影響力,如果河野最後與岸田進行一對一對決,可以說幾乎是岸田必勝的局面,若此,也將是派閥老闆們的勝利。

雖因年輕議員對河野的普遍支持,各派閥此次選舉指定多個候選人或自由投票,派閥束縛力看似不如過往,但老闆們實際依舊強力影響選舉走向。例如安倍就給議員挨個打電話為高市拉票,據《西日本新聞》報道,安倍不留情面地對周圍人直言,「想想我當首相時支持過你多少次?如果你這次背叛了我,就斷絕關係吧。」如此施壓使許多原本傾向河野和岸田的年輕議員不得不轉至高市麾下,將這個泡沫候選人一舉推為大熱人選,可見安倍影響力之深。事實上,安倍是如此活躍地介入選舉,以致於這似乎成了「安倍vs河野」的對決。

安倍(左)和麻生(右)正在構建「河野包圍圈」。(路透社)

當然,就其本質而言,這其實是一場「黨內老人vs反叛少壯派」戰役。這些派閥老闆清楚河野是個危險人物,此人脾氣固執,觀點前衛,在黨內主要吸引的是邊緣政客和年輕議員,例如他此次就與屢被安倍排擠的「黨內異端」石破茂及無派閥的「明日之星」小泉進次郎組成「小石河」聯盟。可想而知,一旦河野當選,他回饋的也是這群遊兵散將,而非遵循按派閥實力分配職位的潛規則,這將削弱各派閥老影響力。

再加上河野本身人氣極高,在他背書下當選或連任的議員,也會自然而然向他靠攏,形成一股新的力量,廣受歡迎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此前均通過這等方法培養起自己的「軍團」,假以時日河野想必也能如此。同時,隸屬麻生派的河野更可能憑大權在握,在派閥內形成新的「河野中心」,若其能成功繼承安倍盟友麻生的衣缽,就如同斷安倍一臂,也能更有力推動自民黨權力向年輕一代交接。這都是派閥老闆的噩夢,因此他們竭盡全力阻擊河野上位。

雖然有人會指出,自民黨總幹事二階俊博不是暗地支持河野嗎?但那更多的是權宜之計,先不說二階派其實也是黨內「非主流」——該派由兩個勢力衰敗的小派閥合併,二階出任會長後再採取擴大化路線,吸收前叛黨者入內,與其他源遠流長的派閥存在血統隔閡;再者二階自身也與河野關係不虞,只是他與另兩位候選人實在過於對立(岸田與他纏鬥多年、高市對華立場過於激進),因此只能「三害相比取其輕」。有傳言指,二階派(47人)打算第一輪傾力支持高市上位,將其抬進第二輪,避免河野對上岸田的「必死局」,從而拉高河野的第二輪勝率。一旦此番操作成功,二階將是唯一獲利的主要派閥。

但考慮到二階派的「非主流」性質以及二階純粹出於政治利益算計的舉動,因此此次選舉是「黨內老人vs少壯派」的定性依然可以成立。

此次自民黨總裁選舉被廣泛認為是一場「黨內老人vs少壯派」之戰。(美聯社)

派閥政治的起落

這種黨內元老強力介入選舉的現象,在自民黨可謂是常態。為什麼該黨派閥政治和老人政治如此根深蒂固?這其實是從該黨誕生之初就有的特徵。眾所周知,日本自民黨是1955年由「自由黨」和「民主黨」為抵禦戰後不斷成長的左翼力量而合併而成,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更何況兩黨內部本來就山頭眾多,共有十四大派系,合併後更是暗流湧動,總裁選舉就自然成了各方角力的場所。

自民黨的初任總裁尚易決定,因為當時「民主黨」議席較「自由黨」高出71席,因此由「民主黨」總裁鳩山一郎擔任新黨總裁並無懸念,但鳩山在沒指定接班人便卸任後,就立刻引發了繼承之戰。各派開始合縱連橫,勝利者又論功行賞,「派閥」便就此成為政治傳統保留下來。這十四大派系在多次分化重組後,逐漸演變為八大軍團、七大派閥以及如今的五派鼎立。

除了政壇特有的鬥爭性,自民黨派閥之延續也有制度因素。在1994年選舉改革前,日本採取中選區制度,一個選區選舉3至5人,這就意味自民黨在同選區需要派出多個候選人,這毫不意外地助長了派閥爭奪地盤、擴張實力的傾向。

另外,在1994年的《政黨助成法》確定以政黨為中心的國家財政補貼制度之前,年輕議員十分依賴本派閥年長議員的籌款能力,因為日本議員的「後援會」運作模式需要深度參與選區內部的人情網絡,區內的大型婚喪嫁娶都需支出,十分燒錢,因此加入一個財力雄厚的派閥幾乎是生存之必須,派閥老闆影響力可想而知。

不過,1994年的選舉改革確定的小選區和比例代表制並舉,以及黨總幹事統一調撥選舉經費的原則,使得自民黨議員無需與本黨議員競爭,對派閥老闆的財政依賴也隨之降低,這終於動搖了自民黨內派閥根基。

緊接着,黨內「怪人」小泉純一郎2001年至2006年任內又給了派閥政治強力一擊。他依靠極高人氣衝破彼時的第一大派閥「橋本派」的桎梏,上任後不看派閥臉色自行任命官員,還破格提拔民間專家入閣,使「橋本派」實力大减。此外,他還力推黨內大老反對的郵政改革,為此不惜解散眾院提前大選,甚至取消反對改革者的候選人資格,使得當時最激烈的反對者、「龜井派」老闆龜井靜香只能另組新黨,這完全打亂了自民黨的政治格局。

1994年選舉改革以及小泉純一郎執政期間重創了派閥政治,不過在安倍第二次政權2012年至2020年的經營之下,派閥政治又故態復萌,圖為小泉純一郎。(路透社)

「安倍一強格局」能持續多久?

本來,制度改革、小泉的破壞作用、他卸任後混亂的三年三首相格局,以及2009年至2012年的民主黨歷史性執政,理應能明顯削弱自民黨派閥根基。不過,安倍二次執政後的穩定格局,以及他對按派閥勢力分配職位傳統的恢復,使得派閥政治故態復萌,更形成了「安倍一強格局」。

安倍不僅將本派閥勢力擴充至絕對首位,且與第二大派閥麻生派是長期盟友,又與第三大派閥竹下派關係緊密——該派閥兩大中堅人物,即外相茂木敏充和官房長官加藤勝信,都與安倍交往過密。至於餘下兩大實力相近的二階派和岸田派,其中岸田在此次選舉之前一貫追隨安倍,只有二階與安倍屢有暗中交鋒。可以說,自民黨五大派閥中,安倍對其中四派都有顯著影響力。

另外,比起2009年輸掉政權時的眾議院區區119席,安倍2012年執政以來自民黨議席保持在270席至300席間,許多年輕議員都是靠安倍提攜上來,因此他的主導地位尚難以撼動。考慮到他僅67歲,若經營得當且健康良好,繼續把持自民黨十餘年應不成問題。因此,他自然不希望不服管控的河野如同當年的小泉一樣將黨內攪得天翻地覆。

這種模式究竟是好是壞?應當說有一定好處,因為可以保證政策連續性,無論是岸田還是高市當選,安倍和麻生派都將大量入閣,保證政策平穩。不過壞處更為明顯,老人政治難以適應社會的變革呼籲;派閥領導層壟斷內閣和黨務高級職位壓抑年輕人和賢者才能;元老權力壟斷也會滋長腐敗,這都會使自民黨僵化而貪腐。

安倍晉三若運營得當、健康良好,或可再把持自民黨十餘年,圖為他2019年為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榜。(視覺中國)

例如七八十年代自民黨內前首相田中角榮率領的「田中派」風頭無幾,金權醜聞也十分嚴重,引發信任危機。黨內大老為避風頭多次將傀儡推上相位,而弱勢首相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力,往往更迭迅速,這又反過來使選民和少壯派議員愈發憤怒,1993年自民黨首次落台及黨內大分裂就是如此(題外話,彼時出走的自民黨少壯派小澤一郎和鳩山由紀夫,是領導2009年民主黨勝利的靈魂人物)。

又如今年早前,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民調一路走低仍獲各派老闆力挺時,也一度引發了年輕議員的反叛,如果菅義偉最終堅持不讓,甚至可能使自民黨付出失去單獨多數席的慘痛代價,充分展現了老人政治的僵化和危險性。 如果安倍和麻生繼續保持對黨內的鉗制,會否如同此前七八十年代一般導致黨派的衰落和分裂呢?

不過也可樂觀一點,從大的趨勢來說,日本派閥力量在在制度改革後還是有所減弱,現時逾60人的無派閥議員人數是史上之最。此次派閥老闆明面上放鬆投票紀律、選擇暗中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更難控制反叛的年輕議員。此時的安倍強勢控場,究竟是老人政治的強盛,還是最後的輝煌?安倍強勢重新扶持的派閥傳統,還會有其生命力嗎?

無論如何,雖然河野可能如今還無法衝破派閥老闆的包圍圈,但如果他和小泉進次郎等新生代政客繼續努力,等到麻生退休、安倍勢力減弱之時,或可引發新的變革,確立起議員年齡上限、黨內職務任期限制等制度,幫助自民黨往更現代的方向革新,加快黨內更新換代,屆時該黨或可真正擺脫建黨以來連綿不絕的「長者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