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藝術界告急 連查理斯王子都幫口呼籲救亡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歐洲藝術界作為全球當代藝術的橋頭堡,其後疫情(post-Covid/post-Pandemic)的硬件和軟件配套的發展受到廣泛注視,也將牽動世界藝術未來大勢。
在落實「封鎖」(lockdown)措施三個月以後,在不少藝術場所開放日期尚待敲定之時,許多歐洲的文化瑰寶,諸如歌劇、古典音樂、莎士比亞劇場等傳統的藝術形式都被疫情沖散至「命懸一線」—就連英國王儲查理斯也為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及多個傳統藝術場地開腔,發出告急呼籲,請求公眾及藝術機構的贊助人在財政上多加支持。
撰文:若山

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和其他歐美地區的文化藝術生態會有什麼系統性改變?政府的角色為何?而本就艱難維生的文化工作者如何在資本浮動、崩盤的顛簸時刻,能夠生存、重新出發?更進一步的思考是:政府如何由被動的紓困到製造聲勢、超越資助,為藝術家創造工作機會?

上月中,一名芭蕾舞者在倫敦皇家歌劇院外表演。皇家歌劇院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王儲查理斯開腔呼籲外界多加支持。(路透社)

機構陷寒冬 表演藝術尤甚

另一方面,藝術機構同樣是一片求救之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13%的博物館會因為新冠疫情而永久關閉。其中,音樂、戲劇、舞蹈等表演藝術因難以施行社交距離,其表演的場地亦因而被安排在最後一波才解封,導致劇場等藝術場所遭受嚴重打擊。例如享譽劇場界、一直財政穩健且持續獲盈利、有六十年歷史的英國劇場Nuffield Southampton Theatre已宣布因一時資金周轉不靈、找不到買家接手而倒閉。英國戲劇界頂級製作人Sonia Friedman在5月發表文章指,若政府沒有提供緊急援助,有七成表演藝術公司會在今年內倒閉,全英可能有逾一千間劇場資不抵債而永久關門。英國音樂人工會(Musicians' Union)秘書長Horace Trubridge指,疫後半數音樂場地將可能消失。

此外,團隊規模龐大的藝團,如古典音樂和芭蕾,若未得到政府大力資助,不少亦會在疫後消失。

坐落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資料圖片)

在傾向自負盈虧模式的藝術政策下,公共藝術或服務公眾的藝術團體在今次疫情中大受影響。倫敦最受公眾歡迎、最大型的文化場所南岸中心(Southbank Centre)表示,基於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及儲備金快將枯遏,或要到明年4月才能重開。該中心總監Elaine Bedell表示,他們每年約有三成收入來自政府資助,其餘收入則來自慈善基金,即民間集募。

創意產業作為英國其中一個領導全球的活躍產業,在「封鎖」政策實施前每年產業總值1,000億英鎊,佔全國經濟生產總值約百分之十。

上文節錄自第22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7月6日)《疫情促使改變 歐洲藝術界走近大眾》,網上標題由編輯重擬。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1期《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港獨思潮——從萌芽到覆滅

《港區國安法》的通過,幾乎預示着本地「港獨」思潮末路。本土派「國師」陳雲宣布退出香港社運,為此作了註腳。然而,這股激進思潮從何而來?如何將香港拖入政治撕裂的境地?今後又將往何處去?

【深度解讀】港區國安法對中國刑法的繼承與調整

細審《港區國安法》,不難看出條文基本上以中國《刑法》作為基礎,可謂是中央在法律層面嘗試統合「一國兩制」差異的首次嘗試,不管隸屬任何政治立場,都有必要冷靜理性看待這條新的香港法律。

【01倡議】四方面着手與年輕人復和

反修例運動爆發一年後的今天,被捕人數直逼9,000,面臨法律檢控,當中多為年輕人。僅靠刑事後果未必能令年輕人守法,《香港01》倡議在法律、心理和社會關係層面支援年輕人,幫助其解決問題,真正修補社會撕裂。

【其他精彩內容】

在台灣,無聲抗爭的陸生面向無門

迎戰雲端遊戲 主機如何不死?

疫情促使改變 歐洲藝術界走近大眾

陰謀論何以得逞? 無知是恐懼的最佳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