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一】居家帶來另類商機  網購外賣會成未來常態?

撰文:張家佳
出版:更新:

2020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肆虐全國,疫情之下,人們被迫隔離家中。在「堅持在家不出門,我為防疫做貢獻」的號召下,日常的社會運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不方便外出,實體店難以開業,公共消費娛樂場所鮮有客流;因為要避免接觸人群,個人化的生活模式開始常見,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健身。人們在家中方寸天地,想盡辦法維持日常生活乃至精神娛樂。這場苦中作樂的居家隔離戰疫,令「宅經濟」再次蓬勃。這種再次流行的生活方式,或許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

何謂「宅經濟」?其實這不算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2010年,因為電商平台興起,催生了人們足不出戶、在家消費的習慣。如今,在面對特殊時期的特殊需求下,人與人之間的在家活動愈來愈普遍,「宅」成為一切活動的宗旨。淘寶、外賣是傳統意義上的宅經濟產物,時下流行的線上娛樂、雲辦公等又是另一種模式。

宅似乎成為如今現代都市人的生活常態。(新華社)

「宅」字在早期的日本別具含意,日語中的「御宅族」(Otaku)由日本著名漫畫家中森明夫於1983年提出,用來稱呼沉迷於動漫、遊戲等亞文化愛好者。恰逢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動漫產業興盛,很多青少年學生及年輕工作者沉迷於此,甚至拒絕日常交際,為「宅」的屬性蒙上一層陰影。

到後來,「御宅族」一詞傳入中國,人們通過表面漢字意義對這個稱呼加註,比如「宅男」、「宅女」,用來指那些喜歡窩在家中、拒絕社交、沉迷網絡的人;再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網絡文化發達,人際交往模式發生改變,「宅」似乎成為一種現代人的生活常態,人們對此褒貶不一,各種文化現象和經濟模式層出不窮。

外賣催生「一人食」

當下,宅在家中就是給社會做貢獻,不出門的情況下如何解決溫飽是大問題。更何況,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崇尚「吃」文化,每逢節日,更是外出聚餐的好時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為46,721億元人民幣,其中15.5%來自春節期間的消費旺季。但在今年春節假期內,疫情對餐飲業零售額造成了約5,00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損失。

一些外賣平台推出零接觸服務,讓消費者去指定地點自取。(新華社)

因為物理上的隔離,人們不得不尋找其他解決三餐的方式,將生活需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於是為O2C(Online To Customer)行業帶來了機遇。外賣是電商平台線上線下結合的完美例子:一日三餐,毋須踏出家門,僅僅通過線上平台點餐支付,就能吃到一切想吃的美食。

今年2月19日,內地外賣平台巨頭之一美團發布了《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報告整體顯示了人們在今年春節期間,因為防疫需要,外賣訂單數量大增。其中蔬菜、肉類等食材類商品平均銷量環比增幅達200%,可見在家中煮飯烹飪成為隔離在家的全民選擇。在此期間,甚至為了避免和外賣騎手(內地對外賣員的稱呼)接觸,許多平台還推出無接觸式外賣,即和外賣騎手約定將食物放在指定地點,讓消費者自行領取。1月26日,美團率先推出無接觸配送後,隨即影響整個行業。疫情下,大眾對於接觸陌生人心懷芥蒂,這種外賣消費體驗大受青睞。

內地一名外賣騎手在消費者來取外賣之前,對包裝袋進行消毒。(新華社)

目前,內地市場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外賣平台誕生於2010年之後,是互聯網經濟的新生力量。網上流傳的說法是每十個內地人中,就有一個人點過外賣。根據新華社統計,內地外賣平台註冊用戶達到1.5億。在家中也能品嘗餐廳中的美食,讓生活節奏變快的現代都市人依賴於此。

在香港,Foodpanda、Deliveroo及Uber Eats是佔領市場的網上外賣平台。過往,港人習慣於外出用餐,外賣習慣並不如內地如此頻繁。但近期,有傳媒報道,農曆年假期香港外賣訂單數目顯著增加,平台甚至需要頻繁地為餐廳補充外賣紙袋。香港的餐廳空間不大,顧客飽嘗排隊等位之苦。如今,將美食帶回家的風氣再次襲來,或許讓顧客看到居家用餐的優點。而且,許多年長或行動不便人士日常出街不方便,又或者白領工作忙碌無暇外出午飯,做好外送環節,能讓宅經濟滲透到本港市民的生活中,帶來便利。

根據新華社統計,內地外賣平台註冊用戶達到1.5億。在家中也能品嘗餐廳中的美食,讓生活節奏變快的現代都市人依賴於此。(資料圖片)

傳統電商再進階

留在家中抗疫,除了無法去餐廳吃飯,沒法購物也是一大難題。淘寶的出現改變了數以億計中國人的消費模式,網購可說是宅經濟的領頭行業。2003年5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正式成立。那一年,人們經歷了SARS(沙士),當下的境遇跟其相似,甚至更為嚴峻,可幸,現在人們開始意識到這個新出現的消費形式,未來或會成為特殊時期的救命稻草。

誠然,當下疫情環境造成網下實體店遭遇寒冬,商場門可羅雀,除卻保持以往優勢,商家對如何進一步配合宅在家的民眾,紛紛作出大膽嘗試。生鮮售賣是早前電商行業被忽視的環節,但今日,人們居家做飯的熱情高漲。在內地,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線上超市發揮優勢。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集團在2015年嘗試的新零售計劃,它在內地擁有線下實體店,可以到店購買新鮮食材、食品,也可以在App下單,最大特點是30分鐘送貨上門。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從小商品到房產交易都走上直播賣貨的道路。(新華社)

除了網上買生鮮食品外,逛網上商店熱潮也加劇,而且,線上販賣的東西更貼近宅家需要,販賣的平台和方式也更多元化。不少網紅利用視頻直播,帶大家「雲」逛商店。甚至房地產銷售行業,都有銷售人員利用直播帶客戶看房。

從賣小商品,到房產、汽車等百餘種線下商業模式,紛紛走上了直播賣貨的道路。淘寶今年公布的第二期《淘寶經濟暖寶》數據顯示,2月份以來有百餘種線下職業在淘寶上直播賣貨,2月以來新增的直播間比去年同期翻倍,賣貨數量也同比增長了50%。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是宅經濟中的典型代表,如今宅居家中消費已司空見慣,進一步完善和開拓服務是電商大舉進軍宅經濟的進階之舉。

人們青睞於網上購物,圖為一名快遞員騎車出發送貨。(新華社)

過往,香港的電子商務一直落後於內地,因為香港實體零售業的環境一直處於良好的態勢,互聯網技術和物流在這個環節與內地脫節。如今,香港許多創新平台企業看到這個風口,慢慢開始發展電子商務,將顧客引流到線上,順應了現代人依賴看手機、上網的習慣,也打開了香港消費者的新渠道。除了來自內地的淘寶、天貓等,還有本土知名網上購物平台加持,更讓市民看到宅經濟的力量。

繼續閱讀:

【宅經濟.二】娛樂產業也能宅家消費 客廳中打造現代人精神樂園

相關閱讀:

【新冠肺炎】抱怨還是和解? 疫情籠罩下的大國與小民

【新冠肺炎】封城之後 武漢人:像生活在無形的監獄裡

【新冠肺炎.深度】「盲搶」背後 謠言滿天飛的反思

【新冠肺炎】回望SARS 香港永不學會的教訓(上)

【新冠肺炎】「吹哨人」李文亮逝世引發震動 警鐘應長鳴

【新冠肺炎】一個湖北人的武漢疫情手記

上文節錄自第20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16日)《一個人,也可好好過日子 如何「宅」出新生活》。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