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春天易倦熱底脾氣暴躁 寒熱體質紓解春困濕重(附湯水)
三月二十日是春分,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意指已到春季的中間。在乍暖還寒的天氣裏,人會容易出現濕重,易感疲倦、眼瞓及腹脹等,在中醫角度稱為「春因」。註冊中醫師邱穎琳便就春困分享相應旳食療、穴位及日常生活提示,助大家於春天裏保持健康好狀態。
照理來說,天氣回暖,人們應比冬天更有活力才是,但為什麼很多人在春天反而容易感疲倦、犯睏渴睡?原來是因為「春困」作崇...
什麼是春困?
邱醫師指,由於香港的春天潮濕多霧,且時冷時暖,因此在立春後會促使濕重(即體內的濕氣多)的出現。春回大地,帶有濕氣的溫暖海風由南面吹來,與此同時,若人體的陽氣不通,便會易受這種天氣轉變的影響,加重身體濕氣。在中醫學角度,當人出現身體困重、浮腫、昏昏欲睡、疲倦、感到胸悶、腹脹及大便溏(大便稀薄)等症狀,便屬受春困困擾;如平日已有濕重的人,其症狀會更嚴重。
出現於寒底和熱底人士
不論寒底或熱底體質人士,均容易受春困的困擾,有昏昏欲睡、疲倦等症狀。不過,除了以上春困的徵狀外,寒底人士更會伴隨手腳冰冷、畏寒、骨痛等問題,而熱底人士則會變得脾氣暴躁及口氣大。該如何確定自己屬寒底或熱底體質?邱醫師指兩者在濕重時的表現各異。
寒底人士:伴隨手腳冰冷、畏寒、骨痛等
熱底人士:伴隨脾氣暴躁及口氣大
看看自己屬於寒底抑或熱底:(按圖)
肥胖、嗜吃海鮮和酒易春困
邱醫生說,有兩類人較易出現春困徵狀,包括肥胖人士和嗜酒、海鮮、生冷和油膩食物的人士。除此以外,住所陰暗或近海,同樣易使體內濕氣加重,因而出現春困。
第1類: 肥胖人士
肥胖人士因氣血運行受阻,容易積聚濕氣,濕氣重易出現春困的症狀。
第2類: 嗜酒人士、嗜吃海鮮、生冷和油膩食物的人
酒、海鮮、生冷和油膩食物都會容易令人產生濕氣,濕氣重易出現春困的症狀。
若不想飽受疲勞轟炸、身體浮腫和腹脹的問題困擾,可參考邱醫師提出的食療、穴位按壓及生活提示,有助擊退春困。
湯水食譜:老黃瓜苡米湯(4人份)
穴位:足三里穴
穴位:陰陵泉
邱醫師補充,除食療及穴位外,生活小細節也不容忽視。
1. 多做運動
做運動可促進氣血運行,亦有助排走濕氣。
2. 多曬太陽
曬太陽可使身體陽氣較旺,自然能祛除寒濕。
3. 保持家居環境乾爽
欲保持家居環境乾爽,可開啟抽濕機,也是幫助遠離濕困的方法之一。
相關文章:【心臟病】素食對心臟有益? 4類食物配搭湯水可護心(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