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當太空淪為戰場 開戰大家都輸?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中簽署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正式成立太空部隊(Space Force),為醞釀多時的太空軍事競賽揭開序幕。太空除了被特朗普稱為「世界上最新的戰鬥領域」,中國、俄羅斯、法國等也已經或即將成立太空部隊,印度也初步展示了太空軍事能力。但把戰場擴展至太空又會有什麼後果?

承接上文︰大國軍備競賽升級 衛星攻防戰展開

宙基衛星武器(美國航太情報中心,NASIC)

然而,當戰場延伸或移師至太空,卻未必會有贏家,輸的更可能是全人類。據NASA追蹤,現時有多達50萬件小至彈珠般的太空垃圾,以時速17,500英里圍繞地球運行。在此速度下,一塊小小漆片都可對衛星帶來重大損傷,且有更多更小、無法追蹤的太空垃圾。

若以武器擊碎衛星或太空船,只會造成更多垃圾籠罩地球。一些位於較低軌道的碎片或較易自行燒毀,但像中國2007年的測試就產生了至少3,000塊可追蹤碎片,將會留在軌道上數以十年計。據NASA統計,單是這次事件便令太空垃圾的數量增加了30%。若出現凱斯勒症候群(Kessler Syndrome),即現有垃圾引發連鎖碰撞效應,不但我們現時日常生活所依賴的衛星會被撞得支離破碎,更令日後任何太空船要進入軌道難上加難,真正大家都輸。

太空開戰或會令太空垃圾問題惡化,構成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垃圾完全籠罩地球。圖為歐洲太空總署(ESA)發佈的合成照(VCG)。

這些軍備競賽中的國家,現時口裏仍然冠冕堂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上月中的記者會上表示,外太空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確保太空獲和平利用、防止太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是各國共同利益和責任。美國太空司令部行動總監Thomas James則對《外交政策》雜誌說,比起在太空開戰,他們更想預防衝突:「若戰爭延伸至太空,沒有人是贏家。」然而,現時似乎沒有真正有效機制能預防衝突發生。密西西比大學榮休教授Joanne Gabrynowicz說:「太空就像公海、南極洲,是全球共有,這表示它受國際法管轄。在《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之外,整套國際法都適用於太空,包括人道法如《日內瓦公約》和《武裝衝突法》。」事實上,包括美、俄、中在內的所有主要太空強國都已簽署1967年聯合國的《外太空條約》。根據條約,任何國家都不能佔領太空作為國土,也禁止在太空任何地方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和核武,包括在地球軌道;且任何人不得在天體如月球或火星建立軍事基地、進行軍事演習或測試任何武器。

北達科他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太空法律專家Michael Dodge提醒,這條制定於冷戰時代的條約沒有明文禁止洲際彈道導彈,也沒有指明常規武器可否在太空開放區域或太空站使用。憂思科學家聯盟(UCS)全球保安計劃高級科學家Laura Grego亦認為條約作用有限:「問題是根本無人制止這場競賽,沒有政治或法律協議限制使用反衛星武器,或就着太空軍事用途有效地制訂行為守則。」

雖然多國在1967年簽訂了《外太空條約》主張和平發展太空,但條文漏洞處處,也隨着新型武器日漸過時,被一些學者質實際作用有限。(Getty Images)

太空軍隊只為打仗?

更何況,何謂建立太空武器存在灰色地帶。「很多東西都可同時當作和平及軍事用途。」歐洲太空總署署長Jan Wörner說。該署正研究從軌道上移除舊的太空船或太空殘骸的技術,便被人質疑同樣可移除運作中的衛星,是潛在太空武器。中國空軍工程大學研究隊伍2018年初曾建議在太空建立激光裝置,令太空垃圾偏離軌道或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燒毀,也同樣被質疑是否要發展太空武器。

戰爭真的是各國太空軍隊最重要的任務嗎?過往對於海軍,除了對於作戰地點和軍備之外,對其功能和價值也分為「黃水」(brown water)和「藍水」(blue water)兩派。黃水一派主張海軍主要作為陸地任務的支援、運兵,以及在近岸、「顏色較黃」的水域保衛海岸或河道。藍水一派則主張,不論在和平還是戰爭時,海軍能在遠洋完成與陸軍無關的任務,如支援探索新土地、保持海上航道開放貿易、毋須動武之下顯示國力等。

太空軍隊未來的角色引發爭論。一派認為太空軍隊應專注應付未來軍事威脅。圖為1985年,美國空軍載有反衛星導彈的F-15戰機。(Getty Images)

美國的太空軍隊似乎也有類似情況。黃水視之為專門支援戰爭和地球上的商業行動,藍水則認為軍隊必須準備好在未來探索和太空商業中的角色。《華盛頓郵報》記者David Montgomery曾問及一些美國空軍將領視太空部隊的角色為黃水還是藍水,答案幾乎都是他們被分派的黃水任務:防止太空戰爭、保護美國資產、向地球部隊提供太空支援、開發太空戰鬥機隊等。

非牟利組織美國外交政策議會(AFPC)高級研究員Peter Garretson屬藍水一派,他對《華爾街日報》解釋:「交戰十分重要,但老實說它只是戰爭的一半,不是最大的戰略問題。」尤其是當各太空強國都欲登陸月球南極取得水冰資源,Garretson擔心:「最大的戰略問題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太空取得工業運輸優勢會怎樣呢?我們將無法匹敵……未來在國際上的實力將取決於是否能取得太空資源和財富的重要地理位置……這關乎整個國家的策略。」他認為軍方因此有兩個角色,其一是保障商業活動,另一是開發相關科技。他預期太空軍隊或會提供防禦小行星和保障太空航程安全等服務,只有扮演支援角色才可助人類走向和平繁榮的太空未來。這個未來並非基於軍事交戰,而是基於科研機構如NASA、國家商務部門,以及諸如SpaceX、Blue Origin等私人公司。

另有一派則主張,太空軍隊未來主要任務不應在於國與國交戰,而是發展科技維持太空整體安全,支援人類未來在太空探索及發展經濟。圖為太空探索公司Blue Origin的月球登陸器。(Getty Images)

黃水一派卻質疑藍水一派看得太長遠。曾負責太空政策的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Doug Loverro反駁:「未來四、五十年,太空對於美國的重要性在於它對國土交戰和商業上的影響,而非其他領域。很多人經常說我們有一個價值3,000億美元的太空經濟,這經濟都發生於地面,而不在太空。」Weeden也在去年9月於國家廣播公司(NBC)撰文批評:「不幸地,太空部隊的一些大型推手覺得其主要任務應是支援仍未確定的太空活動,例如月球上的商業挖礦、開發宙基太陽能之類。太空部隊若將太多精力放到這些沒有根據的活動,而非處理現有的實際軍事挑戰,將會帶來風險。」

太空戰爭最終會否或確實如何開戰,現時難以預料。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國際法及太空戰爭專家Michael Schmitt只希望不要傷及無辜:「《人道法》有一規則,說軍事行動必須選擇會造成最低連帶傷害的方法,所以擊碎衛星必須是最後手段,至少我是這樣希望的。」

相關文章︰

冷戰與太空競賽不再 誰還支持美國重返月球?

阿波羅的夢魘 當重返月球也是就業問題

美國重返月球的說法 可讓NASA取得足夠預算?

50年後重返月球 重探阿波羅未解之謎

為了前往火星 應先重返月球?

太空站與載具進度落後 NASA可如期載人重返月球?

2024年重返月球 NASA還欠什麼?

上文節錄自第19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13日)《大國軍備競賽升級 太空成為新的戰場》。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