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5招】隨時救至親一命 圖解人工呼吸、胸外壓、腹部衝擊法
現代人的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心臟驟停的慘劇時有耳聞。有資料統計,中國每年猝死人數達55萬,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
在醫學上,心臟驟停有寶貴的4分鐘黃金搶救時間,當救護車無法及時趕到時,每個人都掌握一些急救技巧,就能挽回一條生命!
撰文:倪楚嬌
陸樂,今年47歲,極限運動愛好者,2012年,他的朋友倒在馬拉松賽場上,去世了。這讓他意識到,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於是他創辦了急救組織「第一反應」。
他們已經為300多場馬拉松提供賽事保障,挽救了13個心臟驟停的選手,給超過10萬普通群眾,提供了急救培訓。陸樂告訴我們:
在中國學過急救的人不到1%,關於急救,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且有太多誤區了,當意外發生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下面這5個保命技巧,你和身邊的人都必須學會。
5個保命技巧
必須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爭取進一步治療的時間。
↓↓↓【圖解】胸外按壓及人工呼吸操作步驟↓↓↓
【注意】人工呼吸時,胸外按壓的中斷時間不能超過10秒鐘。對陌生人不建議做沒有保護措施的人工呼吸,防止疾病傳染。單純胸外按壓,也很有效。
【錯誤做法】捏人中。
氣道梗阻是指食物或者其他物品卡在氣道內,難以呼吸。輕微的氣道梗阻,可以通過自行咳嗽來排除異物。重度的氣道梗阻,則需要使用哈姆立克(Heimlich)又稱腹部衝擊法。
↓↓↓【圖解】氣道梗阻自救及解救他人操作步驟↓↓↓
【注意】對於懷孕的婦女和體型較大的人士,採用胸部衝擊法。將雙手放在患者胸骨的下半部分,向正後方用力,衝擊患者的胸部。如果衝擊不成功,患者會失去反應,這時立刻開始心肺復蘇。
【錯誤做法】倒立、給患者大量喝水、用力拍背部、給患者咽食物、馬上給患者做人工呼吸。
快速物理降溫,任何一個能夠讓他降溫的行為都有用:
1. 將他移動到陰涼的地方,如果無法站立和行走,可以使用毯子等物品為他遮陽。
2. 除去多餘的衣物,脫掉他的鞋襪,鬆開他的衣領和腰帶。
3. 為他搧風,為他的身上噴灑冷水進行降溫。
4. 如果患者還可以吞咽的,則給他一些電解質飲料。
5. 給他一些冰塊或者冰袋。使用冰塊的時候,一定記得包裹一層毛巾或者衣服,否則會凍傷患者。
【錯誤做法】喝藿香正氣水、十滴水這類藥物,對治療中暑並無大用。
1. 在確保現場環境安全的前提下,保護好患者,不受到二次傷害,移開周圍傢俱和其他物品。
2. 在患者頭底下墊一塊布墊或毛巾。
3. 拿掉患者身上飾物、眼鏡等,並鬆開衣物。
4. 撥打急救電話。
5. 癲癇停止後,如果患者出現嘔吐或口中有液體,在確認患者沒有頭、頸或者脊柱損傷的情況下,讓患者翻身側臥。
6. 如果失去反應和呼吸,立刻開始心肺復蘇。
【錯誤做法】撬開他的嘴,塞入一些物體,防止他咬到舌頭。當發生癲癇時,肌肉全部縮緊,患者咬到自己舌頭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咬到舌頭而致命的可能性更小。而且這樣的做法有可能導致牙齒的斷裂或脫落、口唇受傷,而塞入患者口中的物體以及掉落的牙齒,可能會影響甚至阻塞患者的呼吸。
1. 第一時間暴露燙傷部位。
2. 使用流動的冷水進行沖洗(但是不要使用冰水哦),但絕對不是沖一沖就完事兒,要一直沖洗,直到燙傷部位不再感到疼痛,否則深層次的熱量無法消散。
3. 如果是大面積燙傷,沖洗後用不粘皮膚的無菌或乾淨敷料覆蓋創面,送醫院治療。
【錯誤做法】塗牙膏、老鼠油、紅藥水、紫藥水……
第一反應
Q:一條 A:陸樂
Q:為什麼會創辦「第一反應」?
A:我玩了20幾年的極限運動,我喜歡航海,玩帆船,經歷過很多意外。我和每一個隊友都接受過專業的急救培訓。我們知道意外一定會發生,重要的是怎麼去解決的問題。最開始我純粹就是為了玩,為了讓自己和隊友活命,才學會了急救的知識。
直到2012年2月5號,我們有一位同學在深圳參加馬拉松,就在離終點200米的地方倒下了,心臟驟停,倒下之後身邊的很多人去救他,但沒有救過來。這是一個30多歲,剛剛創業,小孩剛剛出生的父親,就這樣走了。就在這一天,我突然想明白,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我們要做讓自己的生命沒有遺憾的事情。所以我創辦了「第一反應」。
Q:「第一反應」主要做些什麼事兒呢?
A:我們做培訓,這是讓每個人知道急救的知識。我們也做保障,這是建立一種安全體系。比如馬拉松,這個安全體系是如何保障幾萬個選手、幾十萬觀眾的安全。推而廣之的話,就是如何建立一個體系,來保障整棟樓、整個城市、整個國家裡每個人的安全。
Q:如果有人受傷,打急救電話不行嗎?
A:據有關資料,救護員平均到達時間超過15分鐘,應對普通的受傷是可以的。但對於一些突發疾病、情況來說,這不夠快。比如說最緊急的情況,心臟驟停,給我們的時間窗只有4分鐘。超過4分鐘,大腦就會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傷。那要實現4分鐘,就必須身邊的人懂急救,而且身邊要有急救裝置,比如AED(自動體外除顫儀)。
Q:以你們保障過的賽事為例,這種安全體系是怎樣建立的呢?
A:以戈壁挑戰賽為例,今年是第13年。一個114公里無人區的一個穿越。我們把15輛越野車改裝成了越野救護車,車上有我們受過訓練的急救人員、最基本的生命救援裝置,比方說AED、比方說氧氣。這15輛車在這114公里中,進行有機的動態分佈的,保證每個選手倒地的時候,在他一公里之內一定有一輛車。同時,我們在空中有無人機巡航,發現異常立刻會傳送圖片資訊到大本營。基本上兩三分鐘就能趕到。
Q:是否計算過平均趕到時間?
A:我們統計過,過去5年300多場城市馬拉松的資料,從有人倒地到我們趕到,平均時間是30秒鐘。如果看最近兩年的話,平均時間是十幾秒鐘。打破了日本保持的1分30秒的世界紀錄。彌補了原來落後美國、日本幾十年的差距。
Q:在馬拉松賽事上,你們救下了13個人,這其中有沒有讓你印象特別深刻的事?
A:最驚險的就應該是2015年的老倪。他是一個很理性的跑者,接受了一年的專業的訓練才去跑的上海馬拉松。在他跑到35.5公里的時候倒下, 在一分鐘之內我們的急救隊員,醫療官,和AED都到他身邊,但在我們的救治過程中,他一直沒有恢復自主心跳。最後在ICU待了蠻久才恢復了正常。
去看望他的時候,他已經從ICU轉到了監護病房,他的太太在走道裡迎我們的時候哭得一塌糊塗。然後當我走進病房,他躺在那邊插著管子,然後他「噌」就坐起來了,他說,等他出院,要帶著孩子一起來學急救,做志願者。他康復出院之後,他就來參加了我們的急救培訓,拿到了美國心臟協會的急救證書,然後成為了一名賽道急救員。他已經保障過近10場馬拉松了。
Q:是否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掌握了救人技巧,但是不敢去救人,擔心會惹事上身?
A:我們現在已經有兩萬多名擁有專業急救能力的志願者,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在五年前的時候,大家特別擔心做好事被訛,吃了官司、賠了錢。所以五年前,我們為所有接受培訓的志願者提供「好人險」,與保險公司合作來替你買單。
我們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到中國「好人法」的推動。在數年前上海的地方法規把「好人法」寫進去,救助者免責。在2017年的10月1號,《民法》總則第184條也明確救人免責。
【部分圖片提供:第一反應急救、《태양의 후예》】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