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姐的少爺仔】為最親的外人辦一場影展:她奉上一生青春與感情
88歲顏姐一生打過四戶住家工,最長那戶是在中環半山的唐家,她一手湊大的少爺仔原來就是藝術攝影界有名的唐景鋒。「鋒仔」自12歲離家負笈英國後,很少再要顏姐照料操心。後來成了攝影師,以家族史為創作主題,想起還有這樣的一個媽姐在他家庭故事裏,就為她辦了場攝影展,紀錄一個外人如何走進他的家庭、成為他親近卻無血緣關係的照顧者。
攝影:鍾偉德
上回提到,顏姐退休後喜歡一個人過,從不要求少爺仔或家鄉親人照顧:【媽姐下半生】當家傭大半生圓滿別人家庭 自梳女獨身卻不孤獨
唐景鋒說媽姐的一生事業沒大起大落,就像電影《桃姐》的英文譯名「A Simple Life」,年輕或退休都過得平淡。童年時唐景鋒眼中的顏姐就是一個平常不過的照顧者。小孩子日復日如常地過,有得玩有得吃就是滿足的一天,小時在家裏的軼事從沒深深烙在他腦海中。他只記得有個片段,是一家人出埠旅遊,6歲的他在日本街頭迷路,哭着找親人之際,顏姐就出現在眼前,同樣一臉驚惶地摟着他。
故事上集:【媽姐前半生】21歲來港打工 梳起不嫁做媽姐:女人也可自立
顏姐一生只7幀相 家庭照中都是配角
後來唐景鋒被爸媽送進寄宿學校,他開始獨立,不需像姊姊的顏姐在身邊照顧。他讀過攝影學,在外國當上了攝影師,結識外籍妻子誕下女兒後,發覺女兒對中文很陌生,視為外語。「我不想女兒不懂講中文,或忘記自己或爸爸來自哪裏,變成一個沒有身份的人。」
已踏入不惑之年的唐景鋒自覺離家多年、走得很遠卻不欲忘本,便決心尋根,把段段家族史研究起來,並以攝影藝術表達。其中一段就是帶他長大的媽姐。他花4年為顏姐籌備相展,在他舉家定居香港後,去年首次公開亮相。
當初他從顏姐家裏翻找舊照,發現她的一生只得7幀證件相,其他的身影只在他的童年相片出現過,但都是背向或側對鏡頭,由別人不小心拍下她在旁。唐景鋒的相展於是遮蔽了家人的樣子,讓顏姐成為相中主角。一個他從前家中的小人物,如今走進藝術館、展覽場,唐景鋒說:「她縱使目不識丁卻有很前衛的思想,上個世紀便決意做獨立女性,最後更養活了一家人。」
媽姐被遺忘 外傭成新一代照顧者
這樣一個獨身卻不孤獨的媽姐相展將巡迴全球多地展出,近日在廣東連州、明年將到顏姐的家鄉中山舉行。月前來到了上海的美術館,唐景鋒發現,當地人原來不認識南中國曾有過自梳女媽姐的傳統風俗。莫說是內地人,唐景鋒指連香港人也快遺忘上幾輩人不少由媽姐湊大的。「我用了自己的藝術語言說她(顏姐)一生的故事,不知道觀眾會否在展出的相片作品中看懂意思。展覽出來像是公眾教育,提醒這一代人媽姐曾經在香港每個家庭默默付出的歷史。」唐景鋒說。
媽姐在上世紀漸漸退休老去,香港自70年代末引入外傭成為家庭的照顧者,港英政府認為有助鼓勵本地婦女就業,釋放大量勞動力,照顧家中老幼的責任就由外傭分擔。
唐景鋒80年代上小學時,身邊的同學都已由外傭接送,「同學仔會羨慕我說:『你就好啦,有媽姐湊,識講中文呀』。」但在唐景鋒眼中,媽姐與外傭同是幾代人的照顧者,是最親近的外人。
據統計處數字,截至2016年,香港有逾35萬名外籍家庭傭工,主要來自菲律賓、印尼及泰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上月發表題為〈尋找我們的「桃姐」〉網誌,指本港家庭對外傭需求越來越殷切,預計30年後需求達60多萬,佔未來總勞動人口六分一。當局已落實在本年底安排柬埔寨外傭來港工作,正計劃引入緬甸外籍傭工。
「未必每個家庭都能遇好的照顧者」
唐景鋒思考傭工在一個家庭裏的身份與位置,發覺成長時一直視顏姐如家中第三個外婆或嫲嫲,縱使她退休離開了這個家,他也擁有多一段像親情的關係。「她沒結婚、沒孩子,都把自己的情感投放在我們這家庭上,但我們明明沒有血緣關係,卻很親切。我們超越了主僕的身份。」
他由媽姐湊大,至成為人父後卻沒想過聘請家傭,堅持與太太共同照顧三個女兒。「有時帶她們落去遊樂場玩,看到一些外傭姐姐視孩子如己出,或像她的弟妹般萬般看顧,但有些卻愛理不理在旁玩手機。我一直知道,未必每個家庭都能遇到好的照顧者,或能互相視如家人。我們遇到顏姐還能彼此維繫關係,她退休後讓我們來探望、閒話家常,多難得。」
顏姐的一生故事:
【媽姐前半生】21歲來港打工 梳起不嫁做媽姐:女人也可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