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姐下半生】當家傭大半生圓滿別人家庭 自梳女獨身卻不孤獨
記者自我介紹說公司在荃灣,顏姐說新界好遠,她這輩子都在當媽姐,打過的住家工幾乎都在港島,最熟中環半山的路。那一戶她伺候近40年,至73歲才退休離開,一人搬進在觀塘的公屋。家鄉子姪怕她孤獨寂寞,一直想接她回去住大屋,顏姐推說在香港一個人多自在。她在香港舉目無親,最親近就只有前東家--她最親近的外人。
攝影:鍾偉德
上回提到,顏姐21歲便梳起不嫁來香港在幾戶人家當媽姐,大半生安身別人家庭:【媽姐前半生】21歲來港打工 梳起不嫁做媽姐:女人也可自立
梳起不嫁就是一輩子的事,服侍主人也是全天候on call。像顏姐一年最多回鄉兩次,每次數天。她記得有夜知道家鄉老爸早上已過身,焦急地想趕回去辦白事,卻臨時找不到替工,女主人最多讓她離家五天,扣除來回行程,實際僅有三天待在老家。
「香港的大家姐回鄉一定還」
她鄉下在中山小欖鎮,70、80年代回去一趟單程要一日一夜,先從中環半山往上環碼頭,過大海到達澳門後再乘車回到村鎮。「開初來港幾年好掛住鄉下,掛住細佬妹,掛住爸爸,但無辦法,一定要賺錢回去,否則全家等餓死。」
她出身農家,摘桑砍蔗的錢養不起一家七口,讓她這大家姐決意出城謀生,養活家人親戚十多張嘴。「阿爺死都冇錢執葬,我叫家人問鄰居借住200蚊先,個個都不肯借出,怕我家冇錢還,最後說在香港的大家姐回來一定會還,才有人肯賒貸。」家鄉白事紅事都由顏姐出錢,在鄉里面前提她的名字無人不識,都說靠她才能得溫飽。
媽姐由「大款」變「大鄉里」
50年代大陸搞大躍進,全民大饑荒個個捱餓,又不讓人帶生米進口,顏姐從老表在香港酒樓打工煮剩的飯焦混生米帶回鄉,十多人分吃,很快吃光。後來她又帶十斤八斤豬肉和生油回去,次次大包小包來接濟家人。
住家主人見她鄉下如此貧乏,後來讓她帶幾匹布回去造衣造褲,但十匹布最多也一人造得一條褲,穿得不夠,又讓她帶小姐少爺穿不了的衣物回去,「那些有牌子的T恤牛仔褲都無分男女的,每次回去就有一堆鄉里爭相圍着揀。」
直到近十多年,鄉下個個發跡,舊衣再無人穿。當年她姪子借了姑媽十萬元開廠造衣架,由十多個員工擴充至今日幾百人,還經營房地產賣買等生意,廿年間成百萬富翁。今天顏姐回去,子姪駕着幾百萬元的名貴房車接送她住進當年出錢起的大屋。
顏姐說家鄉已面目全非,沿路搭建公路後,又建成了幢幢大廈,「我邊度都唔識路,返去要佢哋車出車入,好麻煩,你要我喺嗰度個屋企呢,就好似用一個鳥籠困住我。」她如今慣了香港,反而不願回去。
「出家門就係自己顧自己」
退休後,她先是暫住媽姐姊妹的姑婆屋,等了一年多才獲房屋署派她住進秀茂坪的公屋。她的家當幾個膠箱放得完,家裏只一張床、一部電視和雪櫃。照顧多年的少爺仔和小姐不時上門探望,起初為她買新傢俱新用品,她統統退回去,說自己慳慣容易知足,現在人家稱說是贈品或買什麼送的超市現金券,她才接下。身上媽姐衫是以前住家老闆讓她選布縫造的,穿了廿幾年還是那幾件灰灰藍藍的中袖大襟衫,說布料耐皺又好看。
家鄉子姪留了一間大房予她,比她香港的公屋大起碼幾倍,一直想接她回鄉安老,但老人家都不肯。「我自當日一踏出家門就係自己顧自己,條路係我揀嘅。喺香港自己住,幾好呀。」
孑然一身:「我不後悔」
離家前父親曾期望女兒嫁住好人家,她卻當媽姐終生不嫁。期間香港的媽姐姊妹和家鄉的親友皆請她相親,她每次也決絕地說:「嘥氣啦,我唔要呢啲」,至今單身一人仍不後悔,亦從沒對別人心動過,總覺得:「我呢啲鄉下妹唔識字,點襯得起人!」
記者說她後生女時樣貌娟好,怎會沒人追求?「我只係好似一塊麵包有五個洞,有眼耳口鼻呀,唔靚,從來冇靚過呀。」她說見到親戚如表妹婚後帶着兒女還要拖地忙家務,日子可能比她更苦。「不過佢哋𠵱家仔女都大晒咯,享福咯,我望住佢哋都過得幾好,我就覺得咩都好好㗎喇。」
大半生當家傭圓滿別人家庭,為親人出心出力,如今家鄉親戚富足無憂,少爺小姐生活美滿,覺得就是自己了不起的成就。她一手湊大的孩子都已是中年人,其中一個「少爺仔」更為她辦了一個攝影展,紀錄這樣獨立女子的一生,請看下集:【媽姐的少爺仔】為最親近的外人辦一場影展:她奉上一生青春與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