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試射導彈罕有橫越北海道 日本虛驚 金正恩舞劍料意在特朗普
朝鮮在8月29日試射彈道導彈,橫越日本,落在北海道以東千公里海面。聯合國安理會即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金正恩今次舉動用意何在?與之前的有何不同?
「緊急速報:導彈發射,導彈發射。」
正當不少日本人才起床時,電視新聞突然插播一段警報,電話亦收到總務省消防廳傳來的短訊。部份地方響起警報聲。
「對象地域:北海道、青森縣、岩手縣......」
那時天色發白,6時剛過。5分鐘之前,金正恩政府從首都平壤發射導彈,全國警報響起後4分鐘,導彈劃過北海道上空,朝太平洋進發。
日本發警報 學者關注安全威脅
日本政府「J-警報」對上一次啟動是去年二月,但那次朝鮮早已預告會發射人造衛星上太空,不及今次來得突然,而且是彈道導彈。
除了向來受到威脅的韓國之外,日本會否也成為了朝鮮的攻擊目標?日本的安全一下子成為了部份人的話題。《日經新聞》引述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的道下德成說:「問題是如何應付針對日本的導彈,例如蘆洞和飛毛腿。」道下德成認為在美國和朝鮮之間的談判之中,日本應該亦佔上一席位。但如果從朝鮮的角度分析,加上近日的國際局勢,不難得出結論是「金正恩舞劍,意在特朗普」。
低角度發射 距離逾千公里
首先,如果金正恩要針對日本,用北極星-2型或蘆洞導彈那一類比較短程的已經可以。但今次朝鮮試射的卻相信是火星-12型中程彈道導彈,射程可以遠達4500公里,顯然要給出另一個政治訊息。
8月29日的這一次試射,已經是金正恩政府在2017年之內第13次,而且在三日之前才發射多枚短程導彈。但今次國際社會的反應大得多,韓國隨即發放試射導彈的影片,日本自衛隊演練動用愛國者地對空導彈,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形容今次威脅前所未見。為什麼?因為今次金正恩政府「創新低」——導彈飛行高度只得550公里。
非落入日本東海 突破傳統「射試場」
站在朝鮮的地理位置來看,北抵俄羅斯,西瀕中國,南有韓國,三個方向都難以射試導彈,唯一出路只得向東發射。但即使如此,東面的空間亦相當有限,過了日本東海之後已經是本州或者北海島。所以在這大約1000公里的水平距離之內,可以說是金正恩的「射試場」,導彈向來悉數落入日本東海。
因為水平距離有了限制,朝鮮若要試射射程更遠的導彈就只能「向上發展」。以七月兩次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為例,第一次高度為2800公里,第二次更加達到3700公里,兩枝導彈的水平射程都不足1000公里,未抵日本島嶼已經落入大海。相反,金正恩今次以高度550公里試射導彈,但水平距離卻遠得多,掠過了函館一帶的上空,在北海道以東1180公里墜海。
回看歷年以來,朝鮮發射導彈或火箭而又越過日本島嶼的,都是為了發送人造衛星。例如1998年發射大浦洞1號發射他們的第一顆衛星,飛越日本領空後爆炸;2009年發射銀河2號送光明星2號上太空,結果還是任務失敗,同樣墜入太平洋。但今次發射的卻是彈道導彈,所以安倍晉三形容為「前所未見」其實也不無道理。
技術不成疑 但金正恩有意開打嗎?
從近來的局勢發展來看,美軍自8月21日起正在韓國舉行聯合軍演,雖然規模比往年小,但這舉動畢竟是金正恩政府最抗拒的之一。他在八月上旬威脅要攻打關島之後未見下文,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形容金正恩「已經開始尊重美國」,難免給國際社會一個感覺是:金正恩不會動真格。
在技術層面上,不少專家相信朝鮮已掌握微型化技術,可以將核彈安裝上彈頭,餘下的一關就是重返大氣層技術。大氣層高度約為100公里,洲際彈道導彈一般來說最高點是1200公里,核彈頭要在重返大氣層之時抵得住衝力方可有用。在這方面,金正恩政府最近發放多張照片,展示朝鮮的彈頭研發已經如火如荼,更加下令生產更多火箭引擎和彈頭頂端。
韓國教授:展示攻打關島的實力
推到戰爭邊緣的政策要真的能夠恫嚇人,能力和意圖缺一不可。金正恩今次選擇低角度、遠距離發射導彈,或許正是要讓特朗普相信朝鮮不但能力愈見進步,亦真的有膽量攻打關島。首爾東國大學教授高有煥指出,金正恩為免引起美軍還擊,不能直接攻擊關島,所以借發射導彈橫越日本來展示朝鮮的導彈實力。
朝鮮在8月29日試射導彈後,聯合國安理會即決定同日召開緊急會議。美國總統又會作何回應?世界在等着看。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