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朝鮮美國再「交火」 最嚴厲制裁阻不了走向極端
朝鮮半島的緊張對立局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韓兩國軍隊將由今日(8月21日)起舉行年度「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5萬名韓軍和1.75萬名美軍參與,為期十一天。平壤當局向來對這項以其為假想敵的演習強烈不滿,會否以激進行動回應,惹人關注。
金正恩政權月初剛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大打「口水戰」,朝鮮軍方更揚言制訂了以導彈襲擊關島的計劃。在「口水戰」前,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制裁朝鮮,被稱為史上對朝最嚴厲制裁,顯示朝鮮不能再仰仗關係密切的中國或俄羅斯,在安理會為他們擋住國際壓力。在美朝雙方做法愈趨極端之時,朝鮮問題終局帶來的禍害亦似乎愈益可怕。
特朗普上周二出席活動時,就朝鮮較早前試射「火星-14」彈道導彈警告,平壤若再次挑釁美國,將會面對「前所未見的怒火與武力還擊」。《華爾街日報》形容,「怒火與武力」論與1945年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向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迫令日本投降的言論相似。當時杜魯門表示「他們可預期天上會降下前所未見的破壞之雨」。美軍則以實際軍事行動為特朗普的言論增添威嚇力。美國太平洋空軍兩架B-1B「槍騎兵」轟炸機於特朗普發出警告同一日,聯同韓日軍隊進行約十小時的演練任務,途中行經朝鮮半島。美國霍士新聞報道,有轟炸機機師聲言訓練讓他們準備好「今晚開戰」。
在特朗普作出極端警告之前,聯合國安理會於本月6日一致通過決議案,自2006年以來第七次制裁朝鮮,中國和俄羅斯均投贊成票。中國過往其實一直都支持安理會的對朝決議,但事先多會作出被視為「保護」朝鮮的動作,更改決議字眼。去年3月安理會回應朝鮮第五次核試時,北京明確放棄「專寵」朝鮮立場。這一次,中方再度支持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口中「本世代針對單一國家的最嚴厲制裁手段」。
就如黑利所言,今次制裁相當嚴厲。決議案將禁止朝鮮出口價值十億美元的煤炭、鐵礦、鉛礦及海產等商品,全是朝鮮主要的出口貨物。這金額約為朝鮮去年出口總值的三分之一。不過,黑利同時指各國不應自欺,認為已解決問題:「這遠未足夠解決問題。朝鮮核威脅並未遠離,而是愈來愈危險。」
打擊關島可重挫美在亞太部署
朝鮮面對特朗普和聯合國的警告,不但沒有知難而退,還動用官方媒體還擊,威脅會向關島發射導彈,令美國成為「第一個感受到朝鮮戰略武器力量國家」。雙方態度非常強硬,令人有如箭在弦之感。雖然隨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為事件降溫,指朝鮮帶來的威脅並沒有提升,美國人可以「安睡」。
但朝鮮方面不罷休,聲言會有實際行動,上周四(8月10日)更宣布正考慮向關島附近發射四枚導彈,以回應特朗普威嚇。朝中社報道稱,軍方最遲會於本月中向領導人金正恩匯報有關計劃,等待金正恩的命令,又批評特朗普的威脅言論全是廢話。但特朗普在上周五(8月11日)繼續向朝鮮施壓,指若朝鮮「不管好自己」,就會像「少數國家曾經歷過那樣」遇上麻煩。
朝鮮威脅襲擊關島並非無的放矢,打擊該島會大大打擊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關島屬於美國屬地,地處美國本土及東亞之間,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上有非常重要地位,亦是圍堵亞洲東岸「第二島鏈」的核心。當地是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及太平洋艦隊重要基地,若美國要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關島將是美國於前線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值得留意是關島不受北約保護,換言之,朝美一旦開戰,北約不會牽涉其中。
各方態度愈趨強硬
中美兩國都不否認近年朝鮮導彈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朝鮮上月兩度試射導彈,上月底那次更聲稱準確命中目標水域。美國智庫組織「北緯38度」(38 North)當時指,朝鮮仍未完全掌握重返大氣層技術,導彈在重返大氣層後解體,只是未在空中直接爆炸,未能真正叫作試射成功。
但該智庫亦警告,若給予時間,朝鮮可能在明年就能解決技術問題,有專家更認為若朝鮮成功製造洲際彈道導彈,射程更可達美國本土,攻擊芝加哥、洛杉磯等重要城市。《華盛頓郵報》上周二(8月8日)則報道,美國情報機關評估朝鮮已發展出可安裝在洲際導彈的核彈頭。上月美國估計朝鮮擁有最多60枚核彈頭,研發速度比許多專家預期中快。
隨着朝鮮近來不斷試射導彈,挑戰國際社會底線,朝鮮問題的各相關國家亦採取更強硬的施壓措施。韓國總統文在寅本來一直主張與朝對話化解危機,5月上台初期更打算推行被指為「陽光政策2.0」的親和路線,藉加強兩地人民合作軟化平壤立場。然而,隨着朝鮮方面拒絕以棄核為前提與韓國合作,更不斷試射導彈,文在寅最終決定臨時部署剩餘的四輛薩德發射車,回歸到前兩任政府對朝強硬的立場。
中國同樣對朝採取了更強硬的態度,執行更多制裁措施。多年來中國一直被外界批評「放生」朝鮮,令到聯合國制裁未能發揮效用。近月中國對朝鮮的舉動愈趨強硬,除了禁止從朝鮮進口煤炭外,又增加禁止出口朝鮮物品,當中包括製造核武和導彈的物料。
至於美國對朝鮮的立場,自特朗普上台以來一直非常強硬。蒂勒森4月出訪中日韓三國,要處理的正是朝鮮問題。他放言「戰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政策已終結,更揚言如果朝鮮的威脅持續升級,軍事行動的選擇將會「放上枱面」。特朗普本人則曾在Twitter上表示對中國對朝政策的失望,指摘中國沒有盡力解決問題,上周他又突然講出連白宮職員也感意外的「怒火與武力」論,導致當前局勢緊張。
懷柔與威嚇路線均未見效
特朗普的言論雖然激進,但白宮決策要員也同時警告與朝鮮開戰會帶來危險。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在特朗普警告朝鮮要「管好自己」後,就表示與朝開戰將是「災難性」的,又指美國在外交場上已有成果。連同黑利及蒂勒森的言論,可見華府對動武仍有保留,特朗普的言論不代表美國政府內部主流意見。
在懷柔與威嚇路線均用盡後,最能引來關注的當然是韓戰會否重臨。美國和朝鮮的關係跌至冰點,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在《德國之聲》的專訪中,更指「朝美都在向着迎面相撞的方向發展」。張璉瑰判斷,朝鮮的言論令美國對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失去信心,更有可能發生真正的軍事進攻和對抗,而一旦開戰就很有可能發生核戰爭。
張璉瑰之言並非全無事實根據,路透社指出,冷戰期間美蘇兩國設立了多個溝通渠道,以防止再次發生世界大戰,然而現在美朝兩國並沒有如此的「防戰措施」。美朝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兩國人員溝通主要靠各自在北京的使館人員操作,或由在朝鮮設有大使館的瑞典、在板門店的軍方人員及聯合國代表完成。沒有直接溝通渠道,將會導致本來已互不信任的雙方,難以即時得到解決誤會或其他突發事件,甚至因中間人傳話偏差,增加開戰的可能。
今次特朗普與朝鮮政府的「口水戰」,顯然已帶來極壞的後果,然而懷柔手段在過往數年被朝鮮一一破解,令到制裁未能對金正恩政權起到預期的施壓效果。平壤至今仍然能與多國繼續買賣,又利用金融體系的漏洞轉移資金,加上派往全球各地的外勞賺取大量外匯。韓國央行於7月21日公布的朝鮮經濟數據顯示,朝鮮在201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前一年增長3.9%,增長速度是過去17年中最快,朝鮮似乎不愁經濟制裁帶來的影響。
在聯合國最新的制裁刪去避免向平民產生「反人道後果」的說法,以及美國不介意開戰的情况下,朝鮮問題的重要性已到達新高度,並不是往日手段可降溫。在各種沙盤推演、即將開戰的想像之外,現實是朝鮮已全速向核武國發展,配上日益精進的彈道導彈科技,朝鮮篤定成為國際社會的重大威脅,亦代表過往所有迫使朝鮮放棄發展核武的做法徒勞無功。然而政治人物走向極端,帶來的傷害未必由他們自己承受,遭影響的只會是可能將受嚴厲制裁、甚至戰爭爆發影響的平民及軍人,這肯定不會是國際社會希望看見的結果。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請留意《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