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孩子「享受學習」是說笑嗎?搣甩5個心態改變將悄然而至

撰文:媽媽寶寶
出版:更新:

「我們都希望孩子享受快樂的學習過程」或許只是理想的口號,更多時候,爸媽的「我是為你好」可能騙了孩子,也騙了自己?

歌王周杰倫的知名歌曲《聽媽媽的話》曾被放入音樂教科書的內容中,輕快的旋律令人朗朗上口,歌中唱盡兒時學彈鋼琴的艱辛,換得長大後無盡的快樂,都要感謝媽媽小時候的耐心培養。長大後能享受音樂薰陶的周杰倫是快樂的,只是,兒時一旦爸媽用錯了方法教育,或許如今可能就沒有如此好聽的《聽媽媽的話》了吧!

以下5個不理想的教育心態,你是否也中了一、兩個呢?(按圖了解)

+10

學習的初衷:讓孩子學會如何「享受學習」

許多亞洲父母所教育出來的孩子相較歐美國家的孩子更加膽小、怕生、沒有自信,例如,當有人稱讚一位亞洲少女說:「你真漂亮!」那滿常得到的回應都是「哪有!你更漂亮!」或是「那個誰更漂亮!」看似謙虛又害羞的禮尚往來,卻是直覺性否定自己、稱自對方;但換作西方國家的人的回應普遍是「真的嗎!謝謝你的讚美」。

「我是為你好」是亞洲父母超典型對孩子犯下的情緒勒索,亞洲爸媽容易用嚴師的手段與眼光看待孩子的學習表現,卻忘了學習的初衷就是讓孩子學會如何「享受學習」,當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學習成果讓爸媽開心甚至得到讚美或鼓掌,很自然的就更不容易感受到「享受學習」的人生樂趣了。

甚麼是亞洲式教育毒瘤?

1. 常以「否定」代替肯定

「不要哭」、「不要亂跑」、「不要吵」,亞洲爸媽很容易以「不要」作為指令性警告,卻容易讓孩子習慣自己不備受肯定。為避免這樣的狀況,建議爸媽可以將否定句改成肯定句,例如:「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為甚麼哭嗎?」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被接收到了!

2. 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好

有些爸媽會在孩子面前對著其他孩子或家長說:「你家孩子真棒!不像我家孩子都……」這是我們很常在街訪鄰居中聽到的對話,孩子如被稱讚時爸媽都是先以否定回覆,覺得這樣比較謙虛,更是一種美德,卻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小創傷。

3. 條件交換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電動」,亞洲爸媽容易以條件交換的方法吸引孩子達到爸媽滿意的要求,如此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的價值觀偏差,不妨以肯定的稱讚增加孩子的信心,讓他們多感受到快樂!

4. 還不夠好

亞洲爸媽叫不容易讚美或鼓勵孩子的學習成果,或許是爸媽自己還是孩子時也是這樣被教育,所以自然不容易以此方式教養自己的孩子。「還不夠好」是爸媽對孩子的期望,也可能以為是種謙虛的表現,卻容易在過程中,養成孩子自卑或是沒自信甚至長大過度追求完美主義的一種表現。

5. 緊迫盯人

亞洲爸媽較不容易輕易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他們喜歡的新事物,除了擔心東擔心西,也擔心孩子「偏離了爸媽眼中的正確軌道」,因此影響孩子多元發展其他興趣的可能。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小學已在催谷?知名律師勸別去逼死孩子 分享10大建議點醒各父母

+7

還在催谷孩子上興趣班? 網民熱議10大最沒用才藝彈琴畫畫皆上榜

+28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你也正把「亞洲式教育毒瘤」灌溉給孩子嗎?當孩子在學習中不懂「享受學習」,會不會是件危險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