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性價比越來越低?中產家庭現退學潮 只因孩子、銀包都苦了

撰文:外灘
出版:更新:

鋼琴銷量大不如前‍‍‍‍‍‍‍‍,家長們愈發理性。

內地的鋼琴銷量最近斷崖式下跌,身邊學琴的和買琴的,似乎一下子少了很多。

昨天下午,外灘君來到靜安區一家琴行,發現偌大的教室只有兩位老師。從業超過10年的李老師告訴我們:「以前每周忙得課排不過來,現在發愁怎麼應對家長退費。」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過去一年裏,一二線城市的琴行接連關門,售價5-6萬的鋼琴,甚至降價到5000塊。

中國樂器協會的數據也顯示,去年前三季度樂器行業232家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28%,利潤下降43.35%。

隨手打開二手平台,七八成新的鋼琴屢見不鮮,琴凳和節拍器免費送,配文大多是「孩子不想學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對中產家庭來説,學鋼琴有着特殊意義,既代表着素養和階層,又寄託了對子女教育的心態,除了考試能加分,更藴含着強烈的階層躍升的慾望。

然而到了現在,加分成為過去時,原來的階層標誌也淪為大眾興趣,再加上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金錢,學鋼琴的性價比明顯變低。

從全民熱捧到一朝降温,鋼琴迴歸到它本來的模樣。

相關文章:還在催谷孩子上興趣班? 網民熱議10大最沒用才藝彈琴畫畫皆上榜

+28

在雞飛狗跳中決定放棄

「怎麼又彈錯了?」每次陪孩子練琴,對上海媽媽Jojo來説,都是一種折磨。需要反覆催好幾次,女兒才不情願地坐到琴前,經常是一邊哭一邊彈,一個小時過得無比煎熬。鄰居也多次上門,委婉地告訴她噪音太大。

她嘗試過不去盯着女兒,可一聽到刺耳的錯音,心裏就會有一股無名火「唰」地湧現。

有段時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太緊繃了。於是,私下跟其他家長交流,發現只要一練琴,很少有不打孩子的。家長們自我安慰,很多鋼琴家都是父母棍棒底下逼出來的。‍‍

可讓她充滿挫敗感的是,就算打了罵了,女兒依舊學得很慢,「一彈琴就像要她的命,只能默唸親生的。」

有次,她指出女兒指法錯誤,女兒先是不承認,接着又嚎啕大哭,委屈極了。也是在那一瞬間,Jojo生出了放棄的想法。孩子學得痛苦,錢也打了水漂,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你説這麼雞飛狗跳的,到底圖甚麼呢?」

和Jojo有同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浙江媽媽依依就是其中之一。

依依的心態相對鬆弛,她不強求孩子成為專業選手,只希望多個才藝,關鍵時刻能露一手。可當她看到和女兒一起學習的同學,都在彈6級曲子了,女兒卻還彈不熟4級曲子,難免有些着急。只要一彈琴,女兒要麼口渴了,要麼上廁所,要麼胳膊痛,變着花樣找理由。

去年10月以來,依依腦海裏一直有兩個小人打架,一個告訴她:「再堅持一下吧,説不定練着練着就好了呢!」另一個則拼命潑冷水:「本身就不是那塊料,還是要認清現實。」因為前期已經投入了太多時間和精力,放棄並不容易,依依有種騎虎難下的感覺。

所幸,女兒上五年級後,家庭作業變多了,練琴時間越來越少。今年元旦前後,依依試探性地問女兒想不想繼續學,女兒低着頭,半晌憋出一句:「要不算了吧!」

成本高又看不到收益 考驗家長的財力和耐心

聽到女兒的回答後,依依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想起走過的學琴路,又有些恍若隔世。

女兒剛上小學那年,正是學琴熱。依依在給女兒報課時,好的鋼琴老師很搶手,招生時還會看學生資質,不合適的統統拒之門外。

當時,小區裏每到晚上七八點,就會響起此起彼伏的練琴聲,女兒班裏幾乎一半孩子都在學,兒童節文藝表演還要排隊。

老師曾告訴她:「鋼琴是樂器之王,幾乎所有樂器演奏的曲目,都可以在它上面重新彈奏出來。」為了更好地陪伴女兒,依依甚至買了專業樂理書,週末上課時坐在旁邊陪讀,遇到不懂的就去請教老師。她還會把老師的示範錄下來,一遍遍放給孩子看。

記得剛開始學巴斯蒂安時,曲子很有趣,女兒彈得興致勃勃。可到了第二年練習車爾尼指法後,課程就變得枯燥乏味,女兒也開始躲避練琴。

學鋼琴對家庭經濟狀況要求不低,一架好的琴2萬起步,一節課400塊錢,一周兩節,再加上各種比賽的報名費、教材費、服裝費,一年10萬打底。搖擺不定這麼多年,這次果斷叫停,對依依而言也算及時止損。

相關文章:你也是這樣?網民列典型亞洲父母4大特徵 家長睇到有共鳴又心虛

+11

在一些中國父母的心中,鋼琴一度代表着品位和財富,可以培養孩子的「貴族」氣質,陶冶情操。再加上中考還可能加分,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

電影《鋼的琴》中,工人陳桂林為了把女兒培養成鋼琴家,四處籌錢買鋼琴。沒湊夠後,不惜深夜跑到學校偷鋼琴。後來實在沒辦法,自己照着書造鋼琴。影片中看似浮誇的行為,實質是一代中國父母對鋼琴的迷戀。

然而,這種追捧在2018年戛然而止。那年,國內取消了藝術特長生的加分政策,鋼琴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選擇。

家在成都的小曹,就是因為加分政策,才逼着兒子學鋼琴。結果兒子考完級後,就再也不碰了,加分也成為沒影的事,父子倆因此吵過不止一架。

鋼琴放在家裏,很佔地方,漸淪為吃灰的傢俱,兩年多沒有打開過。最近,小曹降價到了3折,才終於賣出去。

熱度退去‍‍‍未必是壞事‍‍

鋼琴市場熱度下降,對父母來説不見得是壞事。他們得以重新去了解孩子的特質和興趣,而不是盲目跟風。

自從不練琴後,Jojo和女兒的關係親近了很多。她意外發現女兒在畫畫方面還蠻有天賦的。哪怕沒有系統學過,也能畫得有模有樣。在女兒的作業本後面,藏着不少平時偷偷臨摹的卡通人物。家裏的牆上,也貼着女兒自己的作品。

她有些慶幸地告訴外灘君:「不是鋼琴學不起,而是畫畫更有性價比。」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把孩子放棄學琴的經歷分享出來,沒想到收穫了很多共鳴。她身邊也有父母放棄鋼琴後,轉而尋求更有性價比的賽道,給孩子報名了熱門的編程、圍棋、人工智能等。

還有父母依舊在樂器賽道卷,但是瞄準了小眾樂器,「學的人越少,競爭越沒那麼激烈,更吃香。」

在媽媽們的小圈子裏,甚至流傳着一個樂器「鄙視鏈」:管風琴 > 豎琴 > 大提琴 > 小提琴 > 長笛 > 薩克斯 > 架子鼓 > 鋼琴。

其實,鋼琴本來就該是興趣導向的,之前因為加分而捲起來,現在只是迴歸正常而已。

這一代父母們,總是被焦慮裹挾着往前走,正如《育兒經濟學》一書中所指出的:「常見的親子分歧,在於享受當下的樂趣和當前行為的長期後果之間的權衡。父母總是比孩子自己更關心孩子的未來。因此,父愛主義的父母時刻準備着做出可能減少孩子當前的幸福感、但他們判斷符合孩子長期利益的代價高昂的行為。」

可拼命催谷孩子未必有用,音樂天賦可遇不可求。少一點功利心,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天地。

延伸閱讀:並非鄙視窮人,但優秀的孩子都是富養出來的!窮養害其自卑一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