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壓力大孩子意志消沉?哈佛專家教路 每天回家第一句話是關鍵
「今天考試考得怎麼樣?」「有甚麼作業?」「期中考準備得如何?」千萬別在孩子一踏進家門時問這些問題。
在香港,初中生和高中的焦慮程度越來越嚴重,是甚麼導致孩子心理健康狀況的惡化?
專家們將矛頭指向了課業壓力和社群媒體影響下的個人焦慮,儘管這些問題都是大環境的現況,身為家長也無法改變,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成就過度期待會加重他們的焦慮。
有不少的研究調查都指出,家長對孩子的成績越重視,他們就會變得越痛苦。青少年憂鬱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學業壓力。
但要家長不關心孩子的未來,實在也是強人所難,究竟父母應該如何調整他們對孩子表現的關注,讓他們能達到一定的學習成就,又不讓他們陷入心理健康困境呢?
相關文章:還在催谷孩子上興趣班? 網民熱議10大最沒用才藝彈琴畫畫皆上榜
哈佛專家提出的超簡單做法
關於這個問題,在美國也受到高度關切。哈佛大學畢業生、記者、育兒研究員珍妮佛.布雷尼.華萊士(Jennifer Breheny Wallace)提出了一個建議,非常容易執行——只要改變每天放學回家時,家長問孩子的問題即可。
珍妮佛是新書《永遠不夠:當成就壓力變得有毒——以及我們能做些什麼》的作者,該書基於她與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對6,500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她最近在接受《CNBC》採訪時講述了她從該計劃中學到的寶貴經驗,並建議父母可以做出的一個簡單改變,幫助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先談論「與成績表現無關的事情」
她說自己也和許多家長一樣,當孩子放學一回到家中,一進家門她就會問他們一些有關學校的問題,大都圍繞着學習狀況。像是:「今天考試考得怎麼樣?」「有甚麼作業?」「期中考準備得如何?」但她在進行過上述調查後,不再這麼做,現在,她以「午餐」做為迎接孩子進家門的第一個問題。重點就是談論「與他們的成績表現無關的事情」。
為甚麼她會想做出這樣的改變?因為她終於瞭解,當父母總是以與功課相關的問題為主導時,孩子們就會覺得父母真正關心的是他們的成就,而不是他們本身。
但家長真的不需要知道自己孩子的成績表現如何嗎?難道父母不應該關心孩子的學業,並對他們的表現做出建議嗎?
還是要關心,但不要只關心成績,而且不要在他們忙了一整天回家後,馬上就提出與成績有關的問題。讓孩子了解:我關心你這個人,而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不是主要的部分。
成績不該成為親子聊天的主要議題
以同理心去想,當你忙了一整天終於回到家,結果一進家門,被問的問題是「今天你的工作表現如何」,你當下會不會厭煩?又或者,剛好表現不佳時,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心情會馬上跌落谷底。大人這樣,孩子亦然。
心理學家建議,如果要討論成績表現,可以將談話保留在周規劃好的一個小時內,而不是讓這件事變成親子互動的主要議題。這樣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你重視他們的學業成就和努力,但同時你也很關心其他的事,不管他的成績如何,你都還是很愛他。這無疑可以大大降低孩子受焦慮和心理健康因素困擾的程度,並給予他復原的力量。
【延伸閱讀,更多與孩子相處的建議】
女兒成績退步 爸爸在意的卻非分數 媽媽嬲爆網民卻斥她「怪獸」
你也是這樣?網民列典型亞洲父母4大特徵 家長睇到有共鳴又心虛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哈佛專家的親身實踐,預防孩子因課業壓力而憂鬱消沉,超簡單作法,每天回家先問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