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藝水準一般 興趣班還要參加下去?網紅媽媽解答這世紀難題

撰文:CC爸媽
出版:更新:

這兩天出差,C爸負責監督CC練琴,老父親跟我抱怨:你閨女又開始出幺蛾子了啊!CC的鋼琴課,又進入了瓶頸期。

話説,我們普通孩子的興趣班怕是都逃不過這個宿命:從一開始的興致高昂到後來的興趣寥寥。要説個體之間有啥不同,無非就是堅持時間長短的問題。

無數媽媽跟我吐槽過:

這學了半天,還是興趣一般、努力一般、水平也一般,還時不時的打退堂鼓,到底該逼他一把,還是及時止損?

你們也看的出來,就CC學琴這個事兒,我是選擇了堅持。但為何而堅持,我想每個人的初衷都不同。

今天,咱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相關文章:還在催谷孩子上興趣班? 網民熱議10大最沒用才藝彈琴畫畫皆上榜

+28

01

當媽這麼多年,我想你一定也經歷過「哇,我孩子也許是個天才——哦,我孩子原來很普通」的心路歷程。

CC學琴剛彈出第一句成調的曲子的時候,我也以為我能培養出個郎朗來呢。可當新鮮感逐漸褪去,再看看和其他孩子的差距,我就發現,嗯,頂多也就是「不錯」而已。

真正的天賦型選手,一眼就能看得出來。CC鋼琴班上有個孩子,領悟力就是比別的孩子強;同樣的課,就是比別人學得快,妥妥的「琴界神童」。大概也是因為天賦,孩子特別沉得下心學習,家長更願意為之付出。幼兒園的時候,她就是隻上半天課,剩下的半天時間都花在鋼琴上。

你覺得你每天練一小時算勤奮了吧,那跟人家一比,小巫見大巫。很明顯,他們就是順着孩子的天賦,規劃好了路線,奔着專業的方向去了。想想看,換作你我,能做到嗎?

拋開所謂的天賦不談,我們讓孩子報興趣班的目的,是想走專業、成大家嗎?很多家長之所以焦慮繼續還是止損的問題,其實就是沒有放平這個心態。明知道我娃不過是普通選手、好像也沒有打算走專業,但就是放不下對「精英教育」的執念。這才想着,要麼我再逼一把,讓他努努力?或是趕緊轉戰另一興趣陣地……

其實大可不必。

説句大家不愛聽的,跟人家天賦型的比,咱家的就是普娃。我們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遠不可及,也遠不會及,所以註定,是再怎麼樣,也追不上的那種。那普娃就普通着養唄。養不出天才,還摸不着門道嗎?聽起來像是勸退,其實不是。

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先對孩子的能力和我們培養的目的有一個良性的認知。然後再來談堅持與否的問題。

02

你要明白,能力普通、興趣又不十分濃厚,結果就是可能會「階段性不喜歡」、「最終某個契機放棄」。打一針雞血,堅持三天,三天後,又想放棄。主打的就是一個循環。那為甚麼,我還想着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一句話——不成才,也有用。

辦公室有位同事,她評價自己的兒子:

不管學習、還是興趣班,他都全方位無死角的比別人差。(親媽無疑)那怎麼辦呢,我們就啥也不堅持了嗎?

不是的呀。

他上足球課,根本搶不到球,就只跟着別的孩子全場跑。跑也有用啊,至少身體素質比以前好了很多、這種對抗性的活動也讓他更有膽量了。想想還真是這麼個道理。所有的付出,都會在自己的身上留下痕跡,哪怕一時半刻顯現不出來。

像CC學琴,就算間歇性打退堂鼓,那也是學了一些技能傍身的。這些技能,能讓她在音樂課上快速理解老師講的樂理知識;在班級組織文藝活動上彈上一曲;還能因此激發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兒,我也能堅持下來,這種攻堅克難的體驗是非常難得的,是最能在無形中增強孩子抗挫力的。

更何況,誰也不能保證將來孩子所做的工作,一定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現在的這種體驗,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演練。你要做好一個準備,普通的孩子很可能幹啥都普通,我們總不能一普通就都放棄。

相關文章:你也是這樣?網民列典型亞洲父母4大特徵 家長睇到有共鳴又心虛

+11

當然了,想讓孩子堅持也不能咱光靠嘴説。CC學琴3年,打退堂鼓的次數10個手指頭數不過來。如何能堅持至今,我也有些心得。

1. 感受回報

朋友家有個孩子學畫畫。兩三年的時間裏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動輒不想去。結果,二年級下學期突然開竅了似的,竟然會主動問甚麼時候再上美術課。朋友瞭解過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班主任發現她畫畫很好,總讓她幫着辦黑板報。能幫助老師,能美化班級,心裏肯定美啊,自然重拾了對畫畫的興趣,從此再也不用老媽催。

其實,這幾年的學習,已經給她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讓她在某些地方比別人強了一些、比過去的自己強了一些,只是她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所以,家有同款娃的,倒不如試試找個契機,讓孩子自己發現我這興趣班沒白上。

就比如:學口才的,能代表班級演講;學滾軸溜冰的,能在校運會上出力;學琴的,能表演節目。

又或者是:學跆拳道的,氣場大增,不會輕易被欺負;學書法的,字跡越來越工整,看着都舒心……

多去提醒孩子、多去創造機會,這種對於回報的感受,是非常強大的動力支撐。

2. 適度競爭

大家都知道,喜歡贏是孩子的天性。用輸贏來評價自我能力,是他們能想到的最簡單的方式。從誰比誰長得高,到誰哥哥敢吃屎……沒有他們不能比的。

(CC爸媽提供)

從這個角度想,比賽中取得的成績、演出時台下觀眾的認可,也是能激發他們做一件事的興趣的。

説起來真的很感謝CC的鋼琴老師。老師常常在周末準備音樂會,找一些學生上台演奏。有時候還會搞個小比賽,發個獎狀甚麼的。

每當CC動力不足時,我都和老師「串通」好各種彩虹屁,鼓勵她也來上一曲。相信我,演出過後,觀眾的掌聲或者一張小小的獎狀可比咱嘴裏的「再堅持堅持」有用多了。

還有就是跟「朋友」比。哪怕你不願意,孩子也會默默比的。CC閨蜜學的是架子鼓,偶爾她會給我帶來個消息,「我閨蜜準備考X級了」。我能聽出背後的意思啊:

她都堅持往上考了,我也不能隨便就放棄了啊!

進階段CC繼續學琴的動力,閨蜜的參照作用也功不可沒。當然,這個對比得順勢而為,不能大人人為,那就反作用了。

3. 群體效應

我之前在視頻裏說過,孩子是特別需要群體遊戲的。一些負面情緒的積壓,通過和同伴之間組件起的群體關係,就能夠得到很好的釋放。

推演到興趣學習上也是如此。

孩子之所以不愛上課了,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覺得枯燥、沒意思、感到壓力。尤其是一些一對一的小課,整天和老師大眼瞪小眼,難免厭煩。但如果是幾個小夥伴共同學習呢?互相分享下學習心得,休息的時候聊聊天、social一下,調節一下學習氛圍,説不定因為課程而產生的枯燥感和壓力感,就會被消解掉了。

朋友家有個學滾軸溜冰的孩子就是如此,一開始家長感覺小課更容易出效果,專門報了一對一的私教。結果發現孩子並不買賬,每天上課一點精神都沒有。在老師的建議下,嘗試着換了大課,幾個孩子你爭我搶着過障礙、跑圈,反而學得津津有味了。雖然感覺上教學資源被平分或搶佔了,但從結果來看,利大於弊呀。

當然,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課。

大家也需要權衡取捨,有時候為了保留興趣而犧牲一點點效果也未嘗不可。更何況,效果也並不一定打折扣。

相關文章:畫具也有講究?老師不建議幼童用水彩筆的8個原因 媽媽們全贊同

+23

03

堅持也並非唯一的答案。

我帶CC廣撒網時期,試過不下10個興趣班,放棄過的那些課程裏,短的聽了幾節試聽課,長的上了足足一年,就是舞蹈。老朋友都知道的,我經常吐槽CC太硬,不是跳舞的料子。實在是顯而易見的一沒天賦、二沒興趣。但當時讓我選擇放棄的,並不僅僅她所表現出的「技不如人」。

更重要的,是在堅持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一直在粗暴武斷的高要求、不在乎孩子的「強按頭」。那時候的練習總充滿了我的苛責和批評:「你看別人上課都甚麼狀態,你甚麼狀態?老師讓動作做到位,你看你怎麼偷懶的,腳尖沒繃直,後背不立起,你不認真能學好甚麼?老師教的新動作,你不認真學,元旦演出你會嗎?看不到身邊的人都甚麼進度嗎?」

現在回想,最讓我後悔的,不是浪費了金錢、精力,而是在學的過程中,所有我批評她、教訓他的時刻,那些讓她去哭、去自我懷疑的時刻。

養育兩個娃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所謂興趣培養就是幫孩子打開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沒打開,反而還浪費了精力、打壓了孩子、傷害了親子關係,那放棄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不用打罵貶低,談笑間毀掉孩子鬥志,這件小事你可能每秒都會做。「我不想學了!」孩子的興趣班,從不擅長到擅長,也許只差這一件事。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生;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並非鄙視窮人,但優秀的孩子都是富養出來的!窮養害其自卑一生

+14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