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末期地盤工困居劏房7個月無法下樓 憂拖累妻兒:唔死都無用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人窮命賤,成為劏房長者患癌後的寫照。大半生在地盤工作的63歲伯伯,去年中因腳患失業,今年初再確診末期肺癌,獲告知壽命不足數個月,由於他行動不便,長期卧床,過去7個月未曾出街散步或飲茶,更試過出院後由妻兒花1.5小時由地下揹回家中,痛症加上腫瘤壓住腦神經,從不在人前灑淚的他,近月智商彷彿變回小孩,試過尿床哭喊:「我幫唔到屋企人,唔死都無用。」有關注團體指樓梯機服務試驗計劃完結後,行動不良的劏房長者無法再使用有關服務,如同失去生存尊嚴。

+1

病痛折磨鐵漢變小孩 生活無法自理

「醫生同我講無得救,得返幾個月命,我幫唔到屋企人,唔死都無用。」「食藥都唔得呀,痛到瞓一兩個鐘又醒。」本月初剛屆63歲的黃桂生躺在深水埗汝洲街唐五樓劏房睡房床上,幾乎每隔兩三分鐘開口便喊一次,王太一邊捉住丈夫的手安慰,一邊用紙巾幫他索乾鼻涕及拭淚,「係啦,前幾日問你中意食乜,你又話想食燒賣同牛肉球,特登買返嚟,你食咗幾啖,之後咪又係我食晒。」

「同佢一齊咁多年,都未見過佢喊過一次,但呢幾個月情緒好唔穩定,望到廣告又喊,睇睇下卡通又喊,同你傾幾句又喊過,有時連食咗飯未都分唔清,每日狀態都唔一樣。」王太在丈夫面前表現豁達,但背着他卻是另一個表情。「初期聽到佢患癌,個仔喺上格床打機,我匿喺下格床冚被過頭喊到收唔到聲,要流嘅眼淚都流乾。」

63歲的王伯大半生在地盤工作,做過渠工、雜工及混礙土攪拌工,受傷是等閒事,以往妻子未見他喊痛流過一滴淚,但病情折磨彷佛讓他變回小孩,不但由床上步行往浴室的3米距離,全程需由妻子攙扶,連大小便亦無法自理,有時要墊紙尿片或尿壼代勞,「唔怪佢,有時佢真係無乜力,事後咪同佢換褲及洗返床單。」王太一邊清潔一邊說。

妻子花1.5小時由地下揹丈夫上唐五樓寓所

生病前的王伯身體尚算壯健,重逾80公斤,極度愛護妻兒,只是收入有限,一家三口租住月租5800元、面積約200呎兩房劏房,生活尚可,但去年6月開始他出現嚴重腳痛,不得不停工休養,靠積蓄過活,一直養病至去年底,他開始咳嗽不止,醫生再轉介他至胸肺科,今年3月份確診患上第四期肺癌,病情一度急轉直下,癌細胞由肺部擴散至淋巴,他嘗試接受電療,結果尚未完成第一階段,中途便告嘔血,醫生確認癌細胞已轉移至腦內,「醫生話個腦內有十幾粒瘤,得返幾個月命。」建議王伯接受紓緩治療減輕痛楚。

自今年5月中開始,王伯雙腳不良於行,無法自行下樓,他只能在來回醫院與家中的途中使用公立醫院專用樓梯機上落,大半年來困在睡房,起居生活均在床上完成,還試過因樓梯機服務爆滿,王太在丈夫9月中出院後坐車至地下,約50公斤重的她便揹着70多公斤的丈夫艱難地一步一步爬上五樓,結果要由鄰居仗義幫忙,足足花1.5小時才折返單位內。

「如果我可以出去,想坐喺公園曬陽光,或者去酒樓食點心。」王伯坐在陰暗床上插着鼻喉吸氣,氣若游絲地表達。然而他近日肺積水,由醫護人員帶同樓梯機到場送院,最終目的地只能是醫院,冬至當日亦要在病房中度過。他唯一的希望是盡快輪候公屋上樓,能夠坐着輪椅乘坐升降機自由出入,他早於2018年申請輪候公屋,今年6月申請體恤安置,綜合服務中心社工首次面見時建議王伯「喺出面打工搵錢,搬去有升降機嘅單位。」之後一直沒有下文,數月後轉由其他社工跟進,才向社署正式提交有關申請,目前王伯病況正與時間競賽,未知能否在臨終前如願。

自「落得樓」樓梯機服務試驗計劃完結後,公立醫院的樓梯機服務只提供予緊急醫療或覆診用途。(莫家文攝)
王伯本月14日因肺積水入院,之後便要留醫,預計冬至亦要在病房中度過。(莫家文攝)

關注團體:社署政策不透明

一直提供協助的社協幹事連瑋翹表示,社聯聯同4間非政府組織合作,2018年起推行「落得樓」樓梯機服務試驗計劃,讓居住沒有升降機的舊房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可透過服務出門,除了前往就醫、接受復康服務外,還可購買日常用品、外出飲茶、拜山、參加婚宴等社交活動,維持正常生活質素,然而計劃至今年10月底完結,目前只有公立醫院樓梯機提供緊急就醫或覆診服務,對王伯這類患者來說,服務中斷後便從此過着暗無天日的劏房生活。

連表示,像王伯這類申請體恤安置的患者,獲批的準則並不透明,「同一個服務機構,有社工唔批,另一個社工又肯處理,唔同人處理有唔同標準。」根據房署文件顯示,2020至2021年度預算體恤安置配額為2,000個,結果只有705個申請成功獲得編配,基本每年批出名額均較估算配額少,他指每年估算配額只佔整體申請百分比不足5%,不足影響整體供應量,認為社署應放寬審批門檻,並公開透明交代接受申請的準則,讓公眾參考。

社署回應,王伯為非政府機構營辦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跟進的個案,該中心會繼續按其家庭的福利需要提供適切服務,包括協助他們處理居住問題。

房署發言人回應,由於個別個案涉及私隱,因此房屋署一般不作個別評論。「體恤安置」並不是一般的公屋申請,而需由專業社工或授權人士為個案作全面評估。社會福利署經評估後,會向房屋署推薦合適個案。當房屋署接獲有關推薦後,會約見申請人,並向合資格的申請人編配公屋單位。在一般情況下, 房屋署在收到社會福利署推薦的「體恤安置」後,會盡快處理。

發言人稱房屋署於2020/21年度,收到社會福利署推薦「體恤安置」的個案共約660宗;至於2021/22年度由今年4月至11月合共收到約380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