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點心師傅疫下失業兼中風 租住唐九樓板間房出街變夢魘
今日(21日)是「長者日」,各類交通消費均有優惠,唯獨居所成為長者夢魘。有團體發布不適切居所住屋需要研究,發現受訪60歲以上長者之中,有66%受訪者居所沒有升降機,惟患有中風、認知障礙、眼疾等慢性疾病的比例達到75%,甚至有人患癌,有69歲點心師傅疫下失業,去年更禍不單行中風,唐九樓共18層樓梯令他舉步維艱,試過跌倒,每逢周末街道遊人如鯽,不良於行的他仿如參加障礙賽,最終無法趕及折返如廁,要在巷內解決,令他寧願三日不出門,有團體促政府檢討政策,支援長者安居。
中風不良於行 來回折返十八層樓梯如煉獄
69歲的曹伯伯,本身從事酒樓點心師傅多年,大約6至7年前租入深水埗福榮街唐九樓的70呎板間房單位,與妻子及現年18歲就讀中四的女兒同住,該單位一劏五個房間,共用廚廁,高峰期居住多達十人,由於空間有限,女兒所有作息如做功課或活動均在上格床進行,以前還要在上班高峰期與其他房客爭廁所使用,「試過個囡話好急,等唔切唯有叫佢返入房內解決」。
原本有穩定收入的他,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臨時首當其衝,加上他年紀漸大,去年4月加入失軍大軍,然而更禍不單行是他去年10月突然感到手腳發麻,初時未有為意,直至在街上行走其間突然四肢無力跌倒,立即送往醫院診治,經醫生確診為中風,留院35天後出院,惟行動能力大不如前,既要用拐杖輔助步行,連帶說話及活動能力大減,只能持續步行十多分鐘,之後便要坐下休息。
他稱以前手腳活動還算利落,上落九層共十八層樓梯還不算大問題,但如今他出入要用拐杖,單是落樓梯便要花超過十分鐘,加上居所就近俗稱玩具街的福榮街,街道車水馬龍,曹伯要在人群中徐徐穿插,仿如參加障礙賽,周末情況更為惡化,四處設檔攤加上外傭人潮,曹伯基本舉步維艱,單由鴨寮街與桂林街交界穿過地下隧道,再經玩具街直達寓所地下門口,原本只需不足五分鐘,但他耗費超過一倍時間,至少十多分鐘才抵達,還氣喘得坐在樓梯口休息,然後他再花十分鐘,才成功抵達唐九樓單位開門入內,他稱試過出街後人流太多,突然人有三急,附近沒有廁所,結果要在巷內解決,令他不敢出門,「試過喺樓梯跌過幾次,三日唔敢出街,出去都係好輕便,身上腰包只有銀包、紙巾、手機,所有重嘢都要靠太太同囡囡幫手搬。」
申體恤安置上樓 社工:個個都有病,咪要起好多公屋?
曹伯稱妻子原在米線店任侍應,但自他中風後便辭職全力照顧起居生活,要向社署申請綜援,但由於兩人尚有積蓄,社工稱要花光戶口所有錢後才能正式提出申請,一直延至今年9月起方可領取每月1.2萬餘元綜援生活費,惟申請公屋則一拖再拖,他曾因健康問題向醫務社工申請「體恤安置」加快公屋上樓,惟對方回應「個個都有病,咁咪要起好多公屋?」最終拒絕寫轉介信予醫生簽署醫生紙,只能按原有程序排隊等候,遙遙無期,他同時又因洗盡所有積蓄,無法支付搬運費及新居押金,只能繼續居於上址,直至正式上樓。
曹伯中風後輪候公屋無期,仍要居住在惡劣劏房環境的個案並非特例,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21日)發表不適切居所長者住屋需要研究,於今年10至11月訪問190名年屆60歲以上、居住在不適切居所的長者,了解其住屋及經濟需要。受訪者之中有86%人士為獨老或雙老家庭,有69%受訪者居住在劏房,其餘居住板間房、籠屋、床位房、天台屋及寮屋等,最誇張的一位受訪者要與其他21名住客共住在一個單位內。
由於長者年紀漸老,身體開始出現毛病,研究發現有75%受訪長者曾經中風、患有認知障礙、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眼疾等疾病,有5%人患癌,亦有51%受訪者承認行動不便,部分需使用手杖或助行架,甚至要用輪椅代步,過去一年內曾有29%受訪者在家中或樓梯跌倒,反映不適切居所對長者跌倒的風險大增。
研究發現44%人居住唐五樓以上 平均居住6年
研究又發現,73%受訪者居住在沒有升降機或平地電梯的單位,有44%人居住唐五樓以上,而現居單位居住時間中位數為四年,居住在不適切居所的總年期中位數為六年,有61%受訪者自評現居環境差及非常差,但有95%長者承認因經濟困難,未能獨自應付完整單位租金而被迫繼續租住劏房。即使有93%受訪者已申請公屋,但有73%受訪者輪候超過四年以上。
研究嘗試查找成因,結果發現有92%受訪者選擇公屋單位的選址為「巿區」,然而未來數年「巿區」公屋及綠置單位供應量緊絀,尤其是一至二人單位,2022至2023年的落成量為零,至2023至2024年「巿區」公屋及綠置單位供應量大約有4,000個,其中一至二人單位只有500個,還要包括其他一人申請者,尤其政府近年不斷將出租公屋改劃為綠置居出售,減少分配長者出租單位,令單身長者平均輪候超過4年。
社協表示,雖然政府就針對輪候時間延長,會有過渡性房屋及現金津貼計劃作支援,惟全部分均以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為劃線,目前長者平均上樓時間為3.8年,能受惠以上計劃的人數極少,同時運房局對每間過渡性房屋的工程資助費僅55萬元,小規模過渡房屋項目難以提供長者友善措施,包括增設易達空間及扶手等設計,並只准其中兩成過渡房屋撥予輪候公屋三年以下的人士,變相令承辦團體「綁手綁腳」。
副主任施麗珊促請政府全面檢視現有政策,包括盡快實施租管法例及納入起始租金,提高一人租津至可負擔劏房租金水平,並資助身體缺損或有特殊需要的長者一次性搬遷津貼及租金補貼,並容許長者以實報實銷方式資助職業治療師為全長者家庭提供家居改善評估。至於過渡性房屋及體恤安置政策,她促請政府進一步放寬資格及審批標準,長期則參考年青旅舍增建長者住屋項目、增建一至二人家庭公屋單位、並理順公屋選區安排如將巿區拆成九龍及港島地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