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十萬非長者單身人士爭2,200個公屋單位?社協促增加編配名額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現時本港有逾十萬名非長者單身人士正在輪候公屋,在現行政策上,他們每年只能獲得2,200個公屋編配名額。在需求大於供應下,令他們輪候上樓的時間被拉長。大多單身人士需要硬食貴租及長期居於不適切居所。社協藉今日(11日)光棍節與房委會代表會面,促請當局改善現有輪候制度,增加上述人士的編配名額,令他們盡快上樓。有已輪候公屋16年的單身劏房住戶表示,擔心隨年紀增長,加上學歷不高,收入將隨之下降,變相未輪候到公屋單位前,已無力負擔昂貴租金。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11日)下午於何文田會堂與房委會代表會面及請願,討論非長者單身人士目前正面對的問題及難處。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11日)下午於何文田會堂與房委會代表會面及請願,討論非長者單身人士目前正面對的問題及難處。 (曾鳳婷攝)

根據社協今年7月進行的調查發現,非長者單身受訪者的獨居中位數為5年,25.9%受訪者更獨居超過10年。71.5%非長者單身一直獨居於不適切居所。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不少非長者單身人士都住在不適切居所,但同時要面對租金貴及環境惡劣等問題,「佢哋啲租仲貴過私樓,要成100蚊以上一呎」。她透露,現時有個案已輪候達16年仍未能成功上樓。施麗珊形容現逾十萬在正輪候公屋的非長者單身人士猶如沒有出路,雖然佔整個輪候公屋人數約四成,但能成功排到的機會卻少之有少。她認為政府應提供相應的援助措施協助,例如增加他們的公屋編配名額、取消年齡計分制,以重新修訂單身人士輪候先後次序,以及把他們納入現金津貼計劃等。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左)表示,不少非長者單身人士都住在不適切居所,但同時要面對租金貴及環境惡劣等問題。(曾鳳婷攝)

申請者剛滿60歲 竟自動換新隊重新輪候

60歲的鄭先生原先從事保安行業,疫情下成了失業人士,現時只能當散工維生。鄭先生一直居住深水埗的劏房,惟3年前居住的地方被發展商收購,慘被趕走。他無力租住其他劏房單位,現時只能居於單身人士宿舍。他表示,宿舍需要共用廚廁,而且只能居住6個月,他早已逾時居住,深怕會再次被趕,失去住所。他在三年前申請公屋,原先預計在三年內便有機會獲編配,然而,由於他剛滿60歲,便被政府自動編排在長者輪候公屋的隊伍中,「長者隊係先到先得,咁我本身條舊隊就排到,入咗新隊又要再排過,我覺得好唔公平,換隊係自動換,都冇問過我嘅意願!」

60歲的鄭先生三年前申請公屋,原先預計在三年內便有機會獲編配,然而,由於他剛滿60歲,便被政府自動編排在長者輪候公屋的隊伍中,「長者隊係先到先得,咁我本身條舊隊就排到,入咗新隊又要再排過,我覺得好唔公平,換隊係自動換,都冇問過我嘅意願!」(曾鳳婷攝)

有非長者單身人士已輪候公屋16年

今年46歲的林小姐則由2005開始申請公屋,現已等候16年。林小姐兒時與家人同住公屋,惟家庭環境不佳,她亦時常受到家人暴力對待,為逃離暴力環境,早於中四時輟學,出外打工,儲下日後租屋及生活費用,待18歲便立刻遷出住處。由於她學歷不高,只能從事收入較低的工作,現時她正從事時薪文員,並使用逾半薪金租來不足100呎的劏房單位。她曾想過進修增加競爭力,但因日常生活費及租金已把薪金花光,難以藉提升學歷增加收入,「我都人到中年,年紀越大,有嘅收入只會越嚟越少」。林小姐深明自己需要再等至少十年才能獲配單位,但她仍然希望輪候公屋能有一個公平機制,讓她早日獲得公屋單位改善生活環境,其後能有閒餘金錢進修,提升競爭力,以便自力更生。

房委會:建議有需要人士尋求社署援助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在會面中表示,認同非長者單身人士的需要,但同時提到現有的輪候分類在2005年開始,當時的諮詢結果指出,長者的上樓及工作機會較少,故在檢討下決定讓長者能較先排到,並能獲得加分。她指出,現時有許多個人長者、有小朋友的家庭及較弱勢的人正居於不適切居所,他們亦有急切性,故希望能尊重制度下,以計分制去編配公屋。對於希望增加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編配名額,她則回應指,政策並非鐵板一塊,過往亦曾由2,000個名額增至2,200個。她認為輪候時間長的原因並非單單名額問題,經濟環境亦是主因,故他們只能作出有限度安排及取捨。對於有需要的人士,她建議他們尋求社署援助,進行體恤安置或選擇申請特快公屋。